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理学考必修知识点必修一、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 理 必修一 学 考 知 识 点

(一) 地球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地球、太阳活动)

1、 天体类型与 天体系统:①层次:下图中越往左级别最高、越往右越低;有几个级别不同的中心就有几个级别的天体系统;②中心:太阳系---太阳,地月系---地球;③范围:探月---在地月系内,火星探索---太阳系内。④天体类型:恒星---太阳等;行星---地球等;卫星---月球等。 地月系 太阳系 其它7个行星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其它恒星系 2 、 太阳系:

河外星系

关注:

①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由近到远排第三、处金星与火星之间。 ②太阳系成员:太阳(中心天体)、行星及卫星、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彗星(其中:哈雷彗星---周期76年)、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3、地球的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 外部条件 运行轨道安全 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互不干扰。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自身条件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大气以氮和氧为主。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溢出,形成原始海洋。 4、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5、 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及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 (2)影响:

①影响气候:影响降水量。 ②影响电离层:干扰动电离层来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产生极光: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二)地球运动----基本规律、日照图

1、基本规律 比较项目 示意图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1)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速度 (2)线速度:赤道最大,向极点逐渐减小。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方向 (同自转)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 1 -

a b d

c 2、 日照图----自转:线角速度、晨昏线、地方时;公转:轨道、速度、直射纬度、季节、昼长、正午H (1)侧视日照图 类型 特点 ①节气:春分或秋分(3.21或9.23); ②晨昏线:晨线;全球各地6时日出,18时日落;全球昼夜平分; ③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 北京夏至日; ②图中昼夜界线为晨线;赤道上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 短夜长。 ③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为冬至日; ② 图中昼夜界线为昏线,全球只有赤道上6时日出,18时日落; ③赤道上昼夜平分外,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情况相反 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极地俯视日照图

此类图中半球的纬线完整且呈同心圆,中心点为极点,经线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图的中心为北极;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的中心为南极。

判读突破口

图5为二分日日照图(同图1)。 图6夏至日日照图(同图2)。 图7冬至日日照图(同图3)。图8为二分二至日以外的某一时间的日照图。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是产生昼夜现象),

②水平运动的偏向:顺着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左偏。 ③产生地方时。 计算公式:T某=T已 ± 时区差 (东“加”西“减”)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纬度变化 由最大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最大点 春分、秋分日 赤道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最大,直射时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 2 -

昼长纬度变化 有极昼地方最长,有极夜的地方最短;越靠近极昼地方越长,越靠近极夜地方越短 有极昼的地方 春分、秋分日 无→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 北极圈内 冬至日 南极圈内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3)北半球四季:3、4、5月→春季(南半球→秋季)、6、7、8月→夏季(南半球→冬季)、9、10、11月→秋季(南半球→春季)、12、1、2月→冬季(南半球→夏季)

(4)五带;热带(23.5°N~23.5°S之间)、北温带(23.5°N~66.5°N之间)、北寒带(66.5°N~90°N之间)。

(三)地球结构与地质构造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地震波的传播。

(2)地壳:莫霍面以上,陆地厚海洋薄,海拔越高则越厚。

(3)地幔: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软流层→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的地 幔及地壳为岩石圈。

(4) 地核:主要成分为铁、镍,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最活跃) 3、岩石的成因类型:

分 类 形成过程 岩浆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岩浆(侵入)活动。 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浆(喷出)活动。 外力作用(风化、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特征:①具有层理构造 ②沉积岩 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或挤压) 典型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

3、 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右图:判断关健→岩浆岩只有一个来向。

5、板块构造学说:

① 地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左图) ② 板块不断运动;

③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注意: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 边界类型 地形 成因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红海(扩大)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大西洋(扩大) 亚欧、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张裂 冰岛(多地热)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张裂 - 3 -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6、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背斜 向斜 断层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印度板块-亚欧板块-相互碰撞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相互碰撞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相互碰撞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初期:地表形态 成为山岭 成为谷地 受外力作用:地形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应用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储存地下水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 大裂谷等。 ① 背斜成山原因:岩层受力向上弯曲,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形。 ②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③ 向斜成谷原因: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形。

④ 向斜成岭原因: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成山岭。 7、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布区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外力作用形式 流水 风力 冰川 侵蚀地貌 沟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沙丘、沙垄 干旱地区 高纬、高山、高原地区

(四)大气运动

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大气分层 高度(KM)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U谷、冰斗、刃脊、角峰 平流层-2000—3000 对流层-50—55 气温垂直变化(高度增加) 密度小,气压低 递增 空气运动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 以水平运动为主 低纬:17-18 递减 对流运动强烈 中纬: 10-12 高纬:8-9 4、 大气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应用:A.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晴朗的天空蔚蓝色→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选择性散射) C.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大气的散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

D.霜冻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 5、 大气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②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 4 -

6、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1)全球气压带、风带(见图)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原因(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大气环流状况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特征 冬雨型 夏雨型

7、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 (2)季风环流: 比季较 节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赤道附近 印度洋 风向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温暖湿润 气候类型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 成因 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

8、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锋线符号 天气图 冷锋 暖峰 天气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降水区域主要发生在锋后。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连续性降雨,降水区域主要发生在锋前 - 5 -

地理学考必修知识点必修一、二..

地理必修一学考知识点(一)地球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地球、太阳活动)1、天体类型与天体系统:①层次:下图中越往左级别最高、越往右越低;有几个级别不同的中心就有几个级别的天体系统;②中心:太阳系---太阳,地月系---地球;③范围:探月---在地月系内,火星探索---太阳系内。④天体类型: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6ew3kpw60sr9z0p01l1xu1x81dzc00o8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