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

引言: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CD分子就是细胞表面的很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之所以被叫做分化群是因而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细胞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CD分子起关键的选择性作用,是作为抗原的存在。目前发现的有大约250种,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都很重要。

正文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 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之外,还表达在 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白细胞分化抗原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 糖基磷脂酰肌醇连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根据人白细胞分化抗原胞膜外区结构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家族(family)或超家族(superfamily),常见的有: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整合素家族、C型凝集素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等。 二.CD分子

CD分子是白细胞分化抗原。80年代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

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在许多场合下,抗体及其识别的相应抗原都用同一个CD序号。 1.概念:

CD分子是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 、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2.命名:

CD分子是用单抗识别、归类而命名,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粘附分子组,因此大部分粘附分子已有CD的编号,但也有部分粘附分子尚无CD编号。粘附分子是以粘附功能来归类,粘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的命名。CD的编号已从CD1命名至CD247 (2000年6月 ),2004年12月 第8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学术会命名CD分子到CD339 。T细胞的主要CD分子:CD2,3,4,8,28, CD40L (CD154), CTLA-4(CD152)。B细胞的主要CD分子:CD19,20,21,40,79a, 79b,80,86。 3.CD分子的作用:

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CD2:T,NK;SRBC受体,结合LFA-3,黏附激活;CD3:T;传递激活信号;CD4:T;HIV受体,结合MHC-II,黏附及信号传导;CD8:T;结合MHC-I,黏附及信号传导;CD28:T;结合B7,协同刺激;CD152:即CTLA-4;活化的T;结合B7,抑制活化。

参与B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CD19:IgSF;前B成熟B;调节活化发育。CD21:静止成熟B,DC;调节活化发育,EBVR。CD40:TNFRSF;APC;调节增殖分化。CD79:异源二聚体;成熟B细胞;信号转导。CD80/86:IgSF;APC;协同刺激信号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CD64:即FcγRI;APC;高亲和;ADCC,清除IC。CD32:即FcγRⅡ;APC等:低亲和;调理作用。CD16:即FcγRⅢ;吞噬细胞;低亲和;ADCC,调理作用。FcεRI:四肽;肥大、嗜碱;高亲和;I型超敏反应。CD23:FcεRⅡ;B,单核细胞;低亲和;调节IgE。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CD64:即FcγRI;APC;高亲和;ADCC,清除IC。CD32:即FcγRⅡAPC等:低亲和;调理作用。CD16:即FcγRⅢ;吞噬细胞;低亲和;

ADCC,调理。FcεRI:四肽;肥大、嗜碱;高亲和;I型超敏反应。CD23:FcεRⅡ;B,单核细胞;低亲和;调节IgE

阐明发病机制:CD4与AIDS;CD18与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CD3: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CD3分子由γ、δ、ε、

δ和ε五种链组成。CD3γ、δ和ε链均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跨膜区通过带负电的氨基酸与TCRαβ或TCRγδ链跨膜区带正电氨基酸形成盐桥,使之稳定形成TCR/CD3复合物。CD3ε和δ链结构相似,胞膜外区很短,由半胱氨酸形成链间二硫键,组成δδ同源二聚体或δε异源二聚体。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结构,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活化有关激酶,传递TCR/CD3介导的活化途径的信号。

CD4: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成员,共有4个IgSF结构域,CD4分子的第一、二个结构域可与MHCⅡ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第一个V样结构域是艾滋病毒(HIV)的受体,与HIV gp120相结合。

CD4是T细胞

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通过胞膜外区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达的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及其 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CD8:CD8分子是由α、β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胞膜外区结构均属IgSF。α链V样区与MHC I类分子非多态的α3区域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相连,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传递。CD8也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可以增强TCR与相应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

CD40L:又称CD154,属于TNF超家族成员,以三聚体形式结合CD40分子。人CD40L主要表达在活化CD4+ T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γδ T细胞。CD40L结合到B细胞表面CD40产生的信 号,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CD40:CD40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胞膜 外区为富含半胱氨酸重复序列。CD40表达于成熟B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淋巴样并指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T细胞上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是诱导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和生发中心形成的必需条件。

CD2:LFA-2,即绵羊红细胞受体;与LFA-3结合,结构分为四部分,分布在所有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引言: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CD分子就是细胞表面的很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之所以被叫做分化群是因而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细胞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CD分子起关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lrxt1ozca8qp211380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