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节 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本工程为南宁市云景路改造工程,其路面结构组成形式为:

K0+000~K0+010、K0+035~K0+850、K2+780~K4+580段: 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1~25cm沥青碎石 +1cm沥青封油层(二油二料)+现状水稳层+现状级配碎石;

K0+0:10~K0+035段: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0cm沥青碎石 +1cm沥青封油层(二油二料)+15~30.9现捣C25水泥砼+现状水稳层+现状级配碎石;

K0+850~K2+780段: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0cm沥青碎石 +1cm沥青封油层(二油二料)+15 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5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现状水稳层+现状级配碎石;

人行道路面结构层由上往下分别为:6cm步砖+5cm 1:5水泥中砂干拌+15cm级配碎石层。

36

一、级配碎石施工技术、工艺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路基合格后,要及时进行快车道、慢车道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施工时采用机械摊铺、人工配合、压路机压实。级配碎石底基层的级配组成采用骨架型级配,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附录D表D.1的要求,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30%。底基层的压实度要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不小于96%,CBR值不应小于80%。。

(一)施工工艺流程 验收土基 ↓ 合格 施工放样 ↓ 摊铺混合料 ↓ 检 平 ↓ 初 压 ↓ 找补整型 ↓ 碾 压 ↓ 检 测 ↓合格 养 护

(二)主要施工技术、工艺

1、测量放样:按1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2、摊铺

①摊铺前对路基中线纵横断高程宽度进行复核测量,表面清洁、无杂物;

②进料前先在下基层上恢复中线和边线,每隔10米打木(竹)桩,测出各桩号级配碎

37

石基层的设计高程并推算摊铺高程,摊铺高程考虑1.3~1.4的松铺系数,用彩笔在木(竹)桩上划线。进料前应在料场将集料洒水淋湿,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粗细颗粒离析。根据路段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密度计算干混合料重量: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的堆放距离和数量,避免因堆料不合理造成过多的二次搬运而降低工效。摊铺时采用机械进行,人工配合找平,找平时要用钯扒开,不宜用铲抛掷,防止离析。

3、碾压

集料扒开后用小线依各木(竹)桩上划线处拉十字线整平,经施工员检查平整度、高程、含水量和级配达到要求后开始碾压,最佳含水量约为4%,如集料偏干可先适当洒水,稍后开始碾压,如发现某些部位级配不好粗颗粒偏多时,可先洒些石屑拌匀,碾压采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轮迹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经碾压1~2遍后用路拱板和小线检查,局部不平处去高垫低,并看是否有粗细分离的现象,如有继续补充石屑以便保证密实度≥96%,经碾压5~6遍后,试检查密实度,不合格继续碾压,直到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每施工段一侧留1m左右,不进行碾压,待下段施工时一并进行整平碾压。

4、养护

级配碎石成型后应连续进行上层施工,并应设人洒水,保持湿润养护。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工艺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级配碎石底基层合格后,要及时进行快车道、慢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施工时采用稳定碎石集中搅拌站拌料、自卸汽车运料、机械摊铺、人工配合找平及成拱、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方案进行,分上下两层施工。

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按:上基层水泥:碎石=5:100,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下基层水泥:碎石=4:100, 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不小于98%。在施工时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对所用材料按强度要求重新试验予以确定配合比。

(一)施工工艺流程 石屑 水泥 ↓ ↓ 验收碎石底基层层 料 斗 ↓ 合格 ↓ 加水 施工放样 拌和机 ↓ 运输 出料 摊铺混合料

38

↓ 检 平 ↓ 碾 压 ↓ 找补整型 ↓ 碾 压 ↓ 检 测 ↓合格 养 护 (二)主要施工方法 1、材料的准备

①水泥:采用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进场时,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厂家的化验报告,严禁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化验报告的水泥。水泥使用前,要按要求对其进行抽样检验,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②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组成采用骨架型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6.1、6.2的要求,所用材料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有关规定。

2、机械的准备

检查混合料搅拌站、摊铺机及压路机是否运行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准确。 3、拌和

①由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段开工前14天内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②混合料使用专门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机械进行搅拌,拌合时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勤,且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混合料搅拌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质量是否合符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拌好后由运输车运到施工段摊铺。水泥、碎石、石屑、水按设计配合比规定用量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进行计量,确保拌和料达到最佳含水量。

4、摊铺

①在进行摊铺前,需对级配碎石底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摊铺时气温在+8℃以上和非雨天才能进行施工。

39

②施工前根据稳定层的设计厚度用边桩挂摊铺线,以控制摊铺高度。摊铺采用摊铺机械进行(经验松铺系数取1.35),人工配合找平及成拱。在摊铺机无法工作的部位,如挡土墙、检查井边,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的松铺厚度每层控制在10~15cm,并用打夯机夯实。摊铺时采用流水作业方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摊铺要平整,粗细料无分层、离析、集中现象。

③采用机械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要设置横向接缝,机械要驶离混合料末端,施工中要避免纵向接缝,施工宜采用两台机械一前一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并一起碾压。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要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3.5.14的要求。

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分层进行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完后,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养生7d后再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之前,要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时,要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因本工程施工时间紧迫,要上、下两层紧密、连续施工,施工时则在下层完工后的第二天就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利用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对下层进行养生,但上层不宜用强力振动压路机碾压,以免破坏下层混合料已补步形成的强度。

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要尽量碾压密实。

5、碾压

①混合料摊铺、整平后,立即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并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即先用20t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稳压,稳压次数2遍,再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碾压速度先慢后快,头两遍的碾压速度为1.5~1.7km/h,后6~8遍为2.0~2.5km/h。相邻碾压的轮迹每次重叠的宽度为1/2后轮宽。碾压的顺序由两侧向路中推进,先压路边两三遍后逐渐移向中心。并检测横断面及纵断面高程。

②碾压过程从稳压至碾压成型,设置施工警示牌,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稳定层施工范围。 ③若碾压中局部有“弹软”现象,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晾干或处理后再压,若出现推移则适量洒水,整平压实。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稳定碎石层重型压实度要大于98%。

④接缝施工时,将前一段施工末端的斜口铲除,使稳定层端头面与路床垂直,再进行下一段摊铺;或预留50cm不碾压,待重新连接铺筑后一并压实。

6、养生

在摊铺完成压实度达到要求后,要及时采用麻袋覆盖淋水养护,养护期不宜少于7天。养护期间不使稳定基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养生期结束后,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要及时铺设封层及透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

40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第三节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本工程为南宁市云景路改造工程,其路面结构组成形式为:K0+000~K0+010、K0+035~K0+850、K2+780~K4+580段: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1~25cm沥青碎石+1cm沥青封油层(二油二料)+现状水稳层+现状级配碎石;K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i0xq5ufv620sz53254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