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案_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案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种体系,它包括如下阶段:一是选择课题:二是设计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资料:四是整理分析资料:五是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上述各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以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和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它是一种观点,表达了一种哲学,或者就是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第三,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调查研究课题的确定、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化等,它们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

2.资料收集方法与手段

资料收集包括: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方法,即如何科学地确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等。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等几个环节。

三、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1.关于社会调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这种理论研究,不仅仅使社会调查研究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使社会调查研究本身的理论更加科学。

2.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结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也更加完备和科学,使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为了使社会调查研究中主观意愿成分减少,就需要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客观、全面的原则指导下,使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5.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如电子计算机等,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遵循的原则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1.调查研究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

实证主义是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的另一种哲学理论基础。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的调查研究。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具体科学理论基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借助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对社会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都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坚实基础。

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人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人活动情绪中的情感、意志,心理特点中的气质、能力、性格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社会调查研究过程。

逻辑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判断、推理、论证,以及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科学的直接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揭示了社会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正因如此,社会调查研究过程,必须运用社会学中有关的原理,诸如: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与阶层、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舆论、社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等,运用这些原理,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

二、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l.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准则。它是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得出结论都不掺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这一原则要求:一是要从事实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脱离客观,从主观臆造的定义出发;二是在调查研究时,排除其他预先设定的观念干扰,以免出现对研究客体的歪曲、夸大和缩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怎样坚持客观性原则,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从具体情况出发是社会调查研究是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二,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它条件。第三,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充分占有客观材料,分析它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过程,并且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正确地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四,在研究和认识社会现象特殊性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形式解决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调查研究必须借助各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关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自我规律的体系。建立这一体系必须三个基本要素:(1)有具体的学科理论指导,作为调查研究的取向;(2)调查研究的结果与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3)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2、系统性原则

具体说这一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社会调查研究要注重对象的整体性。第二,社会调查研究在界定系统的界线时应明确清晰。第三,社会调查研究要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联系。第四,社会调查研究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把系统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与自然历史一致的过程。第五,社会调查研究还要注意发挥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基本原理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的基本要素与调查研究

1.自然环境与社会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臵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理面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调查研究,是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平衡问题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之一。

2.人口与社会 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于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和人口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调查研究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社会与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人类叫社会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所产生的一切成果。这种成果,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作为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地影响社会发展。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社会的三要素则是基本的出发点。

二、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别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其按着调查对象的区域范围来讲,则主要有社会中的个人、初级群体、组织、阶级阶层、民族、社区等。社会调查研究是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不同方面对上述对象进行研究。

三、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组织形式迅速发展起来,组成了现存社会的主体。组织是一种社会的资源,它是社会发展的健全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着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

四、阶级、阶层

阶层是指同一经济地位的人们,根据他们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呈现出的分层。各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特点,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五、民族

在民族调查中,一方面要研究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如何转移到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过程,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

六、社区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结合的社会共同体。它能全面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县甚至一个乡,都可能是这样的社区。

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有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第二,必须有一定的地域条件;第三,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业等;第四,社区要有自己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第五,社区居民有心理上的认同感。

社区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一般把社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

社区有其共同的特征:第一,它是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都可以从某一社区中反映出来,所以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社区的调查研究;第二,社区是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整体,它的基础和结构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人们的需求不断扩大,社区的功能也趋于复杂或社区的范围趋于扩大;第三,社区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按着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调查类型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二、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社会调查依时序划分可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1.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横向研究类型也有多种形式。

2.纵向研究、纵向调查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有以下几种形式:

(1)趋势研究,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何。

(2)同期群研究,即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期群研究多用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种事物或某种人员的成长变化历程。(3)追踪研究,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研究。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按着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的研究类型。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2、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四、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多少,可划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1.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

3.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个案调查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访问、座谈、观察等方式。第三节 概念与变量

一、社会现象与概念

概念是构成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本质区别是用概念来表述的。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涵义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概念的定义;二是概念的内容;三是概念的状况。社会调查研究中对概念必须明确。

二、社会现象与变量

社会现象两个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同质性是指同类的社会现象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属性,异质性是指同类的社会现象内部存在着各种差异。所谓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第四节 命题与假设

一、命题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是一种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或观点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结论是由一些观点所组成,这些观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判断,从调查研究角度讲则是一个的命题。命题在调查研究中至关重要。一是命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调查研究的方向;二是它规定了收集资料的范围,甚至决定了资料的收集方法;三是它科学地准确地表述了调查研究的主要观点或概念。

命题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

二、假设

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在调查研究中,假设也叫做假定、设想或估计。

假设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初始阶段,调查者对调查要能得到的结论所作的一种初步的假定、或是设想或者估计。

建立假设命题的大致过程是:从研究目的出发,经过探索性研究,形成假设结论。

对假设不能采取证明的方法,而只能采取检验的方法。所谓检验就是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的过程。通过对假设进行检验有三种结果:一是肯定原假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此时的假设,已经变成科学的结论;二是否定原假设;三是部分肯定原假设,部分否定原假设。第五节 操作化

一、操作化的涵义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以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

把概念进行分解,分解为可被测量的指标,然后着手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操作化的过程。

命题或假设的操作化同样是一个将命题分解为可测量指标的过程。概念或命题的操作化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操作化这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从对社会现象的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最后再返回到定性。因此说,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

二、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 1.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

2.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3.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 4.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第六节 信度和效度

对资料的鉴别与评价通常用信度与效度来表示。

一、信度

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这种可靠性或真实性的程度用信度来表示。

二、效度

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也可以说,效度是指用调查主法及其所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结果的效度有三种形式: 1.表面有效性

表面有效性,或称表面效度。表面有效性是指判断调查手段在形式上的有效程度。

2.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也称实证效度。这种效度是指用几种不同的调查方式者是用不同的调查指标对同一概念或命题进行调查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相比较,如果其他方式或指标与准则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方式或指标也具有准则效度。

3.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或称结构有效性,是指用第二种调查方法对同一命题进行调查,判定这一调查方法本身是否前效,如果第二种方法调查的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则说第二种调查方法具有结构效度。

效度的三种形式,从表面效度到准则效度再到结构效度可以看作是一个发展的累积过程。

三、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信度和效度是判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的两个重要的条件。调查研究必须对方法、手段、方式、指标等进行验证与评价,即测定其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在调查研究中,力求做到信度与效度的一致性,那种有信度无效度,无信度有效度、无信度亦无效度的调查研究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确定和影响因素

课题的提出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可能由有关机关根据国家的发展提出调查研究问题,也可任由研究者自己选择。

1.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选择均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这种需要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2.课题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课题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题的确定取决于需要,“需要”与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紧密相连。就“需要”来讲有多种类型:理论上的需要与实践需要;决策需要与了解情况需要;长远需要与近期需要;紧迫需要与一般需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等等。其次,课题的确定还需考虑课题实现的可能性。课题的实现要受多方面情况的影响,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条件,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

第三,课题的确定还应注意到课题的范围。一般来讲,对任何一项课题的调查研究都要从内容、空间、时间上作一定的限定。

第四,课题的确定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大小。一般讲,成果大小与课题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成果大小要看课题研究的意义,看课题是否对当前实际工作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是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它体现着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决定着社会调查的研究方向和类型。所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关系到社会调查研究成败和效果大小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1.探索性研究的必要性

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明确调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2)阐明调查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即说明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及所处的外部环境。

(3)探索性研究关系到研究方式的选择。对于同一社会现象,可以用不同的理论观点去解释,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也就是在于说明一个研究者如何研究一个课题是受其理论指导的,不同的理论指导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和策略。

2.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查阅文献,即查阅已经做过的同类课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调查计划、调查工作总结等。

(2)咨询活动。除查阅有关文献外,还要注意到实践经验的收集与了解,向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实际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和咨询。

(3)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实例,在比较小的范围内,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这种实例研究,受到启发,从而为课题的进行作好充分准备

总之,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探索性研究既可以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反复探讨与思考,又可以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目的、框架、方向、方式、方法。以及难点等等,为做好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奠定基础。

第二节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化

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研究都有明确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使目的具体化或操作化,才能使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活动得以实施。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操作化方法较多。下面主要三种方法。

1.调查研究目的的分解

调查研究目的分解就是把目的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结果综合,达到完成调查的目的。

2.确定实现调查目的的研究类型

调查研究目的操作化或具体化,必须涉及到调查研究的类型问题。调查研究类型可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等。

描述型调查是指通过调查。反映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一种调查类型。比较型调查是指把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或同类事物进行差异比较以认识研究对象属性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

因果解释型调查是指研究被调查对象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因果关系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

评价型调查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得出社会价值属性的一种调查研究类型。3.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

调查研究目的通常用以下三种形式陈述:

(1)条件式陈述形式。此种陈述形式是先描述先决条件,而后得出结果。其基本特征是前一个条件成立或存在,则后一个条件也得存在。

(2)差异式陈述形式。此种陈述形式也叫做比较式陈述形式。此种陈述形式的基本特征是二个或二个以上被调查对象的某一状况不同,则决定了另一状况不同。

(3)因果式陈述形式。此种陈述形式是一种函数式表述形式.由于某种状况必然导致另一种状况,它们是一种因果关系。此种陈述形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因与果有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实际性关系,而不是虚性关系,在时序上原因必须是先于结果。

二、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

三、调查时间与步骤的安排

调查时间的确定,一般根据以下情况: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完成调查任务的主客观条件,以及调查任务的紧迫程度等。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调查的时间性很强,错过一定的时机,就会降低调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本身就是调查任务的要求。遇到这种情况,调查内容就要考虑到时间的要求,甚至服从时间的要求。

四、调查研究的组织领导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有系统的组织的认识的过程。因此,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重视组织领导问题。社会调查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的时间较长的社会调查研究,强有力的高效能的组织领导系统,是完成调查任务的组织保证。

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有: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等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设立调查设计、调查指导、调查宣传等组织形式。调查组织的人选应视课题性质、目的、内容而定。凡是涉及到几个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有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一般来说,调查研究人员的选拔,应该具体以下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2)对社会调查研究任务有较强烈的爱好和兴趣,能够满腔热情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3)要具备课题本身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4)要具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5)具备调查研究所需要的能力,如较好的观察能力、洞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应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经验,特别是较复杂的课题更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选定调查研究之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应该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模拟调查训练等。

六、实验性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之后,应进行实验性调查,把方案和计划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当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时,就是正确的方案和计划。为了使调查方案的计划的正确,必须经过实验性调查这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方案和计划。

社会调查研究程序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实地调查、资料审核与校正、资料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结果的运用和检验全面调查  第四章 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

一、普遍调查 意义与基本原则

普遍调查又称普查,是对研究对象总体的全部单位逐一进行的调查,是为了解一定时点的社会现象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普遍调查是了解对象总体的基本情况的重要方法,可以为认识事物全貌与整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普查的基本原则是:(1)对象总体与调查单位总数等同。(2)调查同一时点的社会现象。(3)调查指标简明。4)各调查点须同时进行,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5)尽可能按一定的周期进行。2普遍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普遍调查的主要步骤如下:(1)课题选择与操作化;(2)建立统一的领导与工作机构;(3)制定与颁发普查方案、调查表及其说明;(4)选择与训练调查员;(5)普查

试点,修订普查方法、工作细则、工作流程;(6)宣传普查的意义;(7)调查登记有关资料;(8)汇总与分析普查资料;(9)普查结果与建议。3普遍调查的特点

(1)资料全面、准确,但不深入细致。(2)工作量大,人力、物力、资金耗费大。(3)调查内容有限。普查所使用的指标比较少,而且只反映基本情况。从而,普查的调查内容都比较少,而且不够深入。因此,普查一般适用于对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4普查应用条件

由于普查规模大、耗资大、费时费力、参加人员众多,组织困难,因而其应用受到局限。

(1)普查只适用于宏观调查,如国情国力调查,或某一行业部门的全面调查。(2)只有调查目的十分明确,调查项目非常简单,方可采用普查方式。例如我国人口普查

登记项目第一次6项,第二次9项,第三次19项。

(3)需有一个有权威的高度统一、集中的领导班子,并且有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的客观条件,方可实施普查。(4)需有政府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5)需有群众基础,国民支持。

二、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算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在全面调查中,经常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各种调查形式中居主要地位。

经常性调查是通过各种统计报表来进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的一种特有的全面调查形式。

统计报表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和部门统计报表两类。3经常性调查的局限性

利用报表进行经常性调查的优点在于便于积累资料,同时只需利用原有机构的人力、物力,节省了额外开支。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统计报表只提供最基本的数字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概貌,不能提供生动活泼的实际情况;二是有时由于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和要求不一致,被调查单位错误理解,而产生登记性错误;三是表格形式相对固定,较难适应新情况;四是需要有一支经过训练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队伍,才能保证经常调查的顺利进行。4经常性调查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要做好经常性调查首先应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和制度,基层单位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5经常性调查的适用条件

经常性调查在我国适用范围非常广,大至全国、各省市、地区,小至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凡有经常登记、记录的地方,都可以用经常性调查方式调查。调查的内容也很丰富,如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婚育状况,以至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资金周转、能源消耗等等都可以用经常性调查方式取得资料。

三、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专门调查与普查都是一次性调查,二者的区别是:普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是多方面的,而专门调查只限于某一方面事实的调查,比较单一,如对某地区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的专门调查,对职工教育问题的专门调查等。专门调查目的明确,内容单一,针对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便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各部门可广泛应用。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

在现代社会里,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很多,决策活动涉及的知识领域极为广泛,诸如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历史情况、现在状况、科技水平、未来预测等都要考虑周到,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第二节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只对被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

一、重点调查的涵义

重点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重点调查则是指对那些在工作中列为重点单位的调查。

二、重点调查的特点

(1)重点调查方法多样化。在进行重点调查过程中可采用座谈、询问、查资料等多种调查方法,方法灵活多样,调查资料准确可靠。

(2)重点单位不是代表单位。重点单位指数量上占较大的比重的单位,重点单位的情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对总体无代表性。但不等于说重点调查不可以推断总体。若干个重点单位调查可以反映总体数量上的基本情况,使调查者对总体有一个基本的大致的了解。

(3)重点调查易于组织,耗费的人力物力少,取得资料迅速准确。便于各级领导掌握基本情况,以采取相应对策。

三、重点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重点单位的选择是重点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调查任务的不同,重点单位可以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可以是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机关、重点院校。

第三节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在我国,典型调查应用较广。

一、典型调查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的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这是社会调查中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式,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典型调查的特点

1、从本质来看,典型调查是一种选样调查

典型调查是在调查之前,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代表事物本质的典型单位来进行调查。这种典型单位的选择不是按随机原则抽选,带有主观随意性。但典型单位的选择是在人们对事物总体有全面的、基本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典型单位对总体仍具有一定代表性,是科学的。2从选择数量上看,典型调查是一种小型调查

一般来讲,典型调查所选调查单位数目少,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即可。这种调查多为小型调查,节约人力物力。

3从调查具体方法上看,典型调查是一种解剖麻雀的调查方法 进行典型调查时一般采用个别谈话,开小型座谈会等方法搜集资料。同时参看典型单位的历史资料。整个调查过程穿插了观察法、会议法、文献法、访问法等多种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过程深入细致,方法机动灵活,既可收集数据资料,又可收集活的情况。因此,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4从调查结果上看,典型调查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典型调查多是为政府或有关上级部门决策而进行的,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活的情况,以弥补上报数字资料的不足。

5典型调查的结果,可以用来大体上估计总体,但不能严格推及总体 6典型调查的单位少,节省人力与经费,并且调查易深入与系统 

三、典型单位的选择

典型单位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此,选择的典型单位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代表性就成为典型调查的关键问题。所谓典型单位,即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也有“标本”之意,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其代表,对其代表的认识可以推广到对该类事物的认识,该代表就是典型单位。2选择典型单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典型单位是有一定客观要求和标准的。当我们选择的单位合于这个客观标准,选出的典型单位就是科学的,就具有代表性,就可反映被调查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性。为使我们在选典型时尽量做到客观、科学,选典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典型前应对所要调查的对象有一个概略的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此作为抽取典型的基础,使调查者在确定典型单位时尽可能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保证所选择的典型具有代表性。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搞调查往往盲目性较大,缺乏对通盘情况的调查、考虑和研究,往往只依据基层单位的一份报告,一次座谈,一次汇报,就凭主观印象确定典型单位,这样选择的典型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具代表性。

(2)要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典型单位。调查目的不同,选择的典型单位也不同。如果调查目的是为研究新生事物或总结先进经验,就应选择那些有先进经验的单位做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揭露矛盾,解决问题,那就应选择那些矛盾暴露较为充分的单位做典型单位。

(3)要根据调查对象本身特点选择典型单位,使选出的典型具有客观代表性。有时被调查对象的各种特征表现参差不齐,不容易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这时可以采取“划类选典”的方法,即先把被调查对象按不同特征划分为若干类型,再从各类型中选择各种典型。这样选出的典型单位具有客观性、代表性。

(4)要根据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多少、差异大小选择典型单位。假若被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很少,差异也小,那么可选择一两个单位作典型。反之,则需多确定几个单位做典型单位。

(5)要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典型单位。典型单位可以长期固定,但也可以更换。前者是对某个典型单位做长期的固定的观察,以摸索经验,后者是为了发现新的典型,以利于推广经验。3典型单位的分类方法

(1)划类选典。这是在总体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选择特殊性典型的方法。先将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分成若干类。分类可采用“三级三分法”,即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分为三大类,再将每一类按同一标志(或按别的标志)分成三小类,然后,在每一小类中选个别单位作为调查单位。

(2)多标志综合选典。这是在总体差异较小的情况下选择全面性典型的方法。用多种标志综合选典,就是选择在多种标志上对于总体均有代表性的单位。

(3)典型调查的结果拿到面上来印证与检查。典型调查容易犯以点代面、片面性的错误。

(4)蹲点进行典型调查。就是在典型选定之后,调查者较长时间生活在该典型单位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五、典型调查评价

典型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我国,毛泽东长期倡导典型调查,典型调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1典型调查的作用

(1)典型调查可以弥补一般统计报表的不足。

(2)典型调查可以摸出情况,摸出经验,摸出办法,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检验政策和策略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典型调查资料可以对总体进行估算。这种估算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利用典型资料作为推算全面数字的依据。2典型调查的局限性

典型调查虽然是一种很好的调查研究方法,但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1)典型调查最易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2)典型调查缺少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不能科学地对现象总体进行定量分析。

(3)典型调查所代表的总体范围和调查结论的适用范围不易统一。(4)典型调查只适用于同质性较强的对象。3典型调查的应用 第四节 个案调查

一、个案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个案调查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个案调查具有一些不同于其它调查方法的特征:

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在对总体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确定调查单位。研究的个案。是调查结果不能对总体进行推论。侧重个人的生活史与社会背景。主要应用于社会反常个体、事件或新生事物的调查。

二、个案的类型

个案调查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类:1各类人员个案即对社会中的个人或按一定标志分类的人群所做的个案调查。2各类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个案。3各类事件个案即对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的社会运行带来一定影响甚至阻碍社会运行的现象所作的个案调查。

三、个案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个案调查的步骤一般可分确立个案、立案、资料收集、诊断治疗四个阶段。 第五章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或称文献研究法,是指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研究社会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从中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情报的方法。此可见,对文献研究的分类的依据是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而不是指所用的文件的形式。

一、文献研究的主要环节

文献研究本身也是一个研究过程,具有相互衔接的若干环节和步骤,实施文献研究时要严格按照其程序来进行。 主要环节有:

(1)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所要采用的文献。(2)收集文献资料。

(3)论证文献的可靠性和完备性。4)对文献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并从中得出研究结论的过程。

二、对文献内容的研究可分为定性式研究和定量式研究两种。第二节 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一、文献研究的特点

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实地调查的方法相比较,文献研究最大的特点是把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由直接方式转变为间接方式。

二、文献研究的作用

文献研究与其他调查研究方法相比,它可以作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可以作重新排列组合,所以它的适用范围较宽,特别是在作历史性和趋势性的研究上,文献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

(1)文献研究具有纵向剖析、深度回顾的功能。(2)文献研究具有横向比较的功能。

第三节 文献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一、文献的定性研究 1文献定性研究的涵义 对文献进行定性研究,是人们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定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对文献中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要有全面的把握,发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与外部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起来综合进行析。定性研究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是否有足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发现现象后面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及意义,否则研究就会流于空泛。

二、文献的定量研究 1文献定量研究的涵义

文献的定量研究指对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量的分析。文献定量研究通常称为内容分析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定量研究是在将文献中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示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的。2文献定量研究的特点

文献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而言,它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文献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因此文献研究中定性与定量这两种不同方式可以互相补充。

(1)定量研究不必象定性研究那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完全依赖于研究人员驾驭资料的能力,进而排除了研究人员的偏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定量研究具有较为客观、能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的优点,弥补了定性研究不系统和不确切的缺陷。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所采用的样本比较大,分析论证的结果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3)尽管定量研究局限在文献资料,但它通常并不局限于对文献中孤立的信息进行描述,而是着重于围绕研究的目的对文献的内容进行结构性分析,尤其重视解释性研究。因此,它的研究过程同其他社会调查类似,首先提出理论假设,然后确定分析结构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中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和系统分析,进而验证原先的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提出新的理论解释。

第六章 特殊类型的调查法

第一节 农村调查 

一、农村调查的对象

农村调查又可分为农村政治调查、农村经济调查、农村教育调查、农村卫生调查、农村风俗调查等。

二、农业生产调查

农业生产调查是农村经济调查中最重要的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支柱。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把农业生产搞好。农业生产的调查,包括劳动力、耕地、种植面积、作物的种子、肥料、农具、饲料、耕作方法、农业资金与农作物产量、农产品成本、农产品价格等。

第二节 城市调查

城市工业调查又可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工业的概况调查可以调查其工业部门布局结构、企业的数量、规模、行业性质、职工人

数、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占用资金、技术力量、产品种类、产品产量、产品成本、利润、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专题调查则针对某个问题,专门进行深入的调查,如产品质量调查,可调查产品的合格率、废品率、报废的原因(是材料有问题,还是加工技术有问题;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又如,可以专门调查工厂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臵,领导班子是否符合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生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是否健全等。

二、城市工业调查

 工业是城市的主要命脉。无论是调整工业的布局,还是改革工业的体制,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调整的重点,找准改革的突破;城市工业调查可以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两种。宏观调查是指从工业体制、工业布局、工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大范围的总体调查。微观调查主要是指工厂调查,国外有的把它叫做“企业诊断”。

三、城市就业问题调查

城市的劳动就业问题,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人口问题直接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对劳动就业问题造成压力;它与经济发展也直接有关,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直接制约着吸收劳动力的数量,经济结构直接制约着就业结构;它与文化教育的发展也直接有关,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能为社会提供质量较高的劳动力,教育的层次和专业的设臵都会对就业结构造成影响。因此,解决城市就业问题事关重大。而要得到真正的解决,就必须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对城市就业问题的调查,可以分为总体调查和专题调查两种。总体调查就是对整个城市或某个区域的就业情况作全面的了解,调查城市的就业人口数量,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就业人口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待业人口的数量,待业人口的分布,待业的原因,就业方针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就业工作经验,就业门路等等。就业问题的专题调查则是就某一个问题作专门深入的调查了解。

第七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调查资料整理的涵义和意义

一、调查资料整理的涵义 社会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集中的;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是反映个体的,不是反映总体的。根据这样的资料,人们难以对总体进行分析,当然更无法对总体做出判断和结论。在社会调查时还会收集到一些历史资料或经别人加工过的综合资料,也称为次级资料。这些资料在分组方法、总体范围或指标涵义、口径、计算方法等方面均有可能不符合社会调查目的和分析的要求。因此,必须首先对资料进行整理。调查资料整理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资料整理为分析研究资料准备集中的、系统的、反映总体的资料。资料的整理是社会调查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资料的整理是对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也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二、调查资料整理的意义

调查资料整理是社会调查工作的继续,又是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始,它在整个社会调查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资料整理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在于: (1)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深化。(2)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开始。(3)资料整理是社会调查积累资料的需要。

三、调查资料整理的标准

调查资料整理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整理后的资料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使用。这些标准是:合格、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可比和系统。

四、调查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

社会调查收集到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此外还可能会有一些实物资料和视听资料。调查资料的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整理工作大体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资料进行审核

3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或分组

4对分类或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编或汇总 5对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 第二节 调查定性资料的整理 社会调查中的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访谈、观察的记录以及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料,一般包括各种文献调查的资料、历史资料、汇报材料、总结报告、访谈纪录、观察记录、问卷答案等。这些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性分析的依据。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包括对文字资料的审核、分类和汇编三个步骤。

第三节 调查定量资料的整理

社会调查中的定量资料是指数字资料。定量资料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实地源,二是文献源。一般包括各种调查方法取得的数字资料、各种报表资料以及查阅文献、历史的数字资料。这些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整理数字资料的一般程序包括整理方案的设计、数字资料的审核、分组、汇总以及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五个步骤。

第四节 调查历史资料的甄选和改造

社会调查中常会遇到一些历史资料。对于历史资料必须区别情况,甄别真伪,有时还需进行加工改造,然后才能利用。

一、调查历史资料甄选的意义

二、调查历史资料的甄选

调查历史资料的甄选就是鉴别历史资料的真伪,挑选那些可信的、合用的资料。鉴别真伪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1从调查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2从调查资料的时间分析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3从调查资料本身的性质分析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4从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分析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5从调查资料本身的相互联系中分析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 

三、调查历史资料的加工

调查历史资料中既然有不真实、不科学的因素,就需要在鉴别真伪的基础上,对历史资料进一步加工。这是现代社会调查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折算法、调整法、推算法和再分组法。1折算法 折算法是用加进、减出的方法进行折算,以修正历史资料中不真实之处。当历史资料中有明显夸大或缩小时,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对照各方面情况,查明资料虚伪的原因和可能的数额,然后再对资料中的数额进行折算修正。2调整法

调整法是用换算的方法进行调整,以修正历史资料中不可比之处。当历史资料中由于计算方法、计算单位、时间长度、计算价格等不统一或不符合分析的要求时,应根据需要进行换算调整。3推算法

推算法是依据已经占有的其它资料,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估计推算,以补充历史资料中遗缺部分。当历史资料不完整时,应根据其它已经占有的资料如速度、比例等对原资料进行推算补充。常用的有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线性插值推算,比例推算等。4再分组法

社会调查中所得到的历史资料往往是前人已经整理过的资料。如果原有的历史资料分组不科学,不合理或不可比时,必须依研究目的重新对资料进行分组,这种在原有的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的重新分组就是再分组。再分组法是列宁大力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第八章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种类及其方法: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类型及其方法: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便易行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

(二)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资料分析中,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三)理论分析的方法: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本章重点概念:资料分析、资料定性分析、资料定量分析、资料理论分析

第九章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类型及其特点: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普通调查报告主要有:1.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2.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3.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分为三类:事物的调查报告,事实的调查报告,课题的调查报告。各类调查报告均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但其总的特点是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和时效性。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及其内容: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二)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三)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臵。其详略可自定。

(四)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五)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以上所说的都是我们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联系实际理解一些相关问题,具备一些基本技能。主要是:

(一)对确定主题,要求同学们理解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

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搜集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二)对拟订提纲,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调查提纲,内容、字数不限,但格式要完整,包括(1)标题。(2)观点句。(3)内容纲要。

以上就是本课程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希望大家根据我们的要求认真复习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综述目录 一、内容摘要„„„„„„„„„„„„„„„„„第2页二、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第3页三、概念的可操作化在实践中......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 (导论--第3章)习题部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第二学年作业答案一、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一(引论——第四章)一、填空题1、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2、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3、社会组织4、基本原则5......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作为一个体系,它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