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曾国强--论蒙古族呼麦的历史渊源及艺术价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蒙古族呼麦的历史风格及其艺术价值的传承

摘要:蒙古族的呼麦历史悠久,唱法独特,有着特殊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众多的民歌中,呼麦的艺术已被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呼麦唱法在逐渐的销声匿迹,所以挽救和发掘,发展这项遗产是新一代人的当务之急,保护好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对呼麦的产生,发展及音乐风格做出阐述,同时对呼麦的发展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蒙古族呼麦;艺术;传承;发展

引言

呼麦是图瓦文XOOMEI的中文译音,又名“浩林?潮尔”,原义指“喉咙”即为喉音,是蒙古族人创造的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批准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这种歌唱方式。

据考证,呼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匈奴时期,至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

一﹑呼麦的产生、唱法及音乐风格

(一)呼麦的产生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流分叉, 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1.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

2.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

3.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季的海骝马》等。

(二)呼麦的唱法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生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生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从发声原理来看,呼麦应看作是人生潮尔的特殊形态,是“浩林?潮尔”合唱艺术发展和升华的必然结果,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演唱时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控制,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高音部的高音与口型有直接关系,口型偏高就高,口型圆音就低,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可以达到6个8度音程,高音声部的旋律有时类似口哨声,或金属声,呼麦演唱时的方法是首先把声带放松,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基础共鸣,发出基础低音,然后巧妙的调节舌头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的产生高音区的曲调,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的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

关于图瓦人在喉声唱法中使用的风格和技法的确切数目还存在争论。三种主要的风格是呼麦(喉音唱法)、卡基拉(假声带唱法)和 西奇(哨音唱法)。还有一些公认的风格包括保班纳地(滚动式唱法)、chylandyk(蟋蟀唱法)、

dumchuktaar(闭嘴喉声法)、伊泽哥勒(马镫式唱法)和 kanzip。一些人认为这些额外的风格是三种主要风格的变种和修正。 (三)呼麦的音乐风格

呼麦可以既用来描述图瓦人民间音乐的喉声唱法特性中的一个风格(有些类似在电子琴伴奏下的低音哼唱),又用于描述所有的图瓦人喉声唱法风格(从地震般的隆隆声到带着拍子的中音,以及各种形式的高音)。所有图瓦的喉声歌唱都要控制口腔的形状来产生泛音,同声带的发声共鸣,从而可以同时唱出多个声部。

这种音乐从西伯利亚大草原和关于马的音乐中得到了灵感,因此图瓦人的民间音乐从题材上与西方的牛仔音乐相似,但是呼麦(和东方的语言)使得西方人听起来感觉到不同。

图瓦人的歌唱风格影响了不同文化的音乐。在古代,西藏喇嘛念经的唱法引进了假声带唱法卡基拉的一些技巧。 在现代,一些美国新生代音乐人被呼麦和西奇的神秘世界的声音所打动,这种声音声高极高,但又不是假声。 (四)呼麦的发展形势

呼麦作为神奇美妙的大地自然之音,是那样的美妙。难怪蒙古族人形象地称之为“人声马头琴”,音乐界人士以“天籁之声”形容呼麦:“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并列为蒙古族最典型、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

呼麦是蒙古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的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为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人类学,民族学,民族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

呼麦是蒙古族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浩瀚无垠的草原大漠、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养育了它们。呼麦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中国很多大型音乐活动都有呼麦的身影。呼麦为中国音乐注入希望。

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绝迹了100多年,在新疆阿尔泰山蒙古族中也频临失传。所以,挽救和发掘并发展这一原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曾国强--论蒙古族呼麦的历史渊源及艺术价值

论蒙古族呼麦的历史风格及其艺术价值的传承摘要:蒙古族的呼麦历史悠久,唱法独特,有着特殊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众多的民歌中,呼麦的艺术已被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呼麦唱法在逐渐的销声匿迹,所以挽救和发掘,发展这项遗产是新一代人的当务之急,保护好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对呼麦的产生,发展及音乐风格做出阐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2g9a0fylz79c964hjsm5kaxd91bpl00ku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