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故事大全:精选谜语故事15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则:《纪晓岚戏改古诗》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大学士。一日,他在书房里,随手翻阅古诗,见一首五言绝句写道: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他一边品味一边细细吟哦,忽自嘻嘻而笑:“此首五言古诗太瘦,待老夫医之,使其‘肥’也!”说罢,取过文房四宝,挥笔在每句前加了两个字,成了一首令人读之捧腹的谐趣《七绝》。

你能猜出各加了哪两个字吗?

谜底:四句依次加“十年”、“万里”、“和尚”、“寒儒”。

第二则:《苏东坡作百鸟归巢图》

苏东坡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丹青妙手,有《百鸟归巢图》传世。

相传明代有位翰苑名贤,花重金在积古斋买到了苏学士的这幅真迹。为了“锦上添花”,那翰苑名贤欲为此画配一首好诗,于是猛然间想起昔友伦文叙。此人出身贫寒,曾卖过菜,但其才华闪烁,诗文能臻跌宕流美,荡气回肠之境。

伦文叙看过《百鸟归巢图》之后,略加思索,便挥笔直书起来。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翰苑名贤细细品味:此诗之中用谐音“巢”暗指“朝”,以“鸟”比喻奸佞。这些“鸟”啄尽人间千万石,弄得民不聊生。可谓寓意深刻。

翰苑名贤再一品味,才发现伦文叙的题诗不仅寓意深刻,且有数学情趣,不禁拍案叫绝,连赞“妙绝!妙绝!”

你知道翰苑名贤为何拍案叫绝吗?

谜底:伦文叙的题诗,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扣住“百鸟”二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两只鸟;“三四五六七八只”就是3×4=12;5×6=30;7×8=56,四笔数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只,难怪翰苑名贤拍案叫绝。

第三则:《范仲淹解醋》

范仲淹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天圣五年他任职西溪盐官。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贤官,见当地洪水祸害百姓,灾民常叫苦连天,惨不忍睹,十分不安。

身为小小盐官的范仲淹,位卑而忧民,斗胆向泰州知府张纶呈书建议修筑河堤。张纶也是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立即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

一天,张纶面对潮水奔涌的江面,不知何时动工为好。他听说对岸有位古稀渔翁,满肚水文气象,外号“浪里飞”。张纶于是派人前去请教那老者。

被派去的差官,带回了渔翁的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个斗大的“醋”字,张纶好生奇怪,召来府中幕僚解释其中含义,但无一能解。

正在此际,范仲淹来了,见知府愁眉摇头,上前问道:“大人何事烦恼?”

张纶叹了一声,递上怪翁捎来的纸条:“老弟你看,真急煞人也。”

范仲淹见是个“醋”字,细细琢磨推敲,恍然大悟,立即说出了下基足的日期,直至足成未遇涨潮。

你知道渔翁说的是何时下基足吗?

谜底:“醋”暗示“廿一日酉”时下基足。

第四则:《伍子胥猜谜》

据说战国时期,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初次上朝时,在殿前刚举完千斤鼎,君主又传谕试文才。结果,满朝文武都论不过他。这时相国就给他出了个字谜:

东海有大鱼,无头又无尾,

丢了脊梁骨,一去直到底。

伍子胥当即答了出来。接着他又回敬相国一个字谜:

出东海,入西山,

写时方,画时圆。

其实谜底都是一个,却难住了相国。猜一猜是什么字?

谜底:“日”字。

第五则:《诸葛亮病危发兵》

三国时,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不久将死,但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就命夏侯霸领1000人马去五丈原探哨,临行嘱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盲,吾当乘势进击。”

蜀帐内,诸葛亮吐血不止,昏倒在地,半晌才苏醒过来。

姜维入帐告急:“魏兵至,我军将士出战还是固守,请丞相决断!”诸葛亮十分明白司马懿的意图,可张不开口。只见诸葛亮朝姜维点点头,缓缓伸出手来把头上的帽子丢在地上,随后又昏迷不醒。姜维对着帽子沉思了一会儿,猜中了丞相丢帽子的意图,即令魏延引兵杀出营寨。夏侯霸一见魏延,慌忙率领将士后退,并速告司马懿,诸葛亮还健在。

您可知道诸葛亮把帽子丢在地上的意图何在?

谜底:诸葛亮将帽子丢在地上,意思是“丢”字去掉上面的一撇,成了一个“去”字,即命令姜维速去迎战。

第六则:《朱元璋为牛贩子写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又是一年除夕夜,朱元璋带上文臣,微服出巡,察看百姓贴的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一家未贴春联,朱元璋便进屋问明原由。原来,牛贩子因忙于做生意,归来已迟,此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写春联呢。

私塾先生想了几副春联,可牛贩子不大满意,时候不早了,两人还在斟酌呢。

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加之牛贩子又姓牛,他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一副佳联,然后大笔一挥就成了。朱元璋写的是这样一副春联:

满堂生无底

全家午出头

私塾先生在一旁拍手称好,而牛贩子却莫名其妙。等朱元璋走后,私塾先生慢慢说出缘由。这时,牛贩子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于是就高高兴兴地贴在大门上。

你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吗?

谜底:上下联谜底都是“牛”字。

第七则:《唐玄宗谜考孟浩然》

唐朝时期,湖北有位诗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好友,两人都擅长以五言诗吟咏自然景物,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世称王孟诗派。但就是这样一位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在科举应考中屡遭失败,年过四十,还是一介布衣。

一天,王维邀孟浩然到翰苑读诗论文,恰遇玄宗皇帝驾到,孟浩然一时不及回避,便在床侧躲避。王维见了玄宗,不敢隐瞒,便将浩然来访事相告,玄宗微微笑曰:“朕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了,愿赐一见。”

玄宗当即召见了孟浩然,并要他当面吟诗,孟浩然于是以悠扬缓慢的声调吟咏了自己的一首近作《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冷笑不语,未置可否。

时值盛夏,玄宗略一沉吟,嘲笑道:“孟才子在诗中自伤不遇,朕倒想当面试才。”说罢,笑吟诗谜两句:“荷花露面才相识,梧桐落叶又离别。”

孟浩然沉思片刻,以诗作答:

“一户没有墙,好汉内中藏。人说像关公,吾云是霸王。”

玄宗点头称是,一笑而去。

你知道二人所咏何物吗?

谜底:“扇”。

第八则:《唐伯虎扇面隐语》

相传唐伯虎为救南昌才女崔素玉来到宁王府。宁王手下的一帮人靠着宁王的淫威权势,成天无恶不做,鱼肉百姓,唐伯虎对此很痛恨。

一天,有个名叫李自然的人带了他的把兄弟李日芳到阳春书院来找唐伯虎。这两个家伙先扯了半天闲话,然后才从袖筒里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闻大名,今日有劳大笔,画张扇面吧。”唐伯虎本想骂走这这两个混帐东西,可一想自己身在宁王府,不便得罪他们,只得强忍着和他们敷衍一番。

只见唐伯虎调好丹青,落笔画了家庭中的一枝丹桂。这时,李自然冒充斯文赶紧奉承:“唐先生真神笔也,我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一旁李日芳也说:“真的好香哪!”唐伯虎一看两人丑态,灵机一动,心想,待我借画来骂骂这帮无耻之徒。于是提笔在桂花旁又画上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画毕,拂袖而去。

请你想一想,唐伯虎这幅扇面画上隐藏着一句什么话?

谜底:横行乡(香)里。

第九则:《曹雪芹说红楼梦》

有一天,鄂比读着曹雪芹的手搞,感叹万千,赞道:“老兄之作,不但以生花妙笔传达出悲凉之雾,遍布华林,又描绘出灵秀之气,钟于心窍。”

曹雪芹连连拱手:“过奖,过奖,实不敢当。”

鄂比呷了口酒,又说:“依我看,老兄笔下男女生动自然,活灵活现,乃贵在一个字!”

曹雪芹捋须问道:“请赐教,愿洗耳恭听。”

鄂比诙谐一笑,也不直说,提笔写了唐朝诗人吴融的一首七绝。诗云:

依依脉脉两如何,

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

一生惆怅为伊多。

曹雪芹一看,含笑点了点头。

你知道鄂比说曹雪芹的《红楼梦》贵在哪一个字吗?

谜底:“情”字。

第十则:《辛弃疾猜谜学武艺》

南宋绍兴二十年,年方10岁的辛弃疾已是一个文思如星珠串天、处处耀眼的少年诗人。

寒冬的一个黎明,辛弃疾捧着诗卷正要吟诵,忽见不远处梅树下,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练武。他行如风,站如钉;如鸢飞,如鸟落。辛弃疾越看越出神,扑通一声跪在老者面前,要求学习武艺,报效国家。

老人见辛弃满脸虔诚,笑着说:“看你手不释卷,一定读了不少名篇佳句!”说罢,挥手指着傲雪斗霜的寒梅,令其背一首诗。辛弃疾举目思忖,吟了北宋诗人王淇的七绝《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老人连连称好,答应教他武艺。辛弃疾一听,乐得直跳,忙问应先学什么?老武师避而不答,只是说“老夫仿王淇诗一首,听后你就知道了。”说罢口占四句:

不受脂粉半点侵,

穿麻吞石自甘心。

只因误入少林寺,

惹得拳头捶到今。

聪明的辛弃疾听罢连声称是,从此自找苦吃,锤炼筋骨,终于练得体魄强壮,一人敌百。后来,在老武师的精心指教下,辛弃疾学全十八般武艺,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抗金将领。

你能猜出辛弃疾学的是哪般武艺吗?

谜底:“打沙袋”。

第十一则:《祝枝山谋财害命》

明朝的江南才子文征明和祝枝山,不但是丹青妙手,而且是谜坛名家。

一年元宵节,祝枝山和文征明一同到苏州玄妙观赏灯猜谜。

二人走到文虎厅,只见一张桌子上放着只鸟笼,笼中有一只啁啁啾啾鸣叫的花鸟,笼子旁边放着一百文铜钱,注明“射衙门术语一句”。

才思敏捷的文征明,手疾眼快,将铜钱揣入怀中,然后开笼让鸟飞去。站在一旁的制谜者含笑点头,连声称赞:“高手,高手!”

祝枝山因眼睛近视,未及细看,见文征明抢先得彩,也跃跃欲试。制谜者见状,拱手笑曰:“祝才子莫急,那边还有一只鸟笼,也悬赏钱,请君一试。”

祝枝山一听,快步上前,和文征明一样,也将钱收入袖中,将笼门打开,伸手捉住小鸟,做出欲放之势。

制谜者连忙摇手:“一谜二底,岂能重复。”

祝枝山哈哈大笑,伸开五指,鸟已被他掐死了。制谜者点头微笑,称赞不绝。

文征明、祝枝山所猜的谜底各是什么?

谜底:“得钱买放”、“谋财害命”。

第十二则:《乾隆放虎》

传说清朝的乾隆皇帝酷爱瘦辞隐语,经常要一些学士墨客编制灯谜给他猜,他自己也曾即兴作过一些谜语给宫廷里的人猜,射中谜底者当众赐赏。

一天黄昏,用完晚膳,乾隆谜兴突发,放出一条“文虎”,让侍候他进餐的太监、宫女试射,言明“猜中者赏白银五十两”。

乾隆皇帝所制谜面为四句诗:

腹内香甜如蜜,

心中花红柳绿。

白沙滩上打滚,

清水河中沐浴。

众人绞尽脑汁想了许久也未猜出,有位长相俊俏的太监忽然想起刚才膳食之物,笑道:“万岁爷,给银子吧!我猜中了!”接着道出了谜底。乾隆拈须一笑,当即行赏。

你知道皇帝所吟何物?

谜底:“元宵”。

第十三则:《文天祥求学》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出身贫寒,父亲文国斋是个穷困潦倒的布衣秀才,曾从家乡庐陵飘泊到澄江教书谋生。

寒秋的一天,年少的文天祥寻父来到异乡,村上有位黉门秀士见是私塾先生的儿子,想试试他有无才华,先出了句谐联要文天祥应对:“出嫁闺女哭是笑。”熟读诗文的文天祥知道这是一副反语联的上句,于是拱手回曰:“落第举子笑是哭!”围观的村民和秀才无不称妙。

那黉门秀士又吟诗四句让他猜。诗云:

一物生前五寸长,

秀才带它上书房。

一团哀情为君表,

点点热泪洒桌上。

文天祥略一沉吟,很快又答出来了。村民见他如此敏捷,集资供他衣食,免费入学。由于文天祥勤奋刻苦,二十岁就考中了头名状元。

你知道那黉门秀士所吟为何物?

谜底:“烛”。

第十四则:《李时珍问路》

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编修《本草纲目》,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有一次,他去四川乐山拜访一位精通医学的隐士,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不知往哪条路上走,迎面来了一位樵夫。

李时珍急忙上前问路,樵夫没有说话,拾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主”字就走了。

李时珍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了樵夫的意思,便顺利地找到了那位隐士。

您能猜出樵夫叫李时珍走哪条路吗?

谜底:“主”字的谜面是:往左边走。

第十五则:《刘伯温画谏朱元璋》

朱元璋称帝之后,需要处理很多国事,其中一件就是封官行赏,对于那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封赏比较容易,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朱元璋却发愁了,因为这部分人沾亲带故,人数众多,如果都封个一官半职,岂不成了见者有份,无功受禄;如果有所得罪,势必背后受到指责,落个六亲不认的骂名。为此,朱元璋进退维谷,拿不定主意。

这时军师刘伯温体察到了他的矛盾心理,欲直言进谏,又恐惹怒了朱元璋,左思右想,便画了一幅画进献给朱元璋,朱元璋仔细观赏着,画面上画着一个男子,头发蓬乱如麻,一束束的头发上顶着一只只小帽子,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朱元璋百思不解,为何刘伯温送他这样一幅画。夜深了,朱元璋仍在灯下仔细琢磨着,终于领悟了刘伯温送的这幅画的含意。

朱元璋当机立断,只封有功之臣,不封亲戚朋友为官。请您猜猜此画是什么意思?

谜底:此画意思是:“冠(官)多发(法)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