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和经常采用的侵入性诊疗操作,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一般病房高。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是导致危重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某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07年 ICU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8.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尿路感染。在此过程中,针对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相关危险因素1.1 呼吸系统感染1.1.1 基础疾病 ICU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低下,且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与吞咽反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口咽部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胃液返流发生误吸而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增加。1.1.2 呼吸机使用 机械通气是ICU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机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可损伤气道上皮,引起炎症反应,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多,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免疫第一道防线鼻-咽-口咽部失去了正常防御作用;气道湿化不足导致分泌物粘稠、结痂不宜排出,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被污染的吸痰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及管路是造成呼吸道感染及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1.2 泌尿系统感染1.2.1 导尿术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采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在导尿过程中若无菌观念不强、导尿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侵入,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 1.2.2 留置导尿管时间 有文献资料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比。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于90%。有文献报道,密闭式引流系统的应用可以使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由5天推至14天,持续留置导尿术14天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0%。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特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2.3 导尿管护理 尿道口消毒不严格,引流袋高于耻骨联合,频繁更换引流袋及不正确采集尿液标本等均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率增加。1.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常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动脉内置管等侵入性操作,进行导管护理时若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容易造成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炎症反应、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等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成为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门户,而且血液亦是最好的细菌培养基。导管污染是引起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特别是导管接头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细菌可从接头处迁移到导管尖端。有学者研究证实:70%导管相关性脓毒血症是由于被细菌污染接头引起。2 预防措施2.1 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每日采用循环风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1次,菌落数≤200CFU/m3;限制入室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对转出或死亡患者床单位的物品、各种监护和治疗设备等及时进行终末消毒;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严格采取标准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2.2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湿化,定时吸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持续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尽量采取半卧位;靠近气管内导管的管道应维持于整个装置的最高位,以便管道内冷凝水能顺势向下排入积水杯,采取胃肠减压术以防止呕

吐物误吸,若发生误吸时可用生理盐水分次进行支气管-肺灌洗;同时注意做好患者口腔护理。 2.3 加强呼吸机的消毒管理 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ICU患者肺部感染占首位,可能与ICU患者较多使用呼吸机或人工气道有关。因此,严格呼吸管路的消毒是控制ICU医院感染重要的环节。过滤器一人一用一灭菌;可复用螺纹管、湿化器、积水杯、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附件部分,用后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消毒处理。2.4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ICU工作人员因诊疗、护理操作需求,其双手被污染的机会较多,手部皮肤带菌率亦高,容易通过手接触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医院为每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随时取用,方便快捷;病室内配备脚踏式洗手水龙头、抗菌皂液及干手设施,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卫生洗手或手消毒。2.5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无菌导尿术 尽量减少导尿术应用及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对留置导尿者,应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维持重力引流,引流管的位置低于膀胱水平,避免尿液返流;尿道口周围每日采用碘伏消毒2次。同时,密切观察、记录尿液性状,有无出血、浑浊。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及时采集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每天评估,并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 2.6 深静脉置管 2.6.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同时规范使用保护性屏障,以减少血管内导管感染发生。2.6.2 局部护理 深静脉导管接头是细菌的重要侵入门户,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连接处污染,穿刺部位采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贴透明膜保持密封状态。每日观察置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评估局部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尽早拔管;当观察到穿刺处皮肤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时,应拔除导管,并对导管皮下段进行细菌培养。3 结论

ICU特殊环境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成为ICU监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他不仅影响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且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ICU护理人员承担着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责任,面临着严峻考验。随着医院感染管理学科的发展,医护人员应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研究、总结出更有效的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和经常采用的侵入性诊疗操作,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一般病房高。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是导致危重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某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07年ICU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smt752tq79mzf00wrvr0a0pl1szsm00hj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