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材分析

内容:本科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的文学艺术成就。《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在清朝前期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地位: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位学习本课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尾声和总结,地位很重要。

作用:中国真正意义上小说地位的确立始于明清时期,《红楼梦》对后代小说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中国白话文的时代。本课所学知识总体上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学习本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古代的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兴趣的基础上,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清朝前期进入成熟阶段,简述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知道清朝戏剧繁荣的艺术成就、京剧逐渐形成的过程、昆曲与京剧艺术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分析、比较作品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应的明清时代特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物。

cc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讲授新课 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2.思考(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了解曹雪芹是个怎样的人?

(2)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出于什么样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分析后回答:曹雪芹,名霑,出生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教师讲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结合教材及教辅资料,概述曹雪芹《红楼梦》艰辛的创作过程。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点拨: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从《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前80回,后来经过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才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3、《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

阅读教材,分析并回答:《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小说?简单概述一下这部古典小说的地位、影响。

学生总结回答: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地位:《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影响:《红楼梦》问世以后,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术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cc

4、请同学们简单总结一下《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分析总结:《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过渡,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不对?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讨论后共同得出“不是不看,而是应当学会怎样去看”的认识。

过渡,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成就,除了小说以外,就是戏曲艺术的繁荣,而且在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二、昆曲和京剧艺术(多媒体展示) 我们说清代戏曲艺术的繁荣有哪些表现? (大家阅读课本内容分析) 学生分析总结,师生明确:

(1)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

(2)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 (3)戏剧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一)昆曲 思考:

(1)昆曲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昆曲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明朝时最负盛名的昆曲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教师补充:《牡丹亭》的内容简介。

引导学生简介《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故事情节及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

启发:《长生殿》、《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但是,这两部戏为什么会被禁演?清朝中后期,昆曲又是如何发展?

学生回答后,明确: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

cc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点拨:无论什么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只有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京剧

戏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剧中被称为国粹的是什么?

1.多媒体展示京剧四大行当及脸谱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的产生。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由于带有北京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3、点拨:“京剧”为什么被誉为“国剧”?

京剧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4、小活动:京剧艺术知多少? 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c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分析内容:本科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的文学艺术成就。《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在清朝前期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地位: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位学习本课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8hk8vl0k3gznb0gt563y3j84vsiw00ag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