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时,看重薪水还是专业对口?
如何对待文理分科?
妈妈做的哪些事对你产生了很大影响?
你眼中的“90后”是什么样的?
喜欢哪个歌星?
爷爷什么时候生日?
奥巴马访华,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奥巴马访华凸显中美关系新定位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今天上午胡锦涛主席为奥巴马总统举行欢迎仪式并进行正式会谈。中午,两国领导人会见了记者,分别阐述会谈成果。胡锦涛指出双方就发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谈是坦诚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
这次会谈涉及的话题涵盖双边关系、地区问题和全球问题三大方面。经济、安全、气候变化是中美元首会谈的重要议题。胡锦涛主席同时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今天中美最高领导人北京握手,并不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首次会晤。早在今年4月1号伦敦G20峰会(20国领导人金融峰会),中美领导人就进行了会晤。当时两国领导人为中美关系确立定位,也就是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关系。
11月17日这次会晤,因奥巴马总统打破陈规,上任不到一年访华而显得与众不同。美国CNBC电视网特约评论员库恩博士指出,美国总统上任第一年访问中国已10多年没有过。奥巴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美中关系重要性,从奥巴马言论及日程安排上都体现出中国是奥巴马亚洲之行重点。
专家对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最重要关键词是共识。共识包括战略层面和全局层面,也包括14个具体领域。在中美两国建交三十年之际,奥巴马总统访华给中美关系带来积极而深远影响。(焦点访谈)
如何看待自主招生
上海三大中学校长如何看待自主招生(2009-01-18 08:27:05)
梦里江河引言:
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是社会公认的上海市三大名牌中学,也是全国一流的名牌中学。三大中学校长近日撰写了如何看待高校自主招生的文章,梦里江河特将其转贴于此,供基础教育阶段的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参考。三篇文章标题如下:
■何晓文(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唯分数论”遭遇挑战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学校个性发展受到激励 ■谢应平(复旦附中校长):特长生多了用武之地
“唯分数论”遭遇挑战
■何晓文(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
●自主招生给了大学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力,也给了考生不凭书面成绩而凭综合实力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
●高校自主招生带来的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哪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得好一点,它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高校自主招生,顾名思义,是各所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设定入学标准,自己组织测试来选拔适合在自己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更多地体现了学校的意愿,打破了传统高招的“唯分数论”,特别是中国一流名校的自主招生,强调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促进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其积极意义正在逐步显现。诚然,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考试的具体时间安排、部分试题的设计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推敲和改进。但就总体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给了大学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力,给了考生一次不凭书面成绩而凭综合实力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因此受到学校、考生和家长等社会各方的欢迎。
“唯分数论”的一元选拔标准被打破
高校招生工作实际上是招生院校与考生之间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现行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体制中,双向选择的唯一依据是考分,尽管这是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公平标准,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由于分数优先,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出于孩子升学、学
校声誉的考虑,竭尽全力应对考试,以提高分数为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甚至不惜以降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大打疲劳战。
当然,熟能生巧,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对于提高卷面成绩确能奏效。但是,考分能否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呢?显然不能。现在高校自主招生不唯分数就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推进。
与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相比,高校自主招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二是更加注重高校特色与学生特长的匹配。为了把最具潜质的学生挑选出来,高校比以往更加重视中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的推荐意见。在中学推荐的基础上再由高校作进一步考查。除了笔试,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面试环节,有的高校还增设小组讨论,让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
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至少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八种智能。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现行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而且仅为书面语言智能,基本不涉及人际智能、空间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现代社会生活必需、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智能,因而它的局限和不足十分明显。而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它并不过分看重考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着重考查的是创新潜质、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尤其是小组讨论环节的设置,使那些思维活跃、观点新颖且具有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高校自主招生这一举措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向,应当坚持下去。
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
高校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一项改革,促进了普通高中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传统的重点中学或非重点中学,还是现在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非实验性示
范性高中,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高校自主招生带来的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哪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得好一点,哪所学校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普通高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学校特色。我校坚持数年的“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即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100%的学生做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100%的学生选修学校课程,100%的学生动手做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高校的欢迎,这更坚定了我们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教育理念。
学校个性发展受到激励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
●高校必须探索科学选拔生源的规律性元素,在自主招生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选拔形式灵活化上做足文章
●大学的个性在自主招生中的充分显现,将推进基础教育努力思考如何办出学校特色
新年伊始,全国各大知名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再次拉开序幕。获教育部批准的自主招生高校由最初的22所增加到如今的76所,招生比率不断扩大,招考专业更为全面,考试程序日趋成熟。然而,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破冰之履”,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探索、研究、突破、提升。
从学校层面推进高校招生体制改革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