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展国内合作,营造开放的科研体系。推进与上海市共建健康科学中心、营养科学研究所,探索与上海有机所共建“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与大连物化所共建生物大分子联合实验室,推进与上海交大共建Bio-X
中心。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3年以来,生科院共发表
SCI论文1135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等上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度居全国科研机构SCI收录论文数的第三位、国际被引用论文篇数的第五位。最近两年,有2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奖励。水稻四号染色体测序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脑发育和可塑性基础研究团队被授予“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
称号。
实施了知识产权与产业化工作的技术转移战等五大战略。最近两年,授权专利33项,申请专利126项;获得新药证书6项,新药
临床批文13项。
生科院拥有中国第一个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生命科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借阅上海图书馆的100种生物医学外文期刊和500多种生物医学外文新书;能够随时随地在网络上查阅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SI(科学指标数据库)、《Nature》系列期刊,以及JCR排名前100位的期刊等等。
生科院努力加快实验试剂的到货速度、降低成本。科研人员只需轻击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第一时间订购到所需的试剂。这里还拥有我国规模最大、品系最多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繁育、供应基地和两大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之一: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生科院中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发挥综合优势和创新的先发优势,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以及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砺志求真,笃学明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正迎着生命科学世纪的曙光扬帆远航。
2005年生科院共招收硕-博(硕士)生226名,对外招收博士生44名,将继续鼓励优秀生源报考生科院。中国科学院是至高的学术机构,生科院将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以及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家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最核心的力量之一。生科院是理想的科学殿堂,有大师领衔、名家荟萃、培养实力雄厚、培养模式独特,教学风格别致、适应研究生特点,学风踏实、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交流频繁、国际交往多,具有一流的科研设施良
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科学院是未来科学家和高级人才的摇篮,希望全国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高技术研发的优秀青年来我院学习。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创新,成长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杰出人才。
12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XX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