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哲学》试题及答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名词解释(共 5 小题, 每题 10 分)

1 、 教育目的

2、 道德的阶级性

3、 自然美

4、 因材施教:

5、 教学

二、 简答题(共 2 小题, 每题 25 分)

1、 教育的本质几种代表性观点:

2、 美育的基本任务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 试卷

一、 名词解释

1、 广义的教育目的: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 道德的阶级性 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 具有特定的阶级特征。 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中的一条基本理论。

3、 是自然事物的美, 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 以自 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是社会性与自 然性的统一。

4、 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 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5、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是实现教育目 的的基本途径。

二、 简答题

1、 ⑴上层建筑说

上层建筑说认为, 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说, 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 即教育是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的教育, 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反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⑵生产力说

生产力说认为, 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教育就是生产力。 教育已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了 物质生产过程。

⑶多重属性说

“多重属性说” 又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第二种观点认为, 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 阶级性、 艺术性和科学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

2、 (一)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四)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