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1节 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上,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

2.地形:这里是________地形,地势低平,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3.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雨热同期。

4.河流:________河自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注入__________海;__________,灌溉便利。

5.右图中A是__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_海峡,沟通C__________洋和D__________洋;E是__________(国家)。

二、生产特色

1.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

2.当地生产水平比较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完成,精耕细作。 三、生活特色

1.饮食:人们的饮食以__________为主。

2.居住:人们住的是____________,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3.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____________”、越南的________________。在协作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关爱弱者的品质。

第2节 用机械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

原)

一、自然环境

1.地形: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气候适宜。 3.河流:__________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 4.根据右图,写出下列地理事 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 二、生产特色

1.特点:__________农业(用机械种庄稼)。__________程度高,是世界上最大的

__________出口国。农业生产以__________为主。

2.主要作物:是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主产区。 三、生活特色 1.衣食之源。

________是美国人民的衣食之源,也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 2.现代化生活方式。

__________在改造美国农业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____________的面貌。公路、铁路、电缆和光缆铺设到田野,人们享受着__________的生活。

第二课 与山为邻

第1节 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区)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____________山区。

2.气候与植被。

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从山麓到山顶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形成__________的自然景观。(见右边示意图)

二、生产特色

1.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__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__不同的生产生活景

观。

2.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__________,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即图中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右上图序号)处。

3.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____________,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地,居民以放牧驯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生。即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右上图序号)处。

三、生活特色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2.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3.__________毛质地轻柔,极为珍贵,有“__________”之美誉。它的出口是秘鲁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来源。

第2节 山地之国(瑞士旅游业)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瑞士位于____________山区,是典型的__________之国,瑞士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资源优势:多样的__________、奇特的__________,以及古老的________和纯朴的____________,成就了瑞士丰厚的__________资源。

二、生产特色

1.产业:瑞士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者的__________,成为________热区。 2.旅游项目。

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环境保护。

瑞士对______________厚爱有加。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

第三课 傍水而居 第1节 耕海牧鱼(日本渔业)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__________,东临__________洋,西北部濒临__________海,西南隔__________海与中国相望。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__________。

2.气候。

日本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较多且较均匀。 3.资源。

日本____________丰富,日本北端的____________是世界知名的渔场。 二、生产特色

1.产业:日本__________发达。

现在,日本由于远洋捕捞受到限制,许多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的问题。

(1)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捕鱼的范围__________。

(2)随着日本国内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的增加,渔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如:__________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质明显恶化;沿海地带的__________,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上,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2.地形:这里是________地形,地势低平,_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mpqz87p387b3ef97wu606i7k4ff8500ze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