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也都有远离故乡、漂泊江湖之时,这便难免乡情汹涌。王维惦记故园窗前一枝梅花是否开放,思绪漂浮,感慨万千;李白感念故乡流水万里相送,形影相随,情意绵绵;王之涣横笛吹奏幽幽《杨柳曲》,心生愁怨,迁怒春风。游子思乡,乡情如海,游子怀旧,旧念漫天。岑参随军奔波,辗转南北,有感时局动荡,怀想亲朋好友,遂和泪带血,饱蘸情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1

3、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①描写边塞奇特风景。②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③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④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⑶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代表作有“______”和“______”等。

2

⑶岑参,唐代__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与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岑参( )( ) 强( ) 傍(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⑵强( )欲登高去 .

⑶遥怜( )故园菊,应傍( )战场开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3、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3

4、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5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炼字角度加以简析。

6、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课堂总结 1、板书设计

2、主旨归纳

3、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盛唐边塞诗?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

4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⑴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预习《夜上受降城闻笛》

参考答案

三、1、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⑴山岛竦峙⑵我寄愁心与明月⑶风正一帆悬⑷枯藤老树昏鸦⑸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3、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⑷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⑴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⑵子美 杜工部 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 三吏 三别⑶边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5、cén shēn qiǎng bàng 五、1、⑴故乡⑵可怜⑶靠近

2、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六、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等。

2、“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学习难点】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学习时间】1课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6239fy1o6cyp27lz4y3h0qq02ukg01bz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