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哲经典选读-反杜林论-第三章分类、先验主义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分类。先验主义

在《分类。先验哲学》中,恩格斯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以及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基本理论,批判了杜林在分类、构造哲学体系、建立真理体系以及数学方面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一部分共22自然段。

一、批判杜林的“原则在先”,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 1—9自然段)

二、批判杜林的“终极真理”体系,论述人类认识的辩证法(第1 0、1 1自然段)

三、批判杜林的数学先验主义,阐述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第1 2— 22自然段)

1、杜林主要的哲学观点

恩格斯从杜林《哲学教程》》的“导言”一中摘引了一段原文,这段文字有下面五层含义:第一,狭义的哲学是阐发“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广义的哲学“包括一切知识和意志的原则”。第二,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存在形式的原则”。第三,哲学对象(原则)的性质是“简单的或迄今被设想为简单的成分”。第四,哲学对象的功能是“((原则))一旦被发现,就不仅对于直接知道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且对于我们不知道和接触不到的世界也都有意义”。第五,哲学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一般世界模式论、关于自然原则的学说和关于人的学说。这就是杜林最基本的哲学观点。

2、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实质

杜林哲学的出发点是“原则”。那么,杜林的“原则”有何特征呢?其特征是:一、是从思维中得来的;二、自然界和人类都应该适应这些原则。针对杜林的从“原则出发”,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问题:“?思维从什么地方获得这些原则呢?从自身中吗?”按照杜林的思想,其回答应该是肯定,这一回答说明了其从“原则出发”的实质是先验主义。恩格斯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并指出思维永远不能从自身中,而是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和引出这些形式和原则,这一回答的实质是从“外部世界出发”、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杜林从“原则出发”,认为在物质世界出现之前,存在形式的基本原则就已经存在,这种原则的发展才有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显然是主张意识(原则)第一性,物质(外部世界)第二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外部世界)第一性,意识(原则)第二性。从“原则出发”,还是从外部世界、事实出发,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正因为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因此恩格斯在这里阐述了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他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个论述正确解决了外部世界与思想原则谁决定谁、谁适应谁、谁检验谁的问题,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为其在《费尔巴哈论》》中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

4、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杜林之所以陷入唯心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用自然主义即非历史的观点去看待意识和思维;第二,他使意识和思维脱离了它的真实基础——人和自然界;第三,他妄想建立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恩格斯在揭示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的过程中,科学地阐:述了思维、意识的起源,他说:“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1、批判杜林建立“终极真理”的形而上学错误

恩格斯指出,杜林使思维脱离人和自然界的另外一个动机,是妄想建立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对此,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第一,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体系已不再需要;第二,要建立穷尽一切联系的“终极真理”体系是不可能的;第三,建立最后完成的“终极真理”体系是反科学、反历史的。

2、论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杜林追求“终极真理”体系的形而上学错误,就在于他不懂得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批判杜林的过程中,恩格斯论述了人类认识过程的有限和无限的矛盾,他说:“这样人们就碰到一个矛盾:一方面,要毫不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这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统一。这一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只有“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一天天不断得到解决”。

1、杜林的数学观点

杜林认为“在纯数学中,知性所处理的是‘‘它自己的自由创造物和想像物’’;数和形的概念是‘‘对纯数学来说足够的并且由它自己创造的对象’’,所以纯数学具有‘‘不依赖于特殊经验和世界现实内容的意义”’”。显然,杜林认为纯数学是不依赖人的经验的,是理性的自由创造物。

2、批判杜林的数学先验主义

批对杜林的数学观点,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第一,纯数学的对象是外部世界,数和形的概念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内容;第二,人们的计算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不是生来就有的;第三,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只是表面地掩盖了其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恩格斯总结说:“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们的需要中产生的,如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械”,这也就是说,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都依赖于现实世界。

3、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恩格斯指出:“正像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社会和国家方面的。情形是这样,纯数学也是这样。”这就是说,从现实世界中产生的意识,概括出来的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表现为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它们都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可以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活动,为社会实践服务。但是,不能片面夸大意识、理论、纯数学的独立性。它们之所以可以被应用于现实世界,正是因为它们是从现实中得来的。如果片面夸大意识、理论、纯数学的相对独立性,使之变成绝对的、不依赖于实践经验、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东西,那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杜林在数学问题上陷入先验主义的认识根源,就在于它片面地夸大了纯数学的相对独立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