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15年交通运输量情况报告
——食品运输与配送作业
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焦急和迷惘之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在最近的15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运输业在21世纪初发展迅猛
1998年,旅客运量完成 137.7亿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旅行 11.03次。1978年,完成货运量24.9亿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运输量大增,1998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126.4亿吨,相比1978年增长4.1倍。其中,铁路增长46.4%,公路和水运分别增长10.5倍和153.1%。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增加,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度增长,199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22亿吨。
在运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运输结构逐步改善。铁路运输仍保持着大通路、主干道的重要作用,承担着中长距离和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但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比重开始下降,公路、水运和民航的潜力开始得到发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他运输方式运输能力的快速提高,减轻了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的压力,使铁路运输运力紧张状况得到较大缓解。
进入21世纪,从“十五”期间开始,我国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判断,“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这既对交通运输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也将促进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2001~2004年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了4.1%和9.8%左右,约比1996~2000年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长速度1.9%和4.3%,提高了2.2个和5.5个百分点(这还是在2003年,“非典”打击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对客运量造成影响的情况之下)。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也体现着需求的变化,对研究相应的运输需求的增长规律、需求量预测提出了要求。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客货运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仅是将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已,可以看出我国客货运市场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客货运需求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之后几年的数据也证实了当时的这一观点。
进入关键时期,“瓶颈”未完全消除
2006年交通运输形势总体较好,全社会共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 202.5亿吨和86921.2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增长8.9%和8.4%。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为200.8亿人和19202.7亿人公里,分别比去年增长8.7%和9.9%。
港口行业2006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6亿吨,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增长16.8%。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增长23.0%。航空运输业完成旅客周转量2369.9亿人公里、
货运周转量94.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9%、19.5%。公路运输行业完成客运周转量10135.9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647.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1%、11.0%;水路货物周转量完成53907.8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74.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5%、10.5%。铁路运输行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1954.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6622.0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5.9%、9.2%。水路货物周转量完成53907.8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74.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5%、10.5%。
从当时运输形势看,中国交通运输仍然处在被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并未完全消除。比如京沪、京广、京哈、陇海等主要铁路干线满负荷运转,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北京、上海、成都、昆明、深圳等主要机场吞吐能力不足;春运及节假日期间,买票难问题也仍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那时中国处在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期,中国交通运输很多方面还很被动,如国家规划建设的总长约8.5万公里的全国高速公路网,截止2006年建成的只有3万多公里;国家规划在2006~2010年期间新建的1.7万公里铁路,由于社会资本难以进入等原因,估计两年只能建成2000多公里。网络没有充分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的优势就难以得到发挥。
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为转机
然而事情在2008年出现了转机,金融危机肆虐的大背景使得交通运输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在09年紧急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大力支持铁路等基建项目建设,水泥、钢铁等行业也从中受益。
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的线路网络和客货运量均快速增长。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从2005年的558.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704.27万公里,增长26.1%,年均增长4.7%;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由2005年的184.70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327.91亿人,增长77.5%,年均增长12.2%;旅客周转量由17466.7亿人公里增加到27779.2亿人公里,增长59.0%,年均增长9.7%;货运量由186.20亿吨增加到320.30亿吨,增长72.0%,年均增长11.5%;货物周转量由80258.1亿吨公里增加到137329.0亿吨公里,增长71.1%,年均增长11.3%。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5年,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继续保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努力扩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实现交通运输的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330.3亿人、旅客周转量16806.8亿人公里、货运量323.7亿吨、货物周转量126529.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4%、11.4%、14.5%和13.2%。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4%。民航完成客运量2.9亿人,货邮运量552万吨,运输总周转量57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2%、-2%、6.6%。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580亿元,普遍服务业务量274亿件,快递业务量36.5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3%、5.3%、56%。
2013年,交通运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全年货物运输总量为451亿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为186478亿吨公里,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亿吨,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港口集
装箱吞吐量18878万标准箱,增长6.7%。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02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6036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6%、7.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725亿元,增长33.8%;快递业务收入达1442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客货运量均有所增长,但是从市场需求与运营能力上分析,这一增长幅度明显偏小。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铁路客货运量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由于铁路需求动力不够,而是由于铁路运送能力长期短缺,导致了铁路需求不能释放。所以在未来发展中高速铁路的快速推进将是势在必行。
总结语:仍有差距,仍需努力
目前,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自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阶段。严格来说,我国尚处于第二个阶段,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各自规划,各自建设,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运输。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运转和不断转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变革,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从长远规划来看,交通运输行业仍有公路投资金额较高、客货运量增幅较低和尚未达到一体化阶段等问题,需要加速交通网络布局。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距离现代化的转型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交通网路铺设、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才能推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升级。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压力的双重推动,未来几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仍将继续保持在高速建设阶段,通过完善公路和铁路等主要交通脉络,逐步提升整体交通运输能力,从而为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提供基础。
(下一页有2张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