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具体做到:

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 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 (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 (2)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 (3)本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

(5)本册教材需要哪些教具和学具?

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章每节教材内容。 (单元)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 (1)本单元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 (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3)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4)本单元需要哪些教具、学具? (5)本单元需要几课时?

(一节课)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本节课在本章中所处的地位怎样? (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4)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什么? (5)本节课需要哪些教具(含多媒体)、学具? 二、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具体做到)

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教师应做到的:

(1)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读准每个字,推敲每个词,体会每一句话,背景了解要宽,内容理解要深。

(2)像学生一样提问题,边读边想: A本节课新旧知识点的桥梁是什么? B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C我自己能完全学什么?

2、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老师应想到的: (1)学生原来学习了什么? (2)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

(3)为了学生的学习应做什么准备? (4)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是什么?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策略是什么? 三、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要抓住两个统一,即编者与教者的统一,编者与学者的统一。

编者的意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

各位同学,大家好:

经过一上午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会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教师礼仪的内容,

前面学习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等。”)今天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这部分内容,对于每个新上岗的老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把教材钻研透了,才能备好课,既而上好课。从学校领导给我布置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从哪些方面准备材料来帮助大家,必竟,我们这些同学,只是在学校实习过,距离一名合格的老师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具体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能力,有些老师可能已经有了计划,那么对于钻研教材这部分,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我主要负责小学英语这个学科业务,对于其它学科也了解一点,并且我们这些同学有不同的专业,这样我主要准备了数学方面的材料,还有语文和英语方面的案例,希望大家能听懂,也希望我所准备材料能对大家在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讲话当中可能会照本宣科,也可能会说一些精浅的看法,有说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并在会后交流。)

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课程智慧,第二是人格魅力。

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

我要讲的第一种课程智慧也可称为专业智慧,一个好的教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课程智慧。

什么叫课程智慧?

就是说教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

做为一名教师如何达到能具有“专业的智慧”呢?

那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吃透教材,二是补充教材,三是重组教材。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只是“吃透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学习教材的时候还要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南,指引着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向,钻研教材时一定要了解课标。

实际上钻研教材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那么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具体是;(记录) 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记录) 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章每节教材内容。并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

(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 (2)本册教学重点是什么? (3)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 (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

(5)教学中需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 举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数学。 本册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 (5)分类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用数字 (10)数字实践活动

本册的重难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其它知识也都必须学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例如5、基数几、序数第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如:5是1和4、2和3)、会读、写,20以内各数,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起笔、运笔、收笔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和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教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编者意用(或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的编写力求使教材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1、根据<<标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在每阶段的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材的编排仍然采用了9加几、然后出现

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

(本册教材中计算部分的另一个特点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要尊重学生的相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的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

例如:9+8凑十法 接着9、10 点数法 体现了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编写意图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到这些图形的简单特征。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什么是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教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例如:教材中设计设计了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秋游等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有趣的数学资源。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六单元,九单元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总之,教材的编者力求反映《标准》的基本理念适应当前课程教学改革遥需求,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为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概念,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要直观运用教具和学具。

在钻研教材时,要了解哪些是学校已经有的(如,计数器、板、钟面、计算小棒)这些都可能是全市各校都已经有的(再如:方木块、小棒、位表、数的组成练习卡,口算练卡等)这些可能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 课时安排:

教材的编者为一年上学期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总复习4课时,究竟怎样安排要依据班级情况而定。(但是总课时数一般情况下改动不大。)

在纵览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编者意图,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全册需要的总课时等,再对具体的内容进行了细读、分析,把教材中的某一章节内容仔细阅读。(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一节教材内容。

在细读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首先找出贯穿这一单元的主线,并以该主线通览全章,从而把握各节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

(三小节)解决问题

(8个例题)比和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知识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化简比、求比值

概念:比的意义,基本性质

如何把知识点、连成线、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 “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它们之间是怎样连接与过渡的。

本单元由3小结组成,各小节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分数除法 运算意义(例1)

计算方法(例2)分数除以整数 (例3)整数除以分数 分数混合运算(例4)

第二节:解决问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稍复杂的题 第三节,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

基本性质<化简比

例1

比的应用:比例分配 本单元的教材,根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提供了一系列类比思想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例如:在讨论分数除法意义时,由整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将整数(单位:克)改写成分数(单位:千克)导出分数除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同(整数除法——分数除法) 例1、(1)有3盒水果糖,每盒重100G,3盒有多重?

1 100G也要看作KG 100*3=300G

1013 *3=KG

1010

(2)3盒重300G,每盒重多少? 300÷ 3=100G

31 ÷3= KG

1010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装几盒?300÷100=3盒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具体做到: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2)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5)本册教材需要哪些教具和学具?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4it62nx1a06i7k4fff923x6i11g5t00rn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