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净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净 瓶

□李智英

【摘 要】@@ 净瓶,梵语军持,又作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指以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造,用以容水供饮用或洗濯的器皿,是比丘十八物之一.在佛家世界,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叫比丘.比丘游历四方,研习佛法,靠乞食为生.按照佛家规定,大乘比丘游方时必须要随身携带十八种用具,即\比丘十八物\净瓶是其中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 【期刊名称】收藏家

【年(卷),期】2011(000)008 【总页数】6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origin, evolution, shape and usage of Kalasa.

净瓶,梵语军持,又作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指以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造,用以容水供饮用或洗濯的器皿,是比丘十八物之一。在佛家世界,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叫比丘。比丘游历四方,研习佛法,靠乞食为生。按照佛家规定,大乘比丘游方时必须要随身携带十八种用具,即“比丘十八物”,净瓶是其中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辞海中对其解释是:僧人游历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等。实际上,从佛学的角度探究,净瓶的使用更多地符合了“不杀生”的佛教戒条。《祖庭事苑》云:“净瓶,《四分律》云:‘有比丘遇无水处,水或有虫,渴杀。佛知制戒,令持触净二瓶,以护命故。’”由此可知,以净瓶自带用水既可以维持自我生存,又可以防止“渴杀”。从礼仪、卫生等角度出发,净瓶又有触、净之分。《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曾如此描述:“凡水分

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用。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但当净瓶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这种区别就不那么明显了,尤其是净瓶的功用日益世俗化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净触之分了,大多数金属材质的净瓶都未必是触瓶。

作为一种佛家用品,净瓶早就存在。早在399年,晋代法显为求佛法,游历30多个国家,在其所著《佛国记》一书中曾提到净瓶,并说:“凡船中搭客,或者每人至少应当携带一个,以为船主每日分配淡水之用,因水为长途航海者之生命线。”可见早在晋代,印度、东南亚等国已将净瓶日用化了、普及化了,而伴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与兴盛,净瓶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瓶类之一。现已见最早的实物应该是1975年江西新建县出土的隋代青瓷象首净瓶。该瓶造型端庄,盂口微敛,束长颈,中有轮状突起,腹部浑圆,圆饼足内凹,肩部塑有一短粗象首流,流口向上。整体釉色青中泛黄,表面有细碎的自然开片,装饰别致。而净瓶的形象在南北朝的一些佛教造像与壁画中就已经出现,如南北朝姚进造观音铜像中,赤足站于方形高足座上的佛像左手所持的就是净瓶。 当净瓶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其造型与功用也就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即是以此为核心,具体分析净瓶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变化。

净瓶的造型及变化

关于净瓶的原始造型,6世纪巡游印度的中国僧人义净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过详细记载,他这样写道:“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傍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斯之二穴恐虫尘入。或可着盖。或以竹木。

或将布叶而裹塞之。”从中可知与形似的瓶类相比,净瓶的特殊之处在于:长颈,颈中突有一轮状突起,肩腹之间有流,腹部浑圆善纳,无柄。虽然如此,我国净瓶的造型却是变化多端的,甚至还有很多不同的称呼,让人眼花缭乱,如军持、藏草瓶、贲巴壶等,甚至也有将其混淆为注壶、执壶、花瓶等相似物。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可将其造型的典型特点与功用结合来确定某器是否净瓶,其中最重要的不外乎无柄,长颈有宽棱,与佛家有关等。至于流不一定必备,因为在我国净瓶虽多不分净触,却有着单口、双口之别。

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土的单口净瓶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此后盛传于明清,因多用于礼佛陈设,也称藏草瓶。清代官窑生产的“贲巴瓶”实际上是无流的贲巴壶,也是单口净瓶的一种。贲巴是藏语音译,梵音原译即“军持”,也就是净瓶。单口净瓶的造型经数代更替,有着明显的演变规律。一是颈部轮状突起的位置逐渐下移,隋唐五代接近口部,直到清代更近于肩部。二是净瓶腹部造型的明显变化,由最早的浑圆向卵圆形、长圆形甚至扁圆形发展。此外下腹及足部也有些许变化,宋代已有凤尾式的造型,胫部急收外撇至底,使得器型修长而富于变化,同时又增加了容器的稳定性、实用性。发现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唐代越窑秘色八棱净瓶就是一件经典的单口净瓶。此瓶单口呈圆形,颈长未有轮状突起,腹部浑圆,圈足较大利于陈设。装饰简洁,仅在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又因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被称为八棱净瓶。

与单口净瓶相比,我国的双口净瓶数量更多,艺术造诣也更丰厚,其造型同样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隋唐五代时期,各窑生产的双口净瓶虽然在形体上有比较大的区别,但大多保持了净瓶的原貌。腹部浑圆,颈细而上部有明显轮状突起。口较小,一般无盖,使用时用竹木等塞口。流短而粗,多呈垂直向

净瓶

净瓶□李智英【摘要】@@净瓶,梵语军持,又作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指以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造,用以容水供饮用或洗濯的器皿,是比丘十八物之一.在佛家世界,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叫比丘.比丘游历四方,研习佛法,靠乞食为生.按照佛家规定,大乘比丘游方时必须要随身携带十八种用具,即\比丘十八物\净瓶是其中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期刊名称】收藏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6hs55dio44p5c1cp2i5zpak1cssx00d9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