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材简介

《伯牙鼓琴》 是部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 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 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 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 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 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 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 古人说: “士为知己者死。 ” 伯牙鼓琴, 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 流利、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试着背诵课文。

2.理解词句意思, 能结合“资料袋” , 通过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 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读懂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耳畔回想着孔夫子的余音, 让我们穿越时空, 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起去读《伯牙鼓琴》 。 (板书课题)

二、 初知题意

这是一篇文言文。 昨天我们补学了部编版教材的三篇文言文, 还记得学到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吗? (留、 换、 删、 补、 调)运用你学到的方法说说课题的意思。

鼓的意思是: 弹。 (方法指导: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文言词) (板书: 借助注释)

伯牙, 何许人也? (学生介绍) 相传体现信息搜集的准确性。

三、 出示目标

(读学习目标)

四、 设问导读

(出示设问导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难读的地方画下来, 然后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为什么“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 结合课后的“资料袋” 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进行汇报。

温馨提示: 小组遇到困难可以举手示意。

五、 展示点拨

1.朗读课文

小组 1: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

读句子, 说意思。 伯牙弹琴, 锺子期听他弹琴。 注意“之” 字, 这里指什么?代词它, 也就是伯牙鼓琴。 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 (板书: 联系上下文)

小组 2: 第二句

强调重点字: 方, 志, 善哉, 乎, 巍巍乎, 若, 太山。 注意古今意思不一样的字: 善。 哉, 相当于现代文中的啊, 乎也是语气词, 翻译时可以去掉。

小组 3: 第三句

重点词, 少选, 汤汤乎。 读到汤汤乎,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展开想象, 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板书: 展开想象) 你又会想到哪些词? 哪些诗句? 波涛滚滚,这就是(汤汤乎) 请你读出来。

小组 4:第四句

重点字, 以为, 足, 复, 说说意思。 注意停顿, 节奏。

小组 5:连起来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

理解了意思再读, 相信我们会读的更有味道。 (放背景音乐) 师生一人一句不同字体显示, 体会句式特点: 一个伯牙, 一个子期, 一个弹, 一个听, 一个倾诉, 一个评论。 这就是古文的魅力。 再读。

2.展示 2

小组回答: 因为伯牙认为没有人再能成为他的知音了。

师引导体会, 为什么说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你从文章哪些句子能读出来?“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

请你充分展开想象, 说说如果伯牙志在清风, 锺子期会说: () , 如果伯牙志在明月 , 锺子期会说: () , 如果伯牙志在() , 锺子期会说() 所以说, 伯牙所弹, 锺子期都能听懂, 都能说到伯牙的心坎上, 所以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仅仅听懂琴声就能说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了吗? 伯牙为什么志在高山? 为什么志在流水? 所以, 透过这高山流水, 锺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 懂的更是伯牙的心声啊。 这就是心心相印, 心有灵犀,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作为著名的琴师, 无数人听过, 赞叹过, 然而懂他的只有锺子期, 伯牙遇到锺子期,心情会怎么样?

然而, 天意弄人。 他们约定一年后再会。 斗转星移, 一年后, 伯牙满怀期待,如期赴约, 可他看到的却是一座孤坟!

是啊, 伯牙悲痛欲绝, 吟诗一首: (诗句) 你看到伯牙的表情了吗? (痛苦),看到他的动作了吗? 你听到他对子期说的话了吗? (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感叹再无知音(板书: 破琴绝弦祭知音) 想着这样的表情, 我们一起读文字。

六、 巩固练习

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感动, 心痛。 正是这相知相遇又痛失知音, 才使故事跌宕起伏, 荡气回肠。 这就是文章的魅力。 现在, 让我们起立, 怀着最虔诚的心, 齐读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动人故事。 (齐读)

总结结束: 古人说好的音乐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相信好的文章也会让你念念不忘, 唇齿留香。 譬如今天的《伯牙鼓琴》 。 下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