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花木兰教学课件(精选4篇)_花木兰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花木兰教学课件(精选4篇)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花木兰教学设计”。

第1篇:教学:欣赏《花木兰》

教学:欣赏《花木兰》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花木兰》,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3、采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学习的方式,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

北朝民歌《花木兰》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讲得是原是女儿之身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经过十二年的浴血奋战,荣归故里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曾有多个不同戏种的版本。此剧简略人们熟悉的故事交待过程,着重描写了花木兰对军中生活的心理体验,对家乡“当户织”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故里后的人生感悟。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渐渐有自己的思想了,尤其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提前预习让学生熟悉了旋律后,再作欣赏。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及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有关资料收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音乐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了解各小组的预习情况,以及戏种、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收集准备情况。

二、情景导入

1、播放课件《花木兰》的动画片,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演唱歌曲《看大戏》。

2、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资料展示

1、小组介绍:豫剧的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豫剧的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豫剧的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豫剧的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豫剧的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1、请第二小组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二)《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豫剧《花木兰》选段) 1.豫剧简介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蒲州梆子和河南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其唱腔由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四个腔系组成,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多用假嗓,音域属上五音,旋律常在“5-6-7--”之间行腔,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演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发声全用真嗓,音域属下五音,旋律常在“1-2-3-5-6”之间行腔,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演悲剧风格的剧目。但是近来四种腔调已趋合流。豫剧音乐属于板腔变化体式,以节奏(板式)变化为基础的板腔体剧种,唱腔主要有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式。

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二胡、小三弦、笛子和打击乐器等,以梆子击拍,节奏明快、欢畅。现在的乐队中又加进了许多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豫剧拥有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白蛇传》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编演了许多豫剧现代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刘胡兰》、《朝阳沟》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豫剧有一大批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如常香玉等。豫剧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2.《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花木兰》剧情: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3.唱段分析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分,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这个段子用的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各地群众广为传唱。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用了“二八连板”,即一句追一句,不要间奏,颇显气势。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男”,后半句上使用了切分节奏、甩腔,以及重复衬字“咳咳”,英武豪迈之气四溢。豫剧风格之所长——阳刚与活泼,用在这个段子上,恰到好处。

4、随乐小声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五、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1、第三小组揭示曲名:《花木兰》

2、小组讨论: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4、第五小组介绍: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850年)。山陕梆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导致河北梆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5、河北梆子的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6、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五、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六、课后作业

1、读木兰诗

出示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观看电影《花木兰》。

第2篇:花木兰教学设计

12、《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民歌中的女子叫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想知道木兰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木兰从军(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生病 男孩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打扮 战袍 渡过 赫赫战功(1)开火车读,指名读。(2)教学两个多音字

ɑ.“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指名领读。

(3)出示所有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轻声。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教学生字。

1、你们记住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

2、指导“病”的书写。

3、生字口头扩词。

4、学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复习词语

“从军、燕山、女扮男装、将士、赫赫战功”

3、引导孩子理解“从军”“女扮男装”“赫赫战功”,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4、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又是怎样立下赫赫战功呢? 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经常有战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

(1)“焦急”就是焦急?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再焦急地读这句话。这是家人担忧。(板书:为家人)

(2)她还为谁担忧?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板书:为国家)

(3)读好词语“焦急万分”,体会木兰焦急的心情。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所以,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读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3、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

4、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5、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6、看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三、学习第三节

1、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1)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里有一连串的短语,再读读这些短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木兰潇洒,洒脱。)谁能读出木兰的英姿?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2)从军的路上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小朋友,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师稍稍解释)。(3)同学们,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在此期间,且要渡国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

(4)自由读,边读边想象。(5)谁再来读一读。引导背诵。

(6)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配乐齐读这一段。

3、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 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要这样赞叹花木兰,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节

1、(出示图片2)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是那样的文静秀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附板书:

12、木兰从军

为家人

分忧

女扮男装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木兰从军》。教学要求

1、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八个生字。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等。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针对题目质疑木兰是谁木兰去哪里从军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

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 生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生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生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生„„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

2、去掉拼音后开火车读。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如

1、“一身好武艺” 师谁知道指名回答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 生骑马、射箭、摔交„„

2、“战争” 学生帮助解决。

3、“一份公文” 师“一份”懂吗懂现在我们就来突破“公文”。谁知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是官府给木兰的父亲下的一份文件。教师给予肯定那这份文件写的是什么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公文的内容。

4、代替 放在课文中理解。

5、战袍 学生先谈出自己的理解然后看花木兰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的图片。

6、持续 放在课文中理解同时理解“立了大攻”是什么意思。

7、探望 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说明古时候“探”就是“看”的意思。学生扩词。

三、理解感悟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又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简单的问题当时解决。与木兰形象有关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1、木兰为什么要说服全家她会怎样说服指名谈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当全家人听到木兰要替父从军的消息后他们会 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想象回答。师面对家人的劝阻木兰会怎样说服亲人我们来读这句话。出世“木兰想”的那段话。 学生自由读读后回答。师从木兰想的、说的我们都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有亲人、有国家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木兰对家人、对国家的一片爱心呢 学生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为什么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 学生先自由回答。师出示木兰作战与回家的两幅图片引导一起并肩作战12年的将士们问什么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轻的姑娘 学生自由回答。师根据学生情况引导你们看英勇善战这个词和他们没有发现木兰是个姑娘有没有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师从哪里看木兰都象位出色的男儿所以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看到穿上女装的木兰都惊呆了我们怎么能读出吃惊的语气呢 学生感情朗读。

四、词语积累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赞颂女英雄木兰的词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学生读课文画喜欢的词语。师谁愿意读出你喜欢的赞颂英雄的词语 学生读。师抓住“赫赫有名”、“英勇善战”说明这两个词是赞颂英雄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 学生自由说。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抄在积累本上。

2、搜集有关木兰的资料如学讲故事、学唱豫剧。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 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

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四.朗读课12、木兰从军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年老多病、焦急万分

文静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能将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1、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规则 :(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精读课文

1、请读第二小结的冠军选手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你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1)、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 跨 渡 过 赫赫战功

(3)、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

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4)、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位年轻的姑娘。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十二年,那么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姑娘呢?(出示图片2)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请学生读这个词)

(5)、自己有感情的读这一段。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一赞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花木兰。分别指名说话。(6)、请读第一小节的学生读。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听了你们的赞扬,老师也想来赞一赞花木兰。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你听嘹亮的歌声在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的形象牢记心中。

5、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12、木兰从军》 作者:yl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5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 初读课文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难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 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5)教学生字字形(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三 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 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 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 指名读 3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4练习背诵 三 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3齐背课文 四 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

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自由读。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

A、小组交流B、指名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生:过。

D、师: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

E、生|: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

F、师:是吗?假如我们这样„„(作泅水的姿势)

G、生:噢,我懂了,从里过叫渡,像,渡水。解放军横渡长江。还有什么“渡”

生: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H、师:(微笑着点头)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师: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请大家来夸夸她。(自由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配乐诵读。

(评: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学习第四段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A、自由读B、男女生分读

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老师边总结边整理边板书。)

(评:让学生大胆放手,自学自悟,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来设计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四、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

B、指名背

五、生字教学:

过渡:大家的激情这么高,还有四个字宝宝不甘寂寞,也想出来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想吗?

出示生字利、兵、征、胜

A、同学交流记字方法。

B、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词)

C、描红。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

1、课文是这样介绍花木兰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1)人们用哪个词来评价花木兰的?指名说。

(2)英雄是胆识非凡、勇武出众的人。他们为国家民族不畏艰险、做出重大的贡献。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出示: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因为()。

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指名说。(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解放旧中国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

2、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请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想一想: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2。思考: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原来,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

(1)“焦急”就是焦急?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再焦急地读这句话。这是家人担忧。(板书:为家人)

(2)她还为谁担忧?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板书:为国家)

(3)读好词语“焦急万分”,体会木兰焦急的心情。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所以,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读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3、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

4、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5、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父亲:木兰呀,还是让我这个破老头去吧!

弟弟:姐姐,你是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打仗呢?还是让我去吧!

母亲:木兰呀,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们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师:儿呀,我们被你说服了,但是爷娘不在你身边,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

6、看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1、指名读§3。

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学习第1句。

(1)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里有一连串的短语,让我们觉得木兰怎样?(潇洒,洒脱。)谁来读一读?

(2)齐读句子。师述:但从军的路上又怎会一帆风顺呢!小朋友,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师读一读,稍稍解释。

(3)师述:同学们,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在此期间,且要渡国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4)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5)谁再来读一读。引导背诵。

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3、学习第2句。

(1)(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师述:在多年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4、(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配乐齐读这一段。

5、读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木兰?

出示:()的花木兰

2、(出示图片2)大家看,这就是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有的人忍不住说:天哪,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读到这,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吗?(相机积累:女中豪杰。)

作为男生的你又想说什么?(相机积累: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齐读§1。

5、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喜欢搜集的你: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2、介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中的两位女性:李春燕和邰丽华。

六、学习生字

1、出示:征。

(1)分析字形。

(2)文中出现了三个征,请在文中找一找。

(3)出示句子读一读。

2、练写“征”字。

附板书:

12、木兰从军

为家人

分忧

女扮男装

为国家

《花木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21个生字,会写其中12个。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感悟花木兰为国家担忧,为家人着想的爱国爱家情怀以及在告别父母、奔赴前线、战场拼杀、凯旋归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危难面前毫不逊色于男儿,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一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去了解花木兰(出示图片)瞧,眼前的花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四字词语描述她(文静俊美、花容月貌。。。。)

2、就是这样一位娇弱的女子却要去————(从军)你心中会有怎样的疑问?(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二、学习课文三————五自然段,体会木兰的爱家 木兰为什么要从军?请大家带着疑问读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找找原因。并从中体会一下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

3、学生自主学习。

4、指名回答木兰从军的原因。我们知道当时国家正处于危急之中,父亲应该去为国效力呀?

5、出示(木兰回到家里。。。愁眉不展。。。)假如让父亲去从军会怎么样?(生叙述后:好一个孝顺的女儿,请你读一读。)要不让弟弟去吧。假如让弟弟去怎样呢?(好一个慈爱的姐姐,也请你读)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情况实在特殊,能不能不去呢? 木兰愿意失去父亲和弟弟吗?不愿。(指名学生读)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木兰,你们会发愁吗?(女生齐读。)

6、这也不行,那也不可,木兰此刻的心情是——(焦急万分)出示词卡:焦急。焦急是什么意思?焦字的四点底就像——(火)要烧到木兰一样的着急,更何况是焦急————(万分)指名几位学生读词。再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当时木兰焦急的心情吧。师读一天„.一张布告。生接读:木兰。。。。焦急万分。

7、唉!光着急也不是办法呀。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女扮男装去从军)读出句子(望着。。。。)木兰的家人会同意这个办法吗?(不会)(一二组是木兰的家人,小组内商量一下怎样劝木兰,三四组是木兰,也在小组内说说看该怎样说服家人。)大家商量一下吧。(劝说)师问组长1:木兰,你还是决定从军吗?你向大家表一表自己的决心吧。(读句子: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木兰打定主意说:“。。。”)师问组长2:木兰,你不再改变心意吗?哪怕前方的路千难万险也不怕吗?(读句子:木兰打定主意说:“。。。”)木兰真是一个爱——(家)的人呀。(板书:爱家)木兰爱家人胜过了爱自己,她已下定了决心。齐读

○4让我们从《木兰诗》中再去感受木兰的这份爱国爱家的情怀吧。(出示幻灯)三三三

三、、学习课文第六学习课文第六学习课文第六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 1.就这样,木兰踏上了去边关的征途。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画面,看看对木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边读可以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习第二句话。①出示第一、二句话,你又能体会到了什么?(遇到许多困难、艰辛)(出示黄河图)渡黄河时,木兰遇到了哪些困难?再看这燕山,连绵——不绝,过燕山木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木兰不怕吗?(不怕)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再险也吓不倒勇敢的木兰。(女生齐读)燕山再高也阻止不了木兰前进的步伐。(男生齐读)这一路上木兰不仅渡过黄河,还渡过辽河;不仅翻过燕山,还翻过阴山、黑山;不仅走过平原,还走过沼泽地、茫茫大沙漠。真是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哪!木兰退缩了吗?木兰的风采全都浓缩在“渡”“过”“千里迢迢”这几个词中,一起读——

2、学习第三句话。①沙场征战,木兰忘却了自己是个柔弱的女子,而是像——(男儿一样。。。)指名读第三句。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是赫赫战功?。让我们发挥一下想象,木兰在无数的战斗中怎样立功的呢?(生讲木兰的故事)随机板书:机智 勇敢(师导:你来读这个句子吧,从你的眼中看到了你对木兰的佩服。师导:同为女子,你为木兰感到自豪,对吗?读出这种感受。)②让我们来看看木兰立下了什么赫赫战功。(出示视频)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何感受?齐读第三句话。

③再来看看木兰还立下什么功劳。(出示课件)请再括号中填写上一个字。生尝试填写。再读句子。○4听听《木兰诗》中如何叙述木兰的英勇吧。木兰如此的英勇是因为她不愿当亡国奴,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板书:爱国

3、学习第四、五句话。①师:(指名一学生)木兰你为国立功,我要封你为兵部尚书。你可愿意?(要回家乡)木兰诗怎么想的呢?

5、因为挚爱的国家因为挚爱的国家因为挚爱的国家因为挚爱的国家,,因为深爱的家人因为深爱的家人因为深爱的家人因为深爱的家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木兰十年的征战历程回顾木兰十年的征战历程回顾木兰十年的征战历程回顾木兰十年的征战历程。。四四四

四、、学习第七学习第七学习第七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木兰回到了家乡,她的父母迎接着她。父母夸着自己的女儿(真孝顺)弟弟

杀猪宰羊欢迎着她。弟弟感激地说(谢谢姐姐你对我的关爱)将士们也来探望她,发现木兰将军原来是个女子,不由得钦佩地说(真了不起)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木兰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英雄”。板书:女英雄 作业:

1、给父母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

2、回家诵读《木兰诗》 板书设计

23232323 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木兰从军

爱国爱家

女英雄

机智勇

第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教学思路:

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

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从军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谈。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相信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了。

2、学生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考: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2)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练习说话。花木兰-一位()

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

(一)木兰从军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

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考后回答。

4、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个性爽朗,性情善良,孝顺父母)

(二)从军中路上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2、从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了什么?(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

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交流后指名回答)

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

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英姿飒爽、英勇机智、武艺高强……)

(三)木兰回乡

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

2、过渡:战争胜利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朝夕相处、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个女子。

假如你是她身旁的一位将士,你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讶、不敢相信……)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3、齐读战士甲、乙、丙、丁的话。

4、“忠孝两全”指什么?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5、指导朗读,齐读。

四、归纳特点,表演巩固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花木兰》是一个三幕剧的剧本,请同学们回顾内容,结合四年级学过的《快乐王子》讨论讨论,看看剧本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生生补充。

3、教师归纳剧本特点。(①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学生自由结组,先取其中一幕进行表演。

五、布置作业

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读一读《花木辞》

六、板书设计:

替父从军

花木兰 巾帼英雄

机智英勇

第4篇:《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意思。学习“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代、扮、常、战”。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花木兰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3.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4.创设语言环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花木兰》的故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继续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英雄,她叫花木兰。看老师写。2.板书课题“花木兰”。出示句子: 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谁会读)3.学习生字:巾、帼、英雄、巾帼英雄 巾——独体字、部首字、找朋友 巾帼-——解释

巾帼英雄——读词语

4.师引读句子: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

这句句子还可以怎样说,意思不变?花木兰是„„的一位巾帼英雄。5.齐读课题。进入故事,学一学这位巾帼英雄。

6.观看课文动画,边听边想:花木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随机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2.检查读书情况。一人一句读。

三、讲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习第3小节。

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2、3小节。(1)指名读课文第2、3节。

(2)自己读读,找找原因,用直线把它划出来。(3)出示课文小节,引读。

(4)说说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因为„„所以„„ 换一种说法: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因为()。

(5)指导朗读:国家的战情十分紧急,木兰的心里十分着急,注意读出一个“急”字。

(6)引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过渡:通过学习第三小节,我们已经明白了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四节,看看花木兰又是怎样替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2.学习课文第4节。/ 2(1)出示课文第4节。里面两句话,祝合作愉快。(一人一句)其余同学看看,文中有4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2)师引读: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边读边做做动作:披、跨、渡、过(克服艰难险阻)

(3)填空:

花木兰告别了亲人,()战袍、()骏马、()黄河、()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4)理解板书:赫赫战功(大了很多战争,力了很大的功劳。)(5)指导朗读: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让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引读、竞赛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经过了多年的征战,木兰终于凯旋而归,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五节。2.学习生字“战”。认识戈字旁。

3.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人们是怎么发现她是一位姑娘呢? 指名读,理解“原来”这个词语是指将士们恍然大悟,学生讨论用什么语气读?(赞叹)对呀,所以我们说花木兰是一位。

(找一个词语,说明非常善于打仗,很勇敢)——板书:英勇善战 4.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上黑板词语来说一说。(一个可以,二个好,三个更好,全用上真棒!)

五、拓展、小结。

1.小结:从古至今,花木兰的英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有人还将花木兰的故事写成一首长诗,大家想不想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片段。

2.拓展,学习朗读《木兰诗》片段。

3.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把她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们听,让这位巾帼英雄的美名代代流传。

4.朗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注意教学“披、战”的笔顺。

说明:写字教学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描摹的过程中要抓住一些笔顺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花木兰

英勇善战 赫赫战功

花木兰———————————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2

花木兰教学课件

好文档网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花木兰教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好文档网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花木兰教学课件

花木兰教学课件《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木兰诗的公开课教学该如何设计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课件,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

花木兰教学反思

好文档网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花木兰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好文档网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推荐)

15 《花木兰》教学设计龙川县培英学校 杨连英 2017-5-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2、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花木兰为国家担忧,为家人着想......

《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巾帼,逊色,不期而遇,赫赫战功“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分角色扮演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小金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