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范文小城镇建设农村论文范文3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

一、 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分类指导、 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 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 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 枳沟、 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 贾悦、 石桥子、 朱解、 相州、 百尺河、 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 土地、 民政、 公安、 计委、 财政、 农业、 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林家村镇通过第 xx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 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 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 经营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 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 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 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 审批一支笔、 建设一盘棋” 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托优势,重建五区” 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 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枳沟、 昌城、 皇华、 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 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 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 。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 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 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 枳沟、 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 200 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 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 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 昌城镇集聚 60 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 1.5 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 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 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 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 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 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 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 建筑、 装璜实行“一条龙” 管理,高起点、 高标准建设小城镇。 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 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 60 余万元,上了叉车、 翻斗车,增设了 50 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 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 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 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 据调查,全市 20 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 11 处,占 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 5 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 1 处乡镇,占5%;全市 20 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 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 9 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 无序发展。 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 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 土地使用、 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 乡镇、 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 建委、 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 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 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 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耕地占用费、 测图费、 复垦费、 补偿金等约在 35000 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 教育、 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 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 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 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 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 基础设施配套费、 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 有关部门、 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 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 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 物流、 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 党的 xx 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xx 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 ,“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 。建设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 建设、 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 建设一盘棋、 管理一条龙” 。 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 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 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和督查工作。 调查发现,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设计费最低需 8万元,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 鉴于此,应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以减少费用,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又突出小城镇特色,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 审查、审批制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 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的户籍政策。 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 要求,协调公安、 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按城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 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 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 医疗、 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 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 三产业延伸。 鼓励市直部门、 企业、 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 二是要实行财政、 金融扶持政策。 认真落实市委、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 ,市、 乡两级财政、 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 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 基础设施配套费、 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 乱集资、 乱收费、 乱罚款” ,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 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篇二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把握和设计新小城镇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探索一条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从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 对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存在的问题 建议 对策

▲▲一、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超前规划意识差, 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指导

有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甚至有的地方是边建设边规划, 或先建设后规划, 搞重复建设, 使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没有明显地分出功能区, 为远期发展没有留下充分的余地;缺乏编制乡镇的总体规划, 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更谈不上特色设计, 使得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没有明确分工。

(二)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有的地方把握的不准确, 盲目追求面积向外扩张, 一味地征地大搞建设。 大部分中心镇建制规模普遍不大, 没有做到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 中心镇城镇建设融资能力较弱, 在筹资上没有广度, 不能合理运用扶持建制镇和重点集镇的基础设施的资金。 在经济实力上, 缺乏第二、 三产业的支撑, 使得城镇吸纳积聚功能差。

(三)资源、 土地等因素制约小城镇的发展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拆迁的法律、 法规依据和政策措施不完善,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有的没有签订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规范, 法律不生效, 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降低, 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使小城镇建设与用地的矛盾变得突出。 土地利用规划受到制约, 不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 影响小城镇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 满足不了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比如: 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而就近排放, 没有排污管道系统和集中污水处理厂、 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等, 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 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低下, 存在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 污水、 垃圾等污染问题。 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 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 制约小城镇的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 针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搞好规划, 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小城镇的建设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树立精品意识, 规划时根据本地的资源、 产业、 区位、 文化等实际情况和特色优势, 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明确城镇的功能。 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大中城市为依托, 把区域定位、 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体规划, 勇于创新, 发挥本地优势, 体现区域特点, 选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不能照搬一个模式, 合理安排城镇布局、 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 避免小城镇发展的重复建设, 使其协调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 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不要盲目模仿, 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打造特色上, 根据本地的人文历史、 自然条件、 产业优势和发展目标做出规划特色。 在统筹城镇关系上, 从整体上设计小城镇的发展, 形成各具特色、 布局合理、 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小城镇体系,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 不能走单一的城镇化道路

小城镇建设不能只考虑单一的因素, 应从资源、 产业、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交通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城镇化的建设, 综合来统筹设计不同的城镇规模。 特别是从以工业为基础的城镇向以产业为基础的城镇转变, 突出城镇的产业特色。 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 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 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底蕴, 重点扶持, 典型示范, 带动城镇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 提升城镇扩张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 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可以建设生活垃圾发电项目、 物流运营信息服务项目等,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关键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 吸纳社会资源, 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在农业方面也不能放松, 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及时清淤, 提高农田排涝抗旱能力。 紧密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 重点抓好“四个一” 起步模式, 即: 建好一条标准主街、 一个规范市场、 一个规模住宅小区、 一个休闲广场的小城镇。 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 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 在建项目抓竣工、 竣工项目抓达产” 的思路, 在优化投资上做文章, 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发展, 跳出旧框框, 跳出镇村看问题,拓宽思路, 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产业集聚、 支撑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 采取优惠的土地政策。 比如: 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股参与城镇开发,以农民或农村集体以股份的形式联合开发代替现行的一次性征地、 一次性付款的土地征用方式, 允许农民宅基地置换小城镇建设用地, 使农民可以在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的同时, 也能获得相应的土地收益。 在补偿机制上, 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 使农民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补偿。 在投融资政策上, 建立以招商引资为主, 政府扶持为辅;逐步建立集体经济积累和个人集资为主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统筹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 大力实施村镇道路改造提升, 翻修各主干路段, 排水、 电力、 通讯、 绿化、 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各生活小区地下管网、 供电供水, 同时, 供气、 供热和污水治理等统筹规划, 同步配套建设;在镇容镇貌、 市政设施、 环境卫生、 建筑市场管理、 城管监察等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 让街道绿化、镇村周边绿化、 美化, 实现秩序良好、 环境优美、 人文和谐。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向重点中心镇, 一般建制镇延伸, 做到区域一体、 联动共建、 设施共享、 造福于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重点推进学校教学楼建设。 全面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 让群众就业有岗位,保持“零就业” 家庭动态归零, 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篇三

摘要: 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着力打造和谐宜居、 富有活力、 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 绿色显安宁” 为主题, 按照“全域镇宁、 产城互动、 景城一体、 城乡统筹” 要求, 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 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 力求“建一流精品, 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着力打造和谐宜居、 富有活力、 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 以三次产业为支撑, 产、城、 园联动, 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 布局上功能分区, 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 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 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 6260 人就业。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 带动 1.07 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 晨春石业、 顺立达纺织、 汇景纸业、 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 西南石材交易中心、 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实现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产城互动、 相互支撑。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 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 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 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 建设真武山、 云盘山、 蝴蝶山、 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 打造红旗湖公园, 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 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 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 推进山体、 通道、 道路、 景观绿化建设, 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49.32%, 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丰富城市内涵。 充分运用好民族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 推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化结合, 开发旅游景区景点, 新建陆瑞光纪念馆、 安庄卫古城门, 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 重塑马鞍山合作社敢闯敢试、 敢为天下先的“季节包工” 改革创新精神, 新型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抓城乡统筹。 经过示范带动、 梯次推进、 辐射发展, 不断优化城乡布局, 做大城区、 做特城镇、 做美乡村, 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型城市。

抓好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8+1” “8+X” 项目建设为抓手, 大力推进示范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 进取探索“1+N” 建设模式, 镇村联动推出一批美丽乡村。

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建成改造镇乐公路、 西南外环公路、南外环公路、 工业园区延长线等 8 条主干道路, 打通望安桥连接线、 二桥路双向连接线等 8 条“断头路” , 进一步完善环翠新区路网, 实施南北大街延伸工程, 城区道路通达本事显着提升。 经过 PPP 模式新建两个机械停车场, 实施东大街绿色停车场改造等工程, 城区新增停车位4791 个。

合理转移农业人口。 围绕“一分三向” 模式, 经过引进规模企业、 组织技能培训、 供给项目扶持等措施, 进取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区、 小城镇、 美丽乡村集聚, 城区人口到达 8.46 万人, 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顺势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

镇宁着力建设独具特色、 功能完善的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 全县城乡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更为优化, 让居民“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

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15 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 49.77 亿元, 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 44 个, 大幅改善城乡水、 电、 路等基础设施, 推进餐饮、 住宿、 娱乐、 商贸中心提质发展, 以城镇化建设拉动消费, 有效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协调推进建设和管理, 城乡生活环境持续美化。 以“礼貌在行动·满意在镇宁”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创立为抓手, 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城区产城景一体化凸显。 江龙、 丁旗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 大寨、 龙井、 高荡等美丽乡村串起乡村旅游“项链” , 河道两岸、 山体公园、 城乡道路、 临街楼宇等绿化美化亮化景观交相辉映, 呈现出“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城乡共美” 的美丽画卷。

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 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把群众利益、 安全便捷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点实施一批民生改善工程。 完成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2.8 万户, 建设新二中, 启动镇宁民族中学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工业促进就业、 城镇带动就业项目,“十二五”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1.85 万人。 大力开展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县人民医院创立二甲综合医院和新医院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中医院新院今年内投入使用。

乘势而上加快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镇宁自治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必须的阶段性成效。 实践证明,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必须要有科学规划的引领。 镇宁准确把握生态旅游城市、 特色轻工业发展城市的定位, 突出产业、 绿色、 历史、 民族、 人文等元素,提高规划的引领作用, 努力实现现代城市功能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必须有社会各界的看齐参与

坚持统筹政府、 社会、 市民三大主体, 各乡(镇、 街道)、 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等自觉向县委、 县政府看齐, 提振精气神, 既充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潜能, 又进取调动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建设管理的参与性、 主动性, 构成通力协作、 支持共建的良好氛围。必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用改革的举措、 创新的思路、 超常规的办法, 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 加大投融资力度, 采取金融贷款、 PPP 公私合营、 融资代建等创新模式, 融资 42.74亿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 85.9%, 推动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 一齐转。

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先。 站在新的起点, 镇宁自治县委、 县政府将以“守底线、 走新路、 奔小康” 为行动指南, 带领全县38 万各族同胞进一步崇正强信、 凝心聚力、 勇为善成, 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 更加快速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为“康庄福民” 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加快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小康步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