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庭的记忆》 是部编《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 也是本册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 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 变迁, 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 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 小调查” 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称呼, 家庭的变迁, 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 他们对“家庭” 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 为主, 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 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 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课一开始“链接生活, 忆美好”, 以谈话的形式链接学生的生活, 进入家庭的记忆。 第二板块“创设情境, 忆关系”, 通过“全家福中的亲人称呼”“现场合作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情境角色扮演” 活动搭建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活动后, 马上以“家庭称呼抢答赛” 的竞赛游戏的形式, 检查并再次熟悉家庭内成员之间的称呼。 最后在“调查家庭大事, 忆家史” 环节中, 有效反馈指导“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 课堂不仅关注内容, 更关注过程性的指导。

本节课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情、 有感、 有行的整体化过程,是对孩子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 但是教师平时对学生调查的方法指导不够, 学生反馈的方法较单一。 今后教学, 要加强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