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对比《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与《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精选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比《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与《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一、引言

从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起,中国社会便逐渐向男权社会所倾斜,到了封建时期更是以男权为核心,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封建社会家庭的基本核心,女性而且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以夫为天”的思想,男性可以在外花天酒地,女性则必须恪守本分,不得随便外出,在家操劳,养育子女,教导子女,侍奉好公婆丈夫。到了新中国五四时期,大批新思想开始涌现,中外文化开始大规模碰撞融合交流,出现了大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他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中国文化,其中从西方引进的“女权主义理论”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也开始试着从女性的角度观点去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更及其女性在社会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的价值意义,这对当时社会的各阶层的学者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其中曼素恩教授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则属于汉学界的代表作,这对研究清末明初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关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对曼素恩教授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

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进行内容上具体的对比分析,以发现两者的异同,以便后来学者更好的研究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扮演的角色及其价值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王江(2010)中国妇女史“本土化”研究范式初探―关于《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作者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中国妇女史“本土化”研究范式初探:一社会性别概念及中国女性角色,二《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以女性作品研究中国女性的学术价值及其局限性。

杜庆春(2005)当女人面对女人的时候―读《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作者主要从社会背景方面阐述了《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的价值与意义。 李燕(2009)论曼素恩对中国十八世纪社会性别的研究,作者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探究曼素恩对中国十八世纪社会性别的研究:一介绍了作者背景及相关研究,二着重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女性的价值意义及表现特点,三以写作为例,探讨女性是如何在十八世纪发出自己的看法。

郭欣(2016)女性声音的发掘地--《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作者从作品本身出发研究分析了女性的重要社会价值及意义。

从上面的研究概况,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曼素恩教授的《缀珍

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研究者们主要是描述性质的,主要从是从探究方法、写作背景和从社会性别研究入手,观察女性在十八世纪或者清末明初的价值意义,而本文则采取对比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曼素恩教授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异同,以便后来学者更好的研究分析。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各种相关文献来发现文献《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异同,以分析价值意义。 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各种文献的已描述的观点、理论提出来,自己再一次论述论证以及增加自己特有的看法理论。 对比法:对比曼素恩教授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和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内容异同,以便后来学者更好的研究。 二、作者及成书背景 (一)作者

曼素恩(SusanMann,又译苏珊?曼),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历史系主任和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汉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期帝制中国研究,东亚历史、家庭、社会性别史研究,中国女性史研究,清代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曼素恩1940年出生在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受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中文学习的影响,曼素恩选择了密歇根大学东方学院学习中文,随着对中文的不断学习曼素恩对中国文化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后来随着美国女权主义思想的爆发,曼素恩开始思考另一种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法-即站在女性的角度,把女性放在历史洪流的中心看待中社会及其女性的价值意义。迄今她已出版了三本专著,参与编写了四种历史著作,发表了35篇研究论文。主要学术著作有《地方商人和中国官僚,1750一1950))(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1987)、《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该书获亚洲利文森文学奖)和最新力作《张家才女》(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该书获2008年度桐山环太平洋文学奖最终提名奖)。

高彦颐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专供明清社会史和比较妇女史,对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特别是残足问题颇有研究,成果显著。近

作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侧重从“五四”妇女史观,以江南地区的上层社会为代表,分析女性在社会历史的价值意义。 (二)成书背景

随着上世纪70年代的女权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后,西方思想与中国社会思想的碰撞交流,以及中国社会变动情况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从女性的角度,把女性放在历史的中央,看待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寻求其中的关联特点,分析女性在历史洪流中到底占有怎样的地位。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古代中国的女性文化生活所知甚少。其中高彦颐教授《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也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完成的,不过与曼素恩的写作侧重点不同,到了 1985 年,一本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同时得到了中西方学者的注意,上世纪三十年代,刚刚借调到中华书局的胡文楷先生受到妻子王秀琴的影响,开始关心女性著作的收集。不久,王秀琴去世,为了继承亡妻的遗愿,胡文楷花二十多年的时间编成了《历代妇女著作考》。1957年初版录有明清女性著作3500多种,汉魏至元代女性著作1000多种,1985年再版时又补入200多种。

这本书在再版当年被介绍到西方,完全颠覆了一般学者对女性史的认知。他们第一次发现,仅在明清两代中国出版的女性著作就超过了现代之前整个西方世界女性出版物的总和。因此,不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还包括研究女性主义的学者一下子都

对比《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与《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精选资料

对比《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与《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引言从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起,中国社会便逐渐向男权社会所倾斜,到了封建时期更是以男权为核心,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封建社会家庭的基本核心,女性而且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以夫为天”的思想,男性可以在外花天酒地,女性则必须恪守本分,不得随便外出,在家操劳,养育子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fx427fmiq2i4cx3q5al1oirv327wf00pj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