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25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2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2、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植物花(樱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挂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樱桃花也开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采花粉了,你们也想当小蜜蜂采花粉吗?”

  二、游戏;学做蜜蜂采花粉。

  1、出示蜜蜂图片,让小朋友学做小蜜蜂。要求;两只小蜜蜂就是两个朋友手拉手,三只、四只分别是三个、四个手拉手。练习1至4数与量的`关系。口令;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三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四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

  2、师:“小蜜蜂采了许多花蜜,要飞回家中酿花蜜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找自己的家吧?”

  3、讲述游戏规则;操场上分别摆放的有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凳。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蜜蜂要分别找到相对应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错,否则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乐,幼儿找相对应的小凳子。

  5、音乐停,检查小朋友找家的情况,从而巩固数物对应的知识。并对小朋友给予肯定与鼓励。

  三、活动小结。

  引导幼儿知道小蜜蜂又爱劳动又聪明,他们不仅采了很多花粉,还能准确地找回自己的家,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

  2、让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很多的"1"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准备:

  1、苹果树一棵,苹果卡片,塑料筐,刺猬头饰

  2、教师帮幼儿戴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冬天要到了,刺猬妈妈带着孩子们来采摘苹果做为过冬的食物.

  2、出示苹果树

  师:这是什么树啊?

  幼:苹果树

  师:树上有多少苹果啊?

  幼:一个,两个,三个……数也数不清

  师:数不清就是许多,树上有许多苹果?

  幼:树上有许多苹果

  师:树上有多少苹果?

  幼:树上有许多苹果

  3、参与活动

  师:下面请小刺猬们每人摘一个苹果,一边摘一边说:"我摘了一个苹果"

  幼:每人摘一个苹果说:"我摘了一个苹果"

  老师指着没有苹果的树问:"许多的苹果哪去了?"

  幼:"我摘了一个,他摘了一个……"

  教师总结:原来许多的'苹果,你摘一个,他摘一个,就没有了,许多的苹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

  师:"现在请小刺猬们把摘到的苹果放进妈妈的筐里,一边放一边说:"我放了一个苹果"

  幼儿活动并说:"我放了一个苹果"

  师:"小刺猬们的苹果去哪里了?"

  幼:我放了一个在筐里

  师:筐里有多少苹果?

  幼:有许多的苹果

  师:许多的苹果哪里来的?

  幼:我放了一个,他放了一个……

  教师总结:原来你放了一个,他放了一个,一个一个的苹果合起来就是许多的苹果

  4、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及一样多。

  2、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手口一致点数数字1-9。

  2.物质材料准备:

  1、农场动物小鸡和小虫、小狗和骨头、小猫和小鱼图片

  2、两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紫色和红色。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颜色相同,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动物在农场”的歌曲,幼儿跟唱。

  老师预先布置成一个农场的场境。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农场玩,看看农场都有什么小动物?”

  二、过程:

  (一)给农场的小动物喂食物

  1.老师:“农场里的小鸡在哪里?”找出小鸡,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幼儿找出虫子。师:“小鸡肚子饿了,我们来给小鸡喂虫子吃,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谁来帮忙?”请一名幼儿给小鸡喂虫子,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还剩下有虫子吗?”

  引导幼儿发现虫子比鸡多,并学习说“虫子比鸡多”。

  2.教师:“农场里的小狗在哪里?”找出小狗,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狗现在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小狗最爱吃什么呢?”(骨头)“我们来给小狗喂骨头,一只小狗喂一块骨头……),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狗吃骨头。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骨头喂完了,骨头比小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并学习说“骨头比小狗少”

  3.教师:“这是什么?(小猫),原来小猫也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先帮小猫排好队”。(请一位幼儿操作)“小猫最爱吃什么呢?(小鱼)小猫现在肚子饿了,我们一起给小猫喂鱼吃吧,小猫要开始吃小鱼了(一只小猫要吃一条小鱼……),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猫吃小鱼。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猫吃一条小鱼……),“每只小猫都有一条小鱼吃吗?小鱼喂完了吗?”引导幼儿发现小鱼和小猫一样多,并学习说“小鱼和小猫一样多”。

  (二)操作发现,尝试解决。

  1、幼儿分组操作一一对应。

  (1)第一组:小鸡吃虫。

  请小朋友先把小鸡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鸡吃一条虫,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虫子比小鸡多,学说“虫子比小鸡多”。

  (2)第二组:小狗吃骨头。

  请小朋友先把小狗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一一对应的操,

  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学说“骨头比小狗少”。

  (3)第三组:盖红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红盖子比红瓶子少,学说“红盖子比红瓶子少”。

  (4)第四组:盖紫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盖子和紫色瓶子一样多,学说“盖子和瓶子一样多”。

  2、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

  (1)师:“请大家观察小鸡和小虫,看看每只小鸡都有小虫吃了吗?还剩小虫吗?剩下的小虫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剩下的虫子的问题。

  幼:“再找一些小鸡来吃虫子”、“一只小鸡多吃一只虫”。

  (2)师:“请大家观察小狗和骨头,看看每只小狗都有骨头吃吗?”(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肚子好饿,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小狗没有骨头吃的问题。

  幼:“找其他的食物给小狗吃。”“再去找一些骨头来”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和瓶子”的问题。以此类推,解决四个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于奖品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三、结束部分

  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延伸:把学具投放在活动区角,幼儿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活动反思: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中小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

  2、中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本次活动中,教师准确把握住了“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此次活动前的各项准备都很充分,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立事宜的目标,在目标设计上能够尊重幼儿的的主体性,可以看出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农场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的任务展开主动学习,特别是“小鸡吃虫”的教具使用了“连接”的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用“直观的连接”把一只小鸡和一条小虫连接在一起,从动手操作中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

  4、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活动中采用奖励的方法,有效激励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很是精彩。这是一节生活的科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蜡光纸若干。

  重难点:

  幼儿按照一个特征交替排序,幼儿想象用各种动作来排序。

  活动过程:

  蜡光纸排队。

  ——出示蜡光纸,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的形状、颜色、大小。

  ——启发幼儿给他们排排队。

  ——观察幼儿操作,发现其中交替排序的例子。

  ——请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说自己的.排法。

  ——全体幼儿再次学习排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数量和颜色(或大小)交替排序。如一个大,两个小,两个红,一个黑等。好朋友排排队。

  ——请两组幼儿男女各四人,分别站成两排。

  ——请男队和女队间隔排序,把两组的幼儿排成一排。"如: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站又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蹲。

  礼物排排队

  ——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交流排得是否正确。

  副组活动:

  活动名称:

  碰一碰

  活动目标:

  1、感受2拍子的音乐并按其节奏走步。

  2、在对碰中享受愉快亲热的气氛。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当唱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马上找一位同伴拉起手。

  2、跟随音乐游戏

  ——幼儿在自由空间跟着音乐走步。

  ——当唱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马上有找一位你的好朋友手拉手。

  二、益智游戏:

  活动名称:

  口到手到

  目标:

  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能做到手口一致。

  玩法:

  口到手到,教师说到哪里就用手指到哪里。如:下巴、脸、漆盖、脖子、脚跟、头发、椅子等。

  要求:

  幼儿手指的进度要快,不能慢,否则违反规则。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经验准备:宝宝有穿脱鞋子的经验材料准备: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师: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3以内的数的关系。

  2、能按数取物,按物说数。

  3、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制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鱼若干。

  2、小猫头饰每人一个。

  3、创设鱼塘情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框各一个。

  4、《开火车》音乐、铃鼓一个、礼物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做运动

  随音乐出场,师:“宝宝们我们开着货车出去玩吧!”

  师:“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想不想和妈妈一起游戏?”

  第一次:妈妈和宝宝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猫小猫喵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我的小猫跳一下(幼儿跳一下);我的小猫拍两次(幼儿拍手两次);我的小猫叫三声”(幼儿叫三声)。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二、小猫摸鱼(听觉感知)

  (一)摸一条鱼

  师:“宝宝们快找块地毯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师:“我们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好不好?”

  教师提出摸鱼的要求:拍一次铃鼓摸一条鱼,两次铃鼓摸两条鱼,三次铃鼓摸三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妈妈刚才拍了几次铃鼓啊?(一次)你摸了几条鱼啊?(一条)看看你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摸到红色鱼的`宝宝举起来让妈妈看看,请你把它放到相同颜色的框里。

  (二)摸两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幼儿摸两条鱼。摸完后,请宝宝们休息,老师检查:妈妈看看你摸了几条鱼?都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拿着筐子:红色鱼宝宝回家了,蓝色鱼宝宝们和妈妈亲一亲,黄色鱼宝宝回家了。请一名幼儿检查放的对不对。发现有错都及时纠正。

  (三)摸三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妈妈来看看那只小猫最能干,摸对小鱼了,你摸了几条鱼啊?”(3条鱼)(多问一些孩子。在摸鱼的过程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老师总结:“哇!摸了这么多鱼,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顿啦!”

  三、小猫摸奖品

  师:“今天小猫真能干,摸了这么多鱼,妈妈要送礼物给你们。在你们的地毯后面有一封信,里面是妈妈送给你们的礼物,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有几个?用小手数一数!”

  老师总结:“妈妈送你们的礼物喜欢吗?天快黑了,宝宝们拿好礼物,带着我们摸到的小鱼回家了。”随音乐出门。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出示3片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讨论:这些是什么?数一数有几片树叶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讨论: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小?

  二、学习将3片树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树叶们想学小朋友玩排队的游戏,最小的树叶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他的树叶按照从小到大接在小树叶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

  (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树叶,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学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练习从大到小排序。

  1、按从大到小排序。

  师:如果把最大的树叶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请1-2位小朋友来尝试排序)

  2、请幼儿尝试从大到小排树叶,学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活动反思

  经过分析下来发现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关注点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忽视,也就是说我一般比较关注数学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整体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的`采用集体的形式,而对于孩子的能力差异点关注很少,给予孩子的发展机会是不均衡的,这一次我逐一地问孩子们“树叶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显然有部分幼儿虽然明白了其意思,但未能概括出“从小到大“四个字,美美说“小小的变大大的”。甚至有幼儿口齿还不清楚。这需要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并进行严密的思索和定位,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在整个活动中,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经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操作,我会在以后的区角活动(数学区)中提供材料,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活动准备

  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室内、室外)

  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 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

  学具:

  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

  牙膏 脸盆 花瓶 桌子 锤牙刷 毛巾 花 椅子 钉

  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

  床 脸盆 桌子 碗 花 锤 被 毛巾 椅子 筷子 花瓶 钉

  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

  床 碗 桌子 脸盆 被 筷子 椅子 毛巾

  (白) (绿) (红) (黄)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用品。 给物品排队。 再认识另几种物品。 学习一一对应排列相关物品的'方法。(我们替红线上已经排好队的物品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要有顺序,从红旗这边开始,一个跟一个地找,找到朋友就“站”在红线下面,并讲述:××和××做朋友。 小结: 集体复述:××和××做朋友。

  小组活动:

  第一组:一一对应摆放物品。

  第二组:找朋友。

  第三组:找对子。

  活动评价: 游戏活动:喂小动物吃食物。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植物花(樱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挂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樱桃花也开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采花粉了,你们也想当小蜜蜂采花粉吗?”

  二、游戏;学做蜜蜂采花粉。

  1、出示蜜蜂图片,让小朋友学做小蜜蜂。要求;两只小蜜蜂就是两个朋友手拉手,三只、四只分别是三个、四个手拉手,练习1至4数与量的关系。口令;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三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四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

  2、师:“小蜜蜂采了许多花蜜,要飞回家中酿花蜜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找自己的家吧?”

  3、讲述游戏规则;操场上分别摆放的有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凳。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蜜蜂要分别找到相对应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错,否则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乐,幼儿找相对应的小凳子。

  5、音乐停,检查小朋友找家的情况,从而巩固数物对应的.知识。并对小朋友给予肯定与鼓励。

  三、活动小结。

  引导幼儿知道小蜜蜂又爱劳动又聪明,他们不仅采了很多花粉,还能准确地找回自己的家,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

  教学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目的要求: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耐心作业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意助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教具:图形娃娃,三只口袋,儿童乐园一幅,教室内布置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学具:图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我们小四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呢?(出示图形妈妈)问:“这是什么?(图形妈妈),图形妈妈怎么啦?(哭)我们一起来问:”图形妈妈你为什么要哭?

  2、原来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然后把宝宝们送回妈妈身边去。

  二、请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1、师:这些娃娃都在儿童乐园玩呢,我们找到它们后,对他们说一句话: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师示范,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去。

  3、幼儿找娃娃并送回家。

  师:我们先帮圆形妈妈找娃娃,找到后对它说: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现在帮谁找娃娃?怎么说呢?

  还有谁没有回家,送它回家时说什么?

  4、师:这些宝宝都回家了,图形妈妈应该很开心!可是怎么还在哭呢?

  原来图形妈妈还有好多宝宝没回家,原来它们还有许多宝宝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们送到新房子里去吧,边送边说一句话。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图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游戏:到图形娃娃家做客。

  1、现在图形妈妈怎么样了?(笑了)图形妈妈说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为感谢大家,要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看是哪个妈妈出来我们就去它们家去。

  2、幼儿看出示的图形,到相应的图形娃娃家做客。

  3、师:我们到图形妈妈家玩得开心吗?好,现在我们回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4)、老师小结:小兔和青菜一样多,小狗和肉骨头一样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较。

  它们还和什么一样多呢?(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

  (1)、随幼儿的回答,两个物品之间作比较。

  (2)、师幼小结:小兔子、青菜、矿泉水瓶、盘子和书一样多都是两个;茶杯和小狗、肉骨头一样多,它们都是三个。

  3、幼儿游戏活动:捡鸡蛋和拔胡萝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们愿意帮妈妈的忙吗?宝宝听好啊!

  捡鸡蛋:

  (1)、老母鸡在鸡窝里下了很多的蛋,妈妈想知道鸡蛋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要求:宝宝听着音乐走过去,音乐一停,每个宝宝就拿1个鸡蛋。

  幼儿开始捡鸡蛋游戏。播放音乐,宝宝捡鸡蛋开始。音乐一停,拿到鸡蛋的宝宝坐到位置上给妈妈看看,宝宝们把鸡蛋轻轻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个。赶快告诉我。鸡蛋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3)、是的,老母鸡下的蛋和宝宝一样多,太好了。妈妈(拿起篮子)来收了。

  老母鸡生了好多的蛋都给你们吃,是不是啊?

  拔胡萝卜:

  那宝宝听好了,妈妈还在地里种了许多的胡萝卜,妈妈也想知道胡萝卜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可是萝卜地里这里有点远,待会咱们听着音乐怎么样啊。(跑步)

  (1)、要求:音乐一停,宝宝捡1根胡萝卜,找到胡萝卜的宝宝坐到位置上。

  (2)、幼儿开始拔胡萝卜游戏,发现少了一根胡萝卜。

  给妈妈看一看,是不是每个宝宝都有一根胡萝卜?看看谁没有?这个宝宝没有,胡萝卜怎么样啊?对啊,怎么少了一根啊。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现在,胡萝卜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师拿起篮子:放进篮子。

  师小结:你们可真能够,有帮妈妈捡鸡蛋,有帮妈妈拔胡萝卜,妈妈看到你们做这么多事情,可开心了。

  4、送礼物。

  (1)、妈妈有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快看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那妈妈想知道这个小红花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2)、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小红花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每人发一个,是个好方法,我来试试哦。咱们来一起数一数,来了20个宝宝,那妈妈要准备几朵小红花。那20个宝宝和20朵小红花是不是一样多啊?那妈妈就来试一试是不是一样多。小红花和宝宝怎样啊?一样多哇!你们贴上小红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宝贝们,我们走喽。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区分“1”和“许多”。

  3、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活动准备

  钢琴、一位老师、一幅大挂图、一个小篮子、几个苹果和橘子、一个面包、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小红帽、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门。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

  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

  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

  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

  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

  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

  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

  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

  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

  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

  (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

  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

  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

  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

  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

  (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 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

  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花给外婆送去吧!每个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时提问个别幼儿‘你采了几朵花’)小朋友,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啊?草地上还有花吗?它们都在哪了?对,草地上的许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变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许多分成了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花都放到老师的篮子里吧!篮子里现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还有吗? 刚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现在变成了篮子里的许多花了,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我们继续走吧!

  4.延伸活动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师扮外婆,开门。)外婆见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于是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她问:“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见过什么是一个的东西,什么是许多个的东西?”(请幼儿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外婆听到小朋友找到这么多一个的东西和许多个的东西,夸奖小朋友真聪明!她又说:“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围还有许多东西是一个的和许多个的,我们一起出去找找吧!(看挂图,自然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学习说:“我把形形色色送给你吃”。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参与操作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若干、食物饼干、小碗和幼儿人数相等、盘子6个、小动物头饰6个、3个有标记的箩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认给饼干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们,今天兔妈妈开了一家饼干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师:宝宝看!这些饼干长得一样吗?幼:不一样。那现在请宝宝睁大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盘子里的饼干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形状、颜色)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师:总结:宝宝观察的真仔细,兔xx的饼干店里,有红的、有绿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形的饼干。

  2、师:兔妈妈店里的.饼干真多呀!我们一起来把这写饼干分一分吧。怎么分呢?(幼儿讨论)好,我们一起回座位想个办法吧。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看!这是兔妈妈准备的箩筐,这个箩筐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的?这是形状标记,启发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标记呢?(带领幼儿读一读标记的名称)那么这个箩筐里放什么样的饼干呢?谁来放放看。提醒宝宝边送边说:x形饼干,我送你回x形的家。(依次出示三个箩筐,放完后师幼集体检查)

  三、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嘴巴颜色形状喂饼干。

  师:宝宝真聪明把饼干都整理好了,饼干店开业了谁来尝尝好吃的饼干哎,宝宝看谁来了?小猫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引导宝宝观察小猫的嘴巴)对呀!小猫喜欢吃圆形的绿饼干。

  师:我先来喂,小猫我给你吃圆形的绿饼干。谁也想来喂小猫吃的呀?(幼儿2——3个)小猫说饼干真好吃,看又有谁来了?谁来喂他吃呢?(可以一人喂大家说)小猫、小狗吃的正开心的时候,看!又有谁来了,依次出示四只小动物,宝宝看看他们要吃上样的饼干呢?

  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兔妈妈忙不过来了,谁愿意来帮助兔xx的?(幼儿集体喂)饼干喂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喂的对不对。

  师:小动物们都吃饱了,他们高高兴兴回家了。(放进箩筐里)

  四、品尝活动

  宝宝真能干,兔妈妈为也感谢宝宝还给宝宝准备了奖品呢,这些奖品在这个箱子里,猜猜看会是什么奖品呢?(请一个宝宝上来看看箱子)师:宝宝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好!我们一起去洗干净小手来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数熊山》,尝试1-5点数。

  2、愿意参与游戏“数熊山”,体验爬小山的愉悦心情。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欣赏《大熊山》故事,儿歌《数熊山》,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老鼠爬熊山。

  1、在《大熊山》的故事里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吗?

  2、今天大熊又带来了好几个朋友来和我们玩“爬熊山”游戏,数数一共有几只熊?

  二、边看教具边学习儿歌《数熊山》。

  1、出示一只熊,并念儿歌:一只熊一座山。

  2、又来了几只熊呢?出示两只熊的粘纸:两只熊两座山。(以此类推至五只熊)注意突出数数,用手指点物数数。

  3、一起看图片,念儿歌。

  三、游戏:数熊山。

  1、“呀!你们看!那里有一座熊山(请一个幼儿做“熊山”,另一个幼儿做“老鼠”来数“熊山”),一只熊一座山,(扮熊山的幼儿弯腰,双手撑地,双腿伸直或跪在地上)。

  2、“咦,又来了一只熊!”(再请一个幼儿做熊山),两只熊两座山。(依次请出五只熊)。扮老鼠的幼儿边念儿歌边数山。念完儿歌后,即用双手手指沿“熊山”的'身体爬过,表示小老鼠爬过山了。

  3、幼儿自由选择扮演角色(“熊山”可以一个人扮,也可以两、三人合作一起扮),边念儿歌边玩,然后角色互换。

  【延伸活动】

  自由活动时间,和好朋友一起玩《数熊山》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15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图形分类,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试图让幼儿从游戏中进一步运用各种感官学习图形,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及特征;并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影响,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分类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小班幼儿年龄小,只有在对物体特征有了正确的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对其进行分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能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记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张;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的塑料筐人手一份。

  (3)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挂牌若干。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图形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举得对”,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1、引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取出椅子下老师准备的材料(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的塑料筐),做好准备,听老师的口令,当老师出示某个图形,请小朋友找出一样图形的卡片举起并说出名称。

  2、引导语:老师说出图形名称,请小朋友找出一样形状的图形卡片举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熟悉情况,可适当加快语速或动作,增加游戏的难度。)

  二、游戏“图形找家”: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按图形标记匹配相应形状的图形。

  1、出示三张房子大图,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师:猜猜这些房子都是谁的家?(图形)真好,再猜猜哪一座是圆形宝宝(三角形、正方形)的家?贴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就是圆形宝宝(三角形、正方形)的家。

  2、师示范游戏“图形找家”,如将圆形宝宝贴在贴有圆形的房子,边说“我送圆形宝宝回家。”

  3、请个别幼儿取出大塑料筐中其中一个图形宝宝,并将其贴在相应标记的'房子上,并能一边送一边讲述:我送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宝宝回家。

  4、引导全体幼儿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房子里,并表达:我送X形宝宝回家。

  5、师幼一起检查图形宝宝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吗?

  引导语:小朋友都把图形送回家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图形宝宝都回家了吗?(师幼一一检查了房子里的图形,把迷路的图形送回家。)

  三、游戏“图形找朋友”,让幼儿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进行找朋友。

  1、引导语:老师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再来玩玩,游戏之前先听下游戏规则:当音乐一响幼儿带着挂牌开始找朋友,音乐停与朋友(相同图形)手拉手。

  2、师示范游戏的玩法。

  3、请小朋友戴上图形的挂牌,听音乐开始游戏。(根据情况适当加大游戏难度)

  4、结束语:今天玩了好几个游戏,图形宝宝们累了,它们要回家啦。请小朋友和图形宝宝们说声再见吧。区角活动时老师还会把图形放到数学区请小朋友继续玩。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分类。将挂牌投放到区角让幼儿继续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仪器:

  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

  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小班数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体验并能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重点:

  能够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篮球、足球,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

  学具:乒乓球、皮球、篮球、足球若干;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薯片桶、露露筒。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受球体和圆柱体。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球体和圆柱体。

  师:教师里有很多的物品,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选一个喜欢的放在桌子上。

  2、讨论:你喜欢哪一个物品,为什么?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突破重难点)

  1、出示皮球,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的特征。

  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鼓励幼儿找出教室里是球体的物品。

  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三、幼儿动手操作,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操作法、比较法突破重难点)

  1、出示圆柱体积木。

  提问: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

  2、幼儿动手操作,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教师:请你在筐子里找一个和你的圆柱体上面小一样的圆形,比一比圆片和下面的一样吗?

  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四、鼓励幼儿讲述生活中球体、圆柱体的相似物。

  延伸活动:带幼儿到户外寻找球体和圆柱体的相似物。

  小班数学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中,初步感知图形组合的有趣画面,发展想象力。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体验模仿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若干,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说图形

  师:今天,有几个客人来看我们小4班的宝宝,我们来看是谁啊?

  小结:哦!有三个尖尖角的是三角形宝宝,四条边一样长的是正方形宝宝,还有圆圆的,没有角的是圆形宝宝。

  二、变图形

  (一)三角形

  1、师:它们三个是很好的好朋友,它们有很的本领,它们会变魔术,想不想看看它们变出了什么。

  2、师:我们看看哪个图形宝宝先来给我们的小朋友变魔术了?咦!是谁啊?(三角形)

  3、师:三角形宝宝会给我们变什么魔术呢?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想不想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

  4、师:变魔术之前,它们都会说一句很好听的咒语,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什么啊?

  5、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好看的魔术?

  小结:三角形宝宝本领真,变成了一条小鱼。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变条小鱼,游啊游。

  (二)正方形

  1、师:咦!看到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漂亮的.小鱼,正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不服气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也很的,看我们变的魔术吧!

  2、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什么啊?(幼儿自由说)

  3、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我们一起来念咒语,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

  小结: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一辆卡车。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变成卡车,嘀嘀嘀,卡车开到马路上去了。

  (三)圆形

  1、师:我们看看圆形宝宝给我们变出什么了呀?圆形,圆形,变变变。

  小结: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可爱的小眼睛,圆形,圆形,变变变,变成眼睛,眨呀眨。

  小结: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小鱼,正方形宝宝变出了一辆卡车,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小眼睛。它们变得魔术好不好看呀,别急,我们还有更的本领,我们能一起变魔术。

  (四)两种图形的组合

  1、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宝宝啊?

  2、师: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会给我们的小朋友变什么魔术呢?(幼儿自由说)三角形,圆形,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啊?(小鸡)

  小结: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有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小嘴巴。小鸡在草地上吃着小虫子。

  (五)三种图形组合

  1、师:咦!呀!看看,有什么小动物飞过来了?(是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2、师:你在小蝴蝶身上,你看到了哪几些图形宝宝?

  小结:哦!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在小蝴蝶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原来啊小蝴蝶是由三个好朋友一起变魔术变出来的。

  师:图形,图形,变变变,变成蝴蝶飞啊飞,小蝴蝶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得飞。

  三、拼图形

  1、师:看到图形宝宝有那么的本领,变出这么好看的魔术,奚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也变了个魔术,想不想看看奚老师变出什么魔术啊?

  2、师:看看奚老师变出了什么呀?

  小结:奚老师变出了一小娃娃,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

  3、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啊?奚老师,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我们也去自己变一变,你可以用一种图形宝宝变魔术,也可以用两种三种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

  四、幼儿作品交流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魔术,用到了哪些图形宝宝?

  小结:你们变得魔术真漂亮,我把小朋友变得魔术做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图片展,给爸爸妈妈看,你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你变了什么。

  小班数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数学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比较本事和思维的灵活性。

  2、明白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日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明白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日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此刻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样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十分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此刻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此刻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此刻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齐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我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此刻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并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小班数学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三种实物分类计数,并按数量的多少排序。

  2.尝试对应实物个数画出相应的点数。

  3.帮助幼儿使用正确的量词。

  活动重点

  1.学习将三种实物分类计数,并按数量的多少排序。

  2.尝试对应实物个数画出相应的.点数。

  活动难点

  1.将三种实物分类计数。

  2.尝试对应实物个数画出相应的点数。

  活动准备

  1.大房子、大动物卡、笔。

  2.小房子、小动物卡、笔、胶水等。

  小班数学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能独立正确地按照底板进行1——5的排序。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独立正确地按照底板进行1——5的排序。

  难点: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迎春花的枝条图(5根长短不一、从短到长排列的枝条);迎春花图片。

  活动过程

  图片导入:出示迎春花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花?什么时候开放?你们觉得它开的美不美?

  学习数字5以内的排序

  1、初步感知5以内的排序

  师:蝴蝶也觉得迎春花开的'很美,所以都飞来采花粉了。老师把蝴蝶排了排队,你们看看蝴蝶是怎么排队的?从上往下看,你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巩固5以内的排序

  师:不仅蝴蝶来采花粉了,蜜蜂也来了,请你们给蜜蜂像蝴蝶一样排排队,好吗?

  幼儿操作

  1、出示迎春花和枝条的图片

  2、幼儿集体操作,教师相应的给以指导。

  3、集体检查纠错。

  小班数学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

  (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

  (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24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如何“防止小学倾向”活动全过程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特别是随着音乐的身体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自已,又找到了自已身体上与数字有关的事物。

  活动中,投放了一些材料。打扮漂亮的`猫宝宝;分组装好的花片;装有数字的彩色气球。这些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做到材料投放的有效。在小屋内,上床有气球,幼儿爬上床才取下气球,锻炼幼儿的攀爬技能。

  课后,有个听课老师问我,你这节课是不是想实现孩子认识1-5,初步理解数意义?我说,是啊。可后来细细一想,我真的实现了。我预定的目标的吗?是不是每个幼儿都认识了呢?今后在活动中要注重实现活动目标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在“神秘小屋探险 ”时,我会和幼儿做一些进入“神秘小屋”的准备活动。如手电筒等。

  小班数学教案 篇2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们在玩积木、画画时,对五颜六色的积木及画笔爱不释手,但是往往不能正确说出颜色以及正确的用颜色描述物品。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学习按颜色把物品分类。

  3、用“红色的/黄色的.....”介绍物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红色的/黄色的.....”介绍物品。活动难点:学习按颜色把物品分类。

  活动准备

  小两只、红色、黄色小各一只、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桶图片各一张、红色的图片(苹果、糖果、辣椒)黄色的图片(香蕉、小鸡、小花)、红色和黄色的小积木若干、红色和黄色的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小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杨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谁?

  教师:对,它们是两只小。听!(故作神秘状)小在和杨老师说话,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什么?

  教师:噢,小告诉杨老师它们很喜欢画画,并且它们还要向小朋友们展示它们画画的本领。

  二、颜色认知,并用“黄色的/红色的.....”介绍物品

  教师:第一只小已经等不及了,“扑通”一声,它跳进了红色的颜料桶里。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的呀?(出示红色的图片)幼儿:红色的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它画了什么?

  幼儿:红色的苹果、红色的糖果、红色的辣椒。

  教师:噢,原来这只小用红色的颜料画出了红色的画。

  教师:瞧!第二只小看了好羡慕,只听“扑通”一声,它也跳进了颜料桶,我们来看看它跳进了什么颜色的颜料桶?

  幼儿:黄色的颜料桶。

  教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这只小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幼儿:黄色的。

  教师:好,那我们再来看看它画了什么?

  幼儿:黄色的香蕉、黄色的小鸡、黄色的小花。

  教师:噢,原来这只小用黄色的颜料画出了黄色的画。

  三、尝试按颜色把物品分类

  1、教师示范按颜色把物品分类

  教师:哎呦,我怎么把两只小画的画混到了一起,小们一定很伤心,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我把它们分开?

  幼儿:可以

  教师:红色的苹果是红色的小画的。那黄色的香蕉呢?幼儿:黄色的香蕉是黄色的小画的。

  2、请个别幼儿操作按颜色把物品分类

  教师:好,现在杨老师请坐姿漂亮的小朋友帮忙分一分。

  教师:刚刚小朋友按物品的颜色帮小把混在一起的画分开了,小开心极了,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

  四、幼儿集体操作按颜色把物品分类,并进行验证。

  教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要邀请小朋友们吃糖豆,但是,小有2个要求:

  (1)请小朋友们把混在一起的糖豆按颜色分开,分别放在小为大家准备的小筐里.

  (2)先分完的小朋友要耐心等待一下其他小朋友。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搬小椅子排队去坐到旁边桌子上分糖豆。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指导、验证结果)教师:好吃的糖豆已经分开了,请小朋友们享用吧。

  教师:小的糖豆甜不甜?你们帮助了小,小心里也甜甜的,

  现在它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和小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小积木等辅助教具,极大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红色和黄色、学会用红色的/黄色的.....介绍物品以及学习按颜色把物品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对重点目标用红色的/黄色的....介绍物品完成的不够好。当我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苹果后,有个别幼儿可以说出红色的辣椒,此时我应该引导幼儿集体说出红色的糖果,这样既可以对这一重点目标加深巩固,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活跃一下幼儿的气氛。

  2、分糖豆这一操作环节的操作要求不够明确,幼儿没有完全理解,所以个别能力强先分完糖豆的幼儿有消极等待现象。

  3、在验证糖豆是否正确的按颜色分开时,可以考虑让幼儿互相验证,这样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发现没有正确按颜色将糖豆分开的幼儿,并及时地加以引导纠正!

  4、辅助教具糖豆可以更逼真一点,如:彩泥制作。或者准备真的糖豆,这样幼儿的分糖豆这一操作环节过渡到享用糖豆就更加的自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