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职数学教研活动
数学公开课教案
----------------------------------------------------------------------------------------------------------------------------------------------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d、n中的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树立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道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二. 情景引入
1Tom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有yes,no,you,me,he5个。他决定从今天○
起每天背起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45,……(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995个?)
2Linda很喜欢画画,可总是画不好排成一列的柱子的透视图,老师启发她:第一根柱子100mm,○
第二根90mm,第三根80mm,第四根70mm,……(你能帮Linda总结一下规律吗?)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
15,15,25,35,45,……和○2100,90,80,70,……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三. 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1) 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2) 若数列为等差数列,d为公差,则,即,
(3)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2,公差为-5,试写出这个数列的第2项到第5项。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四. 例题讲解:
例1、 求等差数列 -1,5,11,17.……的第50项。
解:
例2、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求首项
解:
例3、 小明,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的爷爷三个人的年龄恰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他们三人的年龄之
和为120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的年龄的4倍还多5岁,求他们祖孙三人的年龄。 解:略。
例4、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2cm,最低一级宽慰96cm,中间还有7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略。
五. 课堂练习:
1、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第15项。 2、在等差数列数列中,,求与公差d。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六. 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其次要理解等差
数列通项公式,并掌握其基本应用。 七. 课外作业:同步练,P2,6.2节
中职数学《等差数列》公开课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