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送别诗鉴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吟唱诗歌。学会初步鉴赏送别诗。 过程与方法:了解诗歌的节奏技巧,反复诵读、歌唱,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唱,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
通过反复吟唱,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勃打腹稿的故事引入,(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位诗人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2、回顾关于律诗的节奏。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1)五言“二三”或“二二一、二一二”
(2)七言“四三”或“二二一二、二二二一” 3、吟唱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学生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学生反复唱读,再配主旋律伴奏唱本诗。
4、通过分析本诗及根据课本诗词赏析部分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诗中王勃在 (地点)送别 (谁),友人去 (地点), (做什么)。 (2)首联中哪个字用得精妙,为什么?(望) (3)从颔联中得知他们的共同身份是什么?
(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三、拓展:
(一)送别诗常用意象: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二)送别诗的风格类型: 1、哀伤凄婉 2、豁达豪迈 四、练习(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 《山中送别》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五、课堂小结:
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 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雅。
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而又满怀诗意; 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而又傲然挺立。 朋友不是书,但比书更绚丽; 朋友不是歌,但比歌更动听。
六、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积 极向抛 伤感情绪
上唱 离别之歌
的克 空间阻隔
力消 孤独孤闷
量扫 千古愁云
七、教学反思:
很高兴选择了一首诗作为录课素材,因为是选读诗的缘故,我对本节课的热爱又增了几分。因为最近刚讲过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中的唱诗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唱一唱呢?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诗初步探知送别诗。本节课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时铺垫做得不足,以致学生对两人离别的情感体会平面化了,并没有立体起来。
长安和五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一个充满生机,一个满目荒凉;一个春意盎然,一个却黄沙满天;课堂中我虽然做了一些对资料的补充,但是仍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学生不能体会出王勃和杜少府的离别其实是一种生离死别,王勃对友人的情感是留恋、牵挂、担忧、祝福的复杂情绪。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赛课导学案_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