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语言戏剧化、个性化,形成抒情诗般的道白语言。 唱词表现人物真情实感,优美如诗——“长亭送别”。语言明白通畅,清丽华美。
《西厢记》——情采并茂的诗剧,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断言“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其他前期杂剧作家作品
纪君祥、尚仲贤、李好古、高文秀、石君宝 纪君祥——《赵氏孤儿》
根据《史记赵世家》中一桩有关“赵氏孤儿”的政治斗争事件改变的历史剧 尚仲贤——《柳毅传书》 全称《洞庭湖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神话故事) 李好古——《张生煮海》
讲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故事,与《柳毅传书》相类,被认为是——元代神话剧双壁 高文秀——《双献功》(《黑旋风双献功》) 高文秀,人称“小汉卿”,写水浒剧的专家,尤其擅长写黑旋风李逵。 康进之——《李逵负荆》。 石君宝——《秋胡戏妻》
其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颜延年《秋胡诗》,唐代则有《秋胡变文》 石君宝这出戏是旦本戏,以秋胡妻子罗梅英为主角。
第三章 关汉卿
关汉卿——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他为“元人第一” 《录鬼簿》“第一人”。个性:倜傥风流、桀骜不驯 杂剧剧目:存目多大六十余种,留存下来的十八种。 《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窦娥冤》《玉镜台》《蝴蝶梦》《鲁斋郎》《望江亭》《拜月亭》《裴度还带》《哭存孝》《单刀会》《西蜀梦》《绯衣梦》《调风月》《陈母教子》《五侯宴》 关汉卿的历史剧:《哭存孝》《单刀会》《西蜀梦》《陈母教子》 历史剧中的三国戏:《单刀会》《西蜀梦》——都是些关羽的。 《单刀会》——关汉卿历史剧代表作。《西蜀梦》:《关张双赴西蜀梦》,又名《双赴梦》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旦本戏多达12种 《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玉镜台》。 《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以妓女为主角,传为风尘女子的写照传神。 《救风尘》:《超盼儿风月救风尘》,写歌妓宋引章与秀才安实秀相恋。 赵盼儿是关汉卿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 《谢天香》:柳永、钱大尹、谢天香。《金线池》:杜蕊娘,刚烈果决
风尘女子是享有一定自由,然而却以她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代价,作为玩物的悲惨命运。关汉卿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她们与命运抗争,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公案剧《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窦娥:孝女、节妇的典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事事为他人着想、
孝顺和贞节博得人们的同情,这种高尚品行却把她推向刑场,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 窦娥的反抗精神: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血溅素练、六月飞雪、三年不降甘霖 故事框架与“东海孝妇”的故事相像 关汉卿的其他公案剧:《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21
第四章 后期元杂剧及其他
元杂剧创作中心由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古杭
郑光祖——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里,将郑光祖、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成为“关、郑、白、马”,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古杭书会的领袖人物。 杂剧作品17种,现存8种。《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智勇定齐》《伊尹耕萃》《老君堂》
《倩女离魂》——郑光祖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旦角戏的代表作。 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迷青锁倩女离魂》。
离魂是主要情节,作者把张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后,大胆执着追求婚姻真性情,渴望自由恋爱的心理以及忍受礼教禁锢的压抑细致真切表现出来。 爱情剧《㑇梅香》,模仿《西厢记》
《王粲登楼》——郑光祖历史题材,写文人事迹最为杰出的作品。
写王粲,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在剧中注入自己在现实中的感受,表现穷愁潦倒而不愿久居人下的知识分子的困苦和孤傲,是郑光祖客寓他乡悲愤不平的写照。
宫天挺、乔吉、秦简夫
宫天挺的历史剧——《范张鸡黍》《七里滩》 《范张鸡黍》:范式、张劭 《七里滩》:写东汉严子陵视功名富贵如浮云,隐居七里滩,反映元代后期士人不满现实的普遍心态。
乔吉的爱情婚姻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为题材。 代表作《两世姻缘》。取材于唐人《云溪友议》,写洛阳名妓韩娱箫和书生韦皋相恋。 《扬州梦》:命意本于杜牧《遣怀》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取材于杜牧的《张好好诗》及其序,写杜牧与歌妓张好好的风流韵事。 《金钱记》:根据唐人传奇小说《章台柳传》改编,女主角柳眉儿。 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代表作《东堂老》,写商人李茂卿帮助教诲扬州奴的故事。 《赵礼让肥》大力宣扬子孝、弟悌、母慈的传统伦理道德。
南方作家的作品
为北杂剧普及做出了贡献:
金仁杰《追韩信》杨梓《霍光鬼谏》《豫让吞炭》《敬德不伏老》 萧德祥《杀狗劝夫》朱凯《昊天塔》王烨《桃花女》 无名氏《陈州粜米》——元代后期最出名的公案剧
周德清、钟嗣成 周德清《中原音韵》: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周德清收集了北曲曲牌。阐述了写作北曲曲词的一般要求和创作方法。 首先强调“知韵”的重要,审音知韵,用字协律。 “造语”:立意、构思、施俊语、雅俗并重、耸观动听。
22
主张立意要高,不可作俗语、谑语、书生语。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造语必俊是一个总的要求,强调元曲文词创作要与曲牌音乐相结合的规律。
钟嗣成《录鬼簿》:记录元代戏曲作家152人,剧目名称440余种,保存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珍贵历史资料。将元代重要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归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关汉卿、高文秀、郑廷玉、白朴、庾吉甫、马致远、王实甫、尚仲贤、杨显之,属于前期杂剧作家。
方今才人:宫天挺、郑光祖、乔吉、睢景臣,多为元代后期活跃的剧作家。 已死才人不相知者:胡正臣
钟嗣成是按时间顺序分类记述“不死之鬼”,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基本历史面貌。 《录鬼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第五章 元代散曲
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 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新诗体。 元前期散曲
前期散曲多出自两类人之手:社会地位较低的杂剧作家、书会才人;官位显赫的文人学士。 前者作品:挥洒自如、曲尽其妙。
后者作品:清新自然,但曲体特征不明显。 剧作家及书会才人的散曲:
白朴的散曲作品中颇多“看破”世情的感慨,对现实功名的否定,放旷中寓含悲愤。 《知几》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写男女恋情的通俗之作,《中吕阳春曲》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 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更为本色。生动泼辣的著名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他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欢爱的题材。
《双调沉醉东风》刚道得一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一点相似几时绝。
王和卿《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 马致远——前期散曲创作里德大家,恋世、愤世的旷放意气,擅长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最多的是“叹世归隐”之作,雅俗兼备而具文采,提高散曲境界,扩大表现领域。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被誉为——秋思之祖
宦达文士的散曲——刘秉中、卢挚、姚燧
刘秉中《南吕干荷叶》脚儿尖,手儿纤,云髻儿露半边。 卢挚《对酒》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姚燧《牧庵文集》,散曲与卢挚齐名。《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元前期的散曲作家:杜人杰、杨果
元后期散曲——张养浩、贯云石、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刘时中 乔吉和张可久是众所公认的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 张养浩——云庄乐府。《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3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过金山寺》与《潼关怀古》相类,诗句就云山失色,酒杯宽天地忘怀。 贯云石——酸斋乐府
《清江引》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田家》邀邻翁为伴,市家童过盏,直吃得老瓦盆干。
乔吉的散曲——元代散曲清丽派宗师,清新自然,自称是不应举的江湖状元,不思凡的风月神仙,一片世情天地间。
《登江山第一楼》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 总结自己创作经验时,用“凤头、猪肚、豹尾”概括。
张可久——小山乐府。元代后期专门致力于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 《湖上归》笑归来仿佛三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
张可久曲词善于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和典故,含蓄蕴藉,意境构成与诗词相似,炼字句讲究曲律和音韵,清通雅丽。
睢景臣:制作新奇,散曲套数《高祖还乡》闻名于世。采用反讽,妙趣横生,极尽挖苦。 刘时中:《上高监司》是元代散曲中少见的长套。
第六章 元代的诗文 耶律楚材、刘因、姚燧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
军旅生活、西域风光《过金山用人韵》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 中国诗史上正面表现西域生活的优秀作品。
耶律楚材——元蒙王朝初期一枝独秀的诗人,清人顾嗣立称他为“一代词臣”。 刘因——人称“静修先生”,与许衡被称为“元北方两大儒”。 深受元好问影响,《渡白沟》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姚燧——姚燧、虞集“元文两大家”。继承韩愈写碑文墓志的传统。
由宋入元的作家——方回、戴表元、赵孟頫 方回《桐江续集》《瀛奎律髓》 戴表元:《辛卯除夜》头颅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 赵孟頫:书法上称“赵体”,被视为“南宗画”正脉。 《岳鄂王墓》南渡衣冠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虞集及“元诗四家”
元诗四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虞集在元中期文坛声明最大,成为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
虞集:主张情性之正,温柔敦厚,提倡宗唐宗古。散文以学古自我标榜。 《滕王阁》秋雨鱼龙非故物,春风蛱蝶是何王? 元诗四家的其他三家
一致追求:提倡写诗学汉魏、盛唐,主张以唐人为法,要使元诗不同于宋诗。 杨载《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 范椁《卧病》佳客不来春雨尽,山禽喙偏小桃花。 揭傒斯——四家里诗歌内容最丰富的,伟然有盛唐风 《春风双秀图》一种春风雨尘迹,半帘霜月赋阳台。 萨都剌、杨维桢
24
元诗显示特色的标志——出现萨都剌、杨维桢等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 萨都剌:杰出少数民族抒情诗人——元代诗人之冠。 艳体诗,宫词流丽清婉。《芙蓉曲》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杨维桢——铁崖体:宫词、竹枝词、古乐府。 华艳辞藻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十分香艳。《香奁八咏》 吸收吴地民歌语调和表现手法,清新活泼。
《西湖竹枝词》楼船无舵是郎意,断桥有柱是侬心。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摧愁杀侬。 古乐府: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有别于文人之诗,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 《鸿门会》古乐府得意之作。古乐府绝句《洞庭曲》。
西域诗人的崛起:马祖常、迺贤、泰不华、余阙、丁鹤年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欧阳玄、苏天爵
第七章 宋元话本与南戏 由民间“说话”衍生出的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滥觞。 流行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南戏。 宋元话本小说
说话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 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讲史
话本:说话人一句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
题材内容分为四类:烟粉类,春浓花艳佳人胆;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 艺术特点:
体制形式是结合市民听众创造出的。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组成。 符合大众欣赏习惯,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巧合。 语文体,白话进行演说。
宋元讲史话本《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 《五代史平话》——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
元代讲史话本:在元代被称为“词话”“平话” 现存7种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 其他四种演说的是汉以后的历史故事: 《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薛仁贵征讨事略》 元代讲史话本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不加以弹唱。 平话称为“评话”。宋元讲史话本的历史地位——中国长篇通俗章回小说发展的滥觞。
南戏与四大传奇
南戏:南曲戏文,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温州杂剧”。 徐渭《南词序录》著录了65种称为“宋元旧篇”的南戏。 南戏体制结构灵活自由,曲牌运用随便,各类角色都能演唱。 早期的南戏剧作,今存《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 元代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荆、刘、拜、杀 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倾向。
25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所有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