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名词解释

1.众赞歌:德国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教会的赞美诗。

2.拉索: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重要作曲家,生前出版作品数量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位作曲家,其经文歌特别受到人们的称赞。

3.《马采鲁斯教皇弥撒》:16世纪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创作的弥撒曲。 4.坎佐纳:一种最早的器乐作品,出现于1520年代,最初由法国尚松移植或改编,自由写作的坎佐纳直到16世纪末才较为多见,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 三、选择题 1.C 2.D 3.C

第八章 17世纪:巴罗克早期的声乐体裁

一、问答题

1.简述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运用更加连续不断的宣叙风格,在对比性段落中运用多种风格,在歌剧中加入一些器乐的利托内罗与合唱。因此,《奥菲欧》成为早期歌剧中的一部杰作。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开始出现角色增多、布景豪华、强调壮观场景和娱乐性的倾向。宣叙调和咏叹调开始明确分开,交替运用,独唱居于主导地位。1637年,威尼斯建立第一座公众歌剧院,买票的观众成为歌剧的资助者,歌剧题材有所扩展。蒙特威尔第之后,在卡瓦利和切斯蒂的歌剧中,咏叹调开始展现出“美声”风格的特征。17世纪中叶的歌剧已具有在以后两百年歌剧中保持的主要特点。 2.意大利巴罗克时期的清唱剧和康塔塔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清唱剧:(1)采用宗教题材,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以圣经为基础。(2)类似歌剧,采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乐队。(3)与歌剧不同的是,无需舞台布景和表演。(4)情节由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5)合唱比在歌剧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进行叙述、评论和反思。

康塔塔:(1)它是为独唱和通奏低音而作的,乐队中有时增加一两件助奏乐器。(2)它通常采用意大利文的抒情的或近似戏剧性的歌词。(3)一般由几个段落组成,在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交替。(4)到17世纪下半叶,宣叙调和咏叹调的数目一般是二或三首。 二、名词解释

1.通奏低音:巴罗克时期音乐重要特征,织体是一个严格的低声部和一个华丽的高声部加上不太突出的和声,记谱法由记写下来的高声部和带有数字标记的低声部构成。

2.《尤丽迪茜》: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1600年由佩里谱曲,表现希腊神话中奥菲欧的故事。 3.吕利:17世纪法国歌剧代表性作曲家,生于意大利,长期服务于法国宫廷。

4.路德教会康塔塔:18世纪后在德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宗教性康塔塔,在路德教的仪式中通常在念福音书之后演唱,往往是用音乐对福音书的内容加以评论。 三、选择题

1.D 2.D 3.C 4.D

第九章 巴罗克时期的器乐

一、问答题

1.简述巴罗克时期键盘音乐的发展。

管风琴在巴罗克时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巴罗克晚期,德国成为管风琴创作的一个中心,德国北部的作曲家为路德教会仪式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其中以托卡塔、赋格曲和根据众赞歌改编的乐曲(主要包括众赞歌前奏曲、众赞歌幻想曲、众赞歌变奏曲等)为主。

古钢琴在巴罗克时期成为一种重要独奏乐器,其中音量较大的羽管键琴更为常用。古钢琴的主要体裁有组曲、变奏曲、奏鸣曲。创作组曲的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法国的大库普兰,著有四卷羽管键琴组曲和《羽管键琴演奏艺术》。值得一提的还有德国的约翰·库瑙,他是第一个创作键盘独奏奏鸣曲的人。 2.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协奏曲。

奏鸣曲:按功能可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类,按织体可分为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两类。教堂奏鸣曲由比较严肃的乐章组成,没有舞曲的因素,通常有四个乐章,速度的顺序是慢—快—慢—快,第二乐章常用赋格式的模仿手法。室内奏鸣曲是由舞曲构成的组曲,通常包括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种核心舞曲。三重奏鸣曲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独奏奏鸣曲是为一个乐器(通常是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科雷利是创作巴罗克小提琴奏鸣曲的重要作曲家。

协奏曲:主要有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大类。大协奏曲是用一个独奏者的小组和一个较大的乐队相抗衡,乐队通常由弦乐器组成。独奏协奏曲是用一个单独的独奏者和乐队相抗衡,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并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形式。科雷利在罗马完成了他最初的大协奏曲,对后来很多作曲家产生了影响,亨德尔和巴赫把大协奏曲的创作推向了最后的高峰。最早开始写作独奏协奏曲的是托雷利,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八号确立了晚期巴罗克协奏曲的一些规范,如采用三个乐章的格式,两个快板乐章都使用回归曲式。维瓦尔第在托雷利式协奏曲基础上继续发展,创作了500多首协奏曲。 二、名词解释

1.托卡塔:16世纪建立起来的键盘乐器最古老体裁之一,主要特点一是富于技巧性,二是即兴创作和演奏,一般由多段组成,在模仿对位和自由即兴的织体之间交替。

2.赋格曲:一种三或四声部的复调作品,是巴罗克时期一种重要器乐体裁。

3.教堂奏鸣曲:由比较严肃的乐章组成,没有舞曲的因素,通常有四个乐章,速度的顺序是慢—快—慢—快,第二乐章常用赋格式的模仿手法。

4.室内奏鸣曲:由舞曲构成的组曲,通常包括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种核心舞曲。 5.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形式之一,用一个独奏者的小组和一个较大的乐队相抗衡,乐队通常由弦乐器组成。

6.回归曲式:巴罗克协奏曲最常用的一种曲式,以乐队演奏的回归段开始,然后独奏者演奏插部,与乐队全奏的运用回归段材料的段落相交替,最后的全奏回到主调。 三、选择题

1.B 2.D 3.C 4.D

第十章 巴罗克晚期的大师

一、问答题

1.亨德尔的清唱剧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说明。

亨德尔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脚本大多采用英国人熟悉的《圣经》“旧约”故事。像在歌剧中一样,他用宣叙调谱写对话部分,用咏叹调谱写抒情的歌词,宣叙调为每首咏叹调在情绪上做了准备。他熟悉德国和英国的合唱传统,在清唱剧中把合唱放在更突出的地位,合唱风格比巴赫简单,对位较少,但有宏大的效果。此外,音乐的象征主义在亨德尔的合唱中也很常见。

例如清唱剧《弥赛亚》,以《圣经》和英国祈祷书的诗篇为基础,用三大部分分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其中的合唱《哈利路亚》位于第二部分结尾,具有波澜壮阔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亨德尔在此集中运用了多种合唱织体,多种风格、织体和色彩的对比,体现了巴罗克艺术强烈的戏剧性。在体现音乐的象征主义方面,《弥赛亚》中“我们都像迷途的羔羊”一句运用了向不同方向运动的旋律线。 2.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巴赫的创作:(1)器乐作品:a.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b.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c.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2)声乐作品:a.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b.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 二、名词解释

1.《和声学》:18世纪法国作曲家、理论家拉莫的理论著作,首次总结了近代功能和声的很多基础理论。 2.D.斯卡拉蒂:巴罗克晚期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约555首单乐章键盘奏鸣曲。

3.《弥赛亚》:巴罗克晚期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英语清唱剧,以《圣经》和英国祈祷书的诗篇为基础,用三大部分分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4.路德教康塔塔:18世纪后在德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宗教性康塔塔,在路德教的仪式中通常在念福音书之后演唱,往往是用音乐对福音书的内容加以评论。

5.《赋格的艺术》:巴罗克晚期作曲家巴赫的器乐作品,是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创作的一系列赋格曲,作品中囊括了对位法的各种技巧。 三、选择题

1.D 2.A 3.B 4.B 5.B

第十一章 古典主义早期的歌剧和器乐

一、问答题

1.谈谈交响曲在前古典主义时期的产生和发展。

大约1700年,歌剧序曲形成了由快—慢—快三段组成的标准形式,后来这种序曲从歌剧中脱离出来被独立演奏。到了18世纪30年代,一些作曲家开始创作这种独立的序曲,,也称“辛弗尼亚”,三个段落扩展成三个乐章,形成最初的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它从18世纪40年代起成为主要的器乐形式。1740年以后,曼海姆、维也纳和柏林成为交响曲创作的三个主要中心。曼海姆乐派的创立者是约翰·施塔米兹,在他的交响曲创作中首次使用了对比性的副部主题,用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还增加了更快的第四乐章。维也纳的交响曲创作为后来的古典乐派提供了直接背景,代表人物是莫恩和瓦根泽尔等。柏林的北德乐派交响曲创作以C.P.E.巴赫和格劳恩等为代表,后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在主题的发展和对位织体的运用上受到他们的影响。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也是早期交响曲的重要作曲家。 2.简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762年,格鲁克完成了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1767年又写出《阿尔采斯特》,在后者的前言中,他指出“音乐为戏剧的情节和表现的诗意服务”。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剧情密切联系起来;消除歌唱家炫耀技巧的花腔段落;减弱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对比;取消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避免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形式;创造了由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组成的复合场景;使序曲、舞蹈和合唱都成为戏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格鲁克克服了过去正歌剧中音乐与戏剧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把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歌剧中的优点加以很好的综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成熟的歌剧风格。 二、名词解释

1.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一场针对封建社会的精神上的反叛运动,提倡理性、科学、自由和人道主义思想。

2.华丽风格:18世纪一种精美而文雅的艺术风格,音乐家们用它来指一种主调音乐的风格。

3.《女仆做夫人》: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创作的幕间剧,包含了很多意大利喜歌剧的典型特征。 4.歌唱剧:自16世纪以来德国喜歌剧的类型,18世纪德国歌唱剧最早的例子是对英国民谣剧和法国喜歌剧的改编之作。

5.约翰·施塔米兹:18世纪曼海姆乐派的创立者,在其交响乐创作中首次使用了对比性的副部主题,用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还增加了更快的第四乐章。 三、选择题 1.A 2.D 3.BC 4.D

第十二章 海顿与莫扎特

一、问答题

1.简述海顿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创作。

交响曲:海顿共作有104首交响曲。(1)早期:最早的几部还是三乐章的,还有巴罗克的遗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小步舞曲后增加终曲乐章,形成四乐章结构。(2)中期:1768至1774年创作的交响曲代表了他的成熟风格。1774至1788年的交响曲中激情和实验性减少了,对乐队的处理更加老练并注入一些

喜歌剧的精神。(3)晚期:18世纪90年代创作的的12首伦敦交响曲(第93至104)是他的创作顶峰,这些作品规模更大,配器更辉煌,和声更大胆,旋律更优美,节奏也更有张力。

弦乐四重奏:海顿共作有68首弦乐四重奏。(1)早期:受维也纳小夜曲和嬉游曲的影响,有华丽风格的特点。(2)中期:1770年左右海顿的四重奏达到成熟,形成与交响曲相同的四个乐章的格式,节奏多变,主题扩张,展开部组织得很好,大提琴开始被作为一种旋律和独奏乐器,对位也变得更加重要,有些小步舞曲变成“谐谑曲”。(3)晚期:属于海顿四重奏创作的巅峰之作,继续运用单主题的第一乐章,和声更扩展,半音和转调增多,四个乐器更加平等,严肃与欢快的因素并列。 2.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的创作特征和代表作品。

(1)器乐作品:a.室内乐: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是成熟的古典风格杰作,运用了持续的主题发展和大量的对位织体,并让四个乐器的对话更加平等;另有两首弦乐五重奏和一首单簧管五重奏。b.交响曲:维也纳时期莫扎特作有6首交响曲,都比以前的交响曲更长、更复杂,木管乐器的声部更加精致,运用更复杂的对位手法,半音化的运用增多,终曲乐章也变得更加宏伟,其中最后三首交响曲(第39、40、41)代表了他音乐创作的三个基本方面。c.协奏曲: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了17首钢琴协奏曲,把技巧的展示、易解的旋律和复杂而精致的对位融合在一起,第一乐章常使用双呈示部和写下来的华彩乐段。 (2)歌剧:莫扎特最优秀的歌剧是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包括三部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唐·乔万尼》《女人心》,一部正歌剧《蒂多的仁慈》,两部德语歌剧《后宫诱逃》和《魔笛》。这些歌剧的特征是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巧妙刻画,旋律的优美,配器的精致,戏剧布局的无懈可击,曲式的严谨,以及对重唱的熟练运用。

莫扎特的绝笔之作是《安魂曲》,为合唱和管弦乐队而作。 二、名词解释

1.三声中部:在典型结构为aba—cdc—aba的曲式中,中间的部分叫三声中部,比两端短,配器较轻,通常在平行调上。

2.双呈示部:乐章中使用两个呈示部的曲式形式,一个由乐队演奏,主题和副题始终保持在主调上,另一个由独奏乐器演奏,副题转入属调。

3.《伦敦交响曲》:18世纪90年代由海顿创作,共12首,是海顿交响乐创作的顶峰。

4.华彩乐段:在协奏曲乐章末尾处,乐队暂停演奏,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的扩展段落,最初由独奏者即兴演奏,后来作曲家也开始写作。

5.《魔笛》: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德语歌剧,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第一部伟大的德语歌剧。 三、选择题

1.A 2.A 3.C 4.C 5.A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

二、名词解释1.众赞歌:德国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教会的赞美诗。2.拉索: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重要作曲家,生前出版作品数量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位作曲家,其经文歌特别受到人们的称赞。3.《马采鲁斯教皇弥撒》:16世纪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创作的弥撒曲。4.坎佐纳:一种最早的器乐作品,出现于1520年代,最初由法国尚松移植或改编,自由写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h6m149rni0cqsi0v4v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