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Doc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红星照耀中国》 的作者是美国记者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 曾易名 《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 而且必将照耀全 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 12 篇,附篇目: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 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 执行得也十分利落 ,, 使中国最 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 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 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 ”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 “革命的播种机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 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 “大迁移”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 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 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 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 “三项纪律 ”是什么?

答:

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

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十、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 张学良 ,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 " 兵谏" ,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 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 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 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十一、 《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

(1) 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 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 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 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他被少先队员关 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 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 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 问,表现 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 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 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作者是很欣赏的。

(3) “兔子一般窜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 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 作为一名 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十二、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 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十三、“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 的 口气向我打招呼: ,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周恩来) 。

十四、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 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 (个 人的成长轨迹) ,他是 (毛泽东) ,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 反者” (周恩来)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 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 (八一起义) ,是党的创建人, 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 ,, 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 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都 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中。

十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 66 人,让斯诺懂得“阶 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 (徐海东)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徐特立) ,还有平均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朱作其) ,参加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16 岁的江西老表,已经 64 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 (老李) ,担心记 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 (向季邦) ,,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 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至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 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 挥; ;打土豪要归公。

3.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 革命的前奏、 国民革命时期、 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 不仅呈现了他 ,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 ,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 命组织者 ??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 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 之中。

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 66 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 员 ,还有平均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 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16 岁的江西老表,已经 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 ,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 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 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 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 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 、50 周年

B、60 周年

C、70周年

D、80 周年

8.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 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 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 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 行得也十分利落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 “这场军事政 变”是指( )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 美国人埃德加· 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 10 月,其西 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 年 12 月,该书在上海发行 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 相关史实的是( )

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 1936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 、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 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 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 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 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 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

A 、《 共产党宣言 》

B、《 资本论 》

C、《 阶级斗争 》

D、《 社会主义史 》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14. 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 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 执行得十分利落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 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 "的结果如何?

(4) 有何历史意义 ?

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答案

1. 《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 1936.6-1936.10 2. 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3. 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轨迹,周恩来,八一起义

4. 徐海东,徐特立,朱作其,老李

5.D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 毛泽东, B,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

14⑴1936年,张学良 ,杨虎城 .(2分)

⑵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2分).

⑶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 1 分)

(4).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 步形成 .(1 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