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路旁的橡树》教案(优秀8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路旁的橡树》教案(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篇一: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篇二:《路旁的橡树》教学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五、 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篇三:《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三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卢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课堂特色。

一、全篇贯穿“爱”的情感,奠定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引向老像树,它有很多年了,是我们的朋友……很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爱”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主体”角色体现突出且自然

1、课堂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还了学生,本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和悟性。

2、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如: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而没有任何分析教材的痕迹。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工程师提出未来的路铺在哪里呢”?“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学生的回答只是不能砍树,爱护树木之类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很深的见解。当学生回答不了,或者思想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其实,不管问题由谁提出,问题本身只是一个凭借。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章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沟通,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从新的视角感受,加进自己的人生体验。所以,卢老师很好的捕捉到问题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全篇课文,理解语言,交流情感。

《路旁的橡树》案例分析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 陆 艳

《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怎样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围绕重点问题,充分读书,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体验角色,走进故事,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用课外书中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树立课内外沟通的大语文教学观。

《路旁的橡树》教学片断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 朱小平

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第8课《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它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大家犹豫之后决定为橡树让道,于是本来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在这儿弯曲成了马蹄形。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读完整个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心里的话。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工人们说,也可以对橡树说。写完后小朋友们开始交流。有的说“工人叔叔,你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我代表橡树谢谢你!”有的说“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有的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使环保意识得到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老师,我说的跟他们都不一样!”正在暗暗得意之时,一个小朋友自高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教室里闹嚷嚷一片。

为了尽快让他们安静下来,我反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大橡树有没有长错地方?”有一部分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我说:“大橡树长在本来就属于它的地方,无所谓对与错。你之所以会觉得它长错了地方,那是因为你习惯用人类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这是不对的。”

这时,另一位学生“刷”地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认为他的说法也是对的!你上次给我们讲《敢于为“坏蛋”说话的人》这篇文章时不是说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我认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从人类的角度看,它确实长错了地方。”

我没想到这孩子会拿我说的话作为武器向我挑战,我激动地反驳道:“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造成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心所欲地排放废气,倾倒垃圾,致使环境恶化,瘟疫横行。难道我们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这时,好多孩子都来附和:“对呀,我们如果乱砍乱伐,大自然就会报复的。”“我们不是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吗?因为人们乱砍树木,最后洪水把村庄都冲走了。”那个向我挑战的学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教学反思】

一、要体现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当听到学生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话,把课堂的气氛都给搅乱了。于是,我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他:“这是不对的。”当我的观点受到学生质疑后,我又义愤填膺,振振有词,把学生作为辩论对手。粗暴地、武断地否定孩子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这种暴风骤雨式地灌溉,学生真的能接受吗?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应该是和风细雨式地滋润,让人文关怀犹如春风拂面,春雨入土。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结合语言的学习让人文关怀得到有效地渗透。假如我这样做,也许“意外”就会转为“意料之中”了。我们不妨让镜头回放,然后重新设想“剧情”。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教室里一下子闹嚷嚷的。

我示意孩子们静下来。我问那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这条公路是笔直、宽阔、漂亮,像箭一样横贯南北?”

那个孩子点点头。

我再问其他孩子:“你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

然后,我又问:“那么当时的筑路工人,他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说:“是的。”

我又问:“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

然后,孩子们开始读书、讨论。从工人们开始的希望,到后来的犹豫,字里行间,处处可以体会到工人们比我们更希望有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

然后,我又问:“工人叔叔是多么希望修建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啊,可他们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孩子们回答:“工人们决定为橡树让道,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

于是我再问刚才那个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同意这个决定吗?”

……

二、要给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当一个男孩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反驳老师时,我直觉的反应就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反问,直到孩子哑口无言,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你认为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这样做吗?其他的孩子还敢这样做吗?

假如,当时我能说一句:“你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敢于向老师挑战。而且还懂得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果然是智勇双全啊。你说得没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不过,不是所有的角度看问题都是正确的……”你想,那男孩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你是用宽容、赏识眼光去对待,还是感到恼怒与不屑呢?这些情绪与反应都跟你本身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教师要有善解人意的心灵,要有宽广无边的胸怀,要让学生时时处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简单地说,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篇四: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篇五: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篇六: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

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

2、反馈:

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

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

①工程师救了橡树

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

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

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②工人救了像树

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b、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c、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d、“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试着想像:工人们为什么沉默不语?叹气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棵橡树就因为工程师与工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被成功地保护下来了,那么,此时此刻你真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你就这件事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三、感情升华,环保教育

1、交流课外资料:我们地球的环境受取了哪些污染?我们人类为了改善环境都做了哪些工作。

2.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

篇七: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篇八: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对一件寻常小事,做法却不寻常的描写,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课时:1课时(略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幅缙云县城公路的照片:一棵古樟树在公路的中间,树四周有围栏,汽车通过时得绕道而行。)

朱老师每次回老家,都会路过这样一个地方(展示照片),看了这几张照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指名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人和树的故事,揭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

平坦 马蹄形 延伸  楔子  赞叹  灌木林  粗壮 结实 挺拔

2、交流思考题。

(1) 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交流第二个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提问题。

四、再读课文

师引:读书贵在质疑。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就能解决,而有些问题得反复思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好,这堂课让我们主要围绕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1、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作者怎样描写它?

2、重点交流: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

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语句。

(2)讨论交流。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

指导读。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读读5、6、7自然段)

(3)学习5、6、7自然段。

从“不可以”读出什么?从“也不可以”又读出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要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句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重点理解“笔直”与“弯曲”。作为公路来说,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评价工程师和工人们吧。(板书:高尚)

五、课文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因为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六、作业练习

1、想像写话练习。

(1)橡树是那么                   ,就像                         。

(2)      是那么       ,就像                                  。

(3)如果你坐车过往这里,也会赞叹:“                           。”

2、进入情境,广泛交流。

过往的人还会赞叹什么呢?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3、这么多人事先没有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板书设计: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高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