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家畜饲养管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畜饲养管理学(2797)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涉及动物科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较多,基本理论强,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涉及内容广,只能在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家畜和家禽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特点,掌握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先理论后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研究动物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和需要量、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应用;优良畜禽繁殖技术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主要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特点。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考核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畜禽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和饲养管理特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动物营养学、遗传育种学和繁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畜禽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和生物统计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数学;3、动物学

重点是:1、营养物质的功能及其不同畜禽营养需要特点。2、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性能的评定。3、生产性能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是:不同畜禽饲养管理的特点。

疑点是: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和代谢的异同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 1 -

绪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2)国内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2、熟练掌握:(1)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5、《畜牧学概论》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畜牧生产概念。(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3)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2、领会:(1)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2)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3)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4)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2)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3)矿物质分类。(4)维生素的分类。(5)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6)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7)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8)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9)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10)矿物质的功能。(11)综合法。(12)析因法。(13)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2、一般掌握: (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互补作用。(5)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3、熟练掌握:(1)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2)消化、吸收的概念。(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4)营养需要的概念。(5)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6)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7)饲养标准的概念。

(二)本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三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 2 -

(三)考核知识点

1、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

2、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3、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5、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6、动物的营养需要 7、饲养标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4)消化、吸收的概念。(5)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6)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7)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8)矿物质分类。(9)维生素的分类。(10)营养需要的概念。(11)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12)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13)饲养标准的概念。

2、领会:(1)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2)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互补作用。(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6)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7)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8)矿物质的功能。(9)综合法。(10)析因法。(11)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12)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第二章 饲 料

(一)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2、一般掌握:(1)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2)配合饲料的概念。(3)配合饲料的优点。(4)配合饲料分类。(5)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

3、熟练掌握:(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二) 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二节 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 第三节 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 (三) 考核知识点 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2、饲料的营养特性 3、饲料的加工调制

- 3 -

4、配合饲料

5、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5)配合饲料的概念。(6)配合饲料的优点。(7)配合饲料分类。(8)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9)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2、领会:(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3、综合应用:设计饲料配方。

第三章 动物遗传基本原理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伴性遗传、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2)三大遗传参数的应用范围和选择方法。(3)近交和杂交遗传效应、转基因、限制与修饰、基因定位。

2、一般掌握:染色体、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等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原理。

3、熟练掌握:(1)染色体的畸变、细胞分裂过程。(2)三大遗传定律。(3)H-W定律及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4)三大遗传参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近交和杂交的概念。(6)基因重组的过程。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细胞遗传 第二节 群体遗传学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三)考核知识点

1、孟德尔遗传及其细胞学基础 2、连锁互换定律与伴性遗传 3、基因结构与突变 4、群体遗传结构 5、遗传参数

6、选择、近交和杂交 7、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2)群体遗传学。(3)基因突变的

- 4 -

概念。(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5)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概念和公式。(6)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和世代间隔的概念和公式。(7)近交和杂交的概念。(8)分子遗传。(9)生物工程。(10)遗传密码。(11)基因重组。(12)转基因。(13)基因定位。(14)基因物理图谱。

2、领会:(1)染色体畸变的内容。(2)细胞分裂的过程。(3)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的主要内容。(4)基因结构的组成内容。(5)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6)H-W定律的中心内容。(7)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8)数量性状的特征。(9)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应用范围。(10)性状选择的方法。(11)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12)杂种优势理论。(13)基因重组的过程。(14)常用的基因载体。(15)常用的转基因方法。(16)常用基因定位方法。(17)生物工程的类型。

3、简单应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第四章 动物育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品种的分类。(2)引种与风土驯化。(3)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4)动物保种理论。(5)动物育种规划。

2、一般掌握:(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3)动物的生产力。(4)种群选配。(5)品系繁育。(6)杂交育种。

3、熟练掌握:(1)种、品种的概念。(2)生长发育概念。(3)选种基本原理。(4)种用价值的评定。(5)品质选配、亲缘选配。(6)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及主要环节。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品种概述

第二节 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第三节 动物生产力 第四节 选种 第五节 选配

第六节 动物育种方法

第七节 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第八节 杂种优势

第九节 动物育种规划与工作组织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1、种、品种的概念 2、品种的分类 3、引种与风土驯化 4、生长发育概念

5、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6、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7、动物的生产力

- 5 -

《家畜饲养管理学》

家畜饲养管理学(27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家畜饲养管理学是涉及动物科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较多,基本理论强,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涉及内容广,只能在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y9j3126p4ncj23rqj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