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2.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其生命意义和价值也不相同。 【能力目标】
掌握让生命充盈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获得生命的意义。
重点
对待生命的态度。 难点
生命的独特使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名言:
我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对我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蜡烛。它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后代子孙之前,我要使它尽量烧得光亮。
——萧伯纳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燃烧得光亮?学生踊跃发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探究新知
1.贫乏与充盈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对待生活的态度
幻灯片展示名言:“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学生思考问题:
(1)从这些名言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如何才能让生命充盈?
小组合作探究,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冷漠与关切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拒绝冷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6的两则情境图文资料,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小组间辩论“扶不扶?”。
教师总结:生命拒绝冷漠。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平凡与伟大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探寻伟人生命的意义(教材P118)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明确材料活动意图,自主思考完成材料中设计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参与全班分享交流。
问题:
(1)你同意保尔·柯察金的观点吗?为什么?
(2)请列举一些历史名人或伟人的成就或贡献,探寻他们生命的价值所在。
通过活动,学生能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或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大胆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师总结:伟人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
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他们美在哪儿”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最美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任教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一天晚上,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奋不顾身救起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另有4名学生受伤。张丽莉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
材料二:最美女孩何玥
何玥,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人。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她的父亲根据她生前的遗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何玥的义举经《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被称为“最美女孩”。在“感动中国”20位候选人网络投票中,何玥以近50万张得票名列第七,荣获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与分享,达成共识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问题:(1)为什么说张丽莉和何玥是“最美”的?
(2)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最美”的人?请说说他们美在哪里。
教师总结:与伟人相比,生活中更多的人是平凡的,而这些平凡的生命价值则体现在为生活而努力,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放弃、不懈怠自己的职责,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活动五:拓展空间——听老人话人生(教材P120)
(1)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请他们讲讲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故事,并做好记录。 (2)采访结束,写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受。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案(一)共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