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八章_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案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案例1、浙江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所有制经济结构是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变化的。到2002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54.8%,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扩大出口、促进投资、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浙江省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与特点

2002年浙江省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2%,其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3%和21.9%;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的比重分别为47.1%和7.7%。

1.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较高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4271.76亿元,占54.8%。在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主要省市中,浙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上海等省市。而且,浙江的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最高。2002年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江苏、山东、上海高出18.8、18和38.1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规模不大

在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1%,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85.9%;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为604.12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14.1%,表明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

3.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目前除了少数垄断性行业和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领域更为集中。200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8.9%,特别是在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到70.6%;在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则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业,比重分别占65%与45.5%。2002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占64.2%,其中工业占59.2%,第三产业占30.5%,第一产业仅占5.3%。

4.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公共服务领域和工业中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及垄断性经营行业,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45.2%,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3%。从国有经济增加值的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占71.4%,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占25.6%,两者之和占到国有经济的97%。在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公共服务行业。在工业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已经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垄断性行业。如,2002年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中,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床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1个行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1%。 5.集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业、建筑业及传统的服务业中

在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集体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从各行业增加值的所有制构成看,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67.1%;第二产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18.2%,其中工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16.4%,建筑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33.9%;

1

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16.6%。在第三产业中,集体经济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占24%。从集体经济增加值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占27.3%,第二产业占42.4%,第三产业占30.4%。 二、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2002年国有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1年上升1.5个百分点。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主要是由工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服务业中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上升拉动的。2002年工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服务业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3.0%、52.4%和58.5%,分别比上年上升0.7、4.4和2个百分点。 2.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下降明显

2002年浙江省集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集体经济比重下降比较明显的行业有工业、建筑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这些行业增加值总量中,集体经济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分别比2001年下降5.1、2.5、7.0和4.6个百分点。从相关统计指标来看,这些行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数和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均明显下降。2002年与2001年相比,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单位数减少了238家,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下降15.7%和13.5%,资产总值下降16.1%,利税总额下降48.5%。 3.个体私营经济增长迅速,所占比重上升明显

个体私营经济是浙江省各种所有制中创造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所有制形式。2002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增加值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9%,大大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43.5%上升到47.1%,上升了3.6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行业有批零贸易餐饮业、工业和建筑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增加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62.5%、58.5%和52.2%,分别比2001年上升7.8、2.5和15.3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均已过半,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在各自行业中占居主导地位,而且也是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的主要集中点,这三大行业的个体私营经济占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的80.4%。因此,他们的较快发展成为带动全省个体私营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因。

案例2、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经典微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翻了六番多;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翻了六番多。其中,民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5%,在工商业中占98%,在上交税收中占80%。今天的温州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温州民营经济从起步到发展壮大,是在曲折中前进,在争论中发展,在探索中壮大。其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家庭企业为普遍形式的起始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中央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政策指导下,素有商业精神和商品意识的温州人,面对人多地少!国有和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开始积极寻找启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于是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企业便异军突起,遍地开花。1980年底,仅市区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就有1844户;至1985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即达130437户。伴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兴起,区域性的产销基地即

2

专业市场随之发展起来,早期文明遐迩的有桥头镇的纽扣市场!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这一阶段的温州民营经济,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家庭企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和小城镇为依托,以购销员为纽带的小商品大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温州民营经济经过一段家庭企业原始发展,开始走上联合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道路。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趋烈,单个家庭企业在很多方面已难以抗击市场风险,需要几个家庭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经济合作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面对当时姓“社”姓“资”争论,以及由此招来的温州已不是社会主义的种种非议和巨大压力,温州市委市政府从1987年相继出台了8个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文件,规定两个以上投资者(即股东下限为2人)组建的企业都属于股份合作范畴,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力支持家庭企业通过合伙或合作的形式,联合发展股份合作企业。温州的民营经济由此进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温州也一举成为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1993年,温州股份合作企业达到36887家。至此,温州的民营经济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形式的发展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的召开,以及公司制条例和公司法的先后出台,温州的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脱胎于家庭企业,在股本结构上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显然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对股份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和改革已成为必然。在实施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温州着力对众多民营股份合作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制企业替代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成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代表形式。至2001年,全市公司制企业发展到20543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公司还以资本或品牌为纽带,联合一批中小企业组建了企业集团,如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的演变,是温州民营经济在制度结构上从非正规制约向正规制约的进一步创新,为温州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孕育了条件。

温州民营经济从第一家个体工商户诞生起到今天,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温州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必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因,用当地干部群众总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温州民营经济是放出来、逼出来、创出来和扶出来的。

温州民营经济是放出来的。回顾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前进,都源于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它滥觞于改革开放初期党对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鼓励和扶持,弱冠于党的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勃发在党的十三大对私营经济的定位,壮大在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明确,成熟于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温州民营经济是逼出来的。温州当初发展民营经济,并非对民营经济有清晰深刻认识的自觉行动,而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当时温州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0.153亩),交通落后(没有铁路、航空),自然资源贫乏(矿产资源几乎没有),国家投资较少(1949年到1978年仅有5159亿元),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温州人认识到,要尽快摆脱贫困,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探索!寻找!

温州民营经济是创出来的。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在发展民营经济中一马当先,不断创新,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份个体私人工商执照,全国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全国第一份私营企业管理条例,全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人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时移势易,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率先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进行民营企业

3

89l5y3l98o4m0xd0pdy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