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电站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使得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等各类信息数据不断增加,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相适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物联网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以探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与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应用
目前安全管理同信息化、智能化管控的融合还在初步探索发展阶段,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安全监督管理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目前在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沂蒙电站)负责建设期安全咨询工作,本文以沂蒙电站基建智能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中收集的相关数据用做参考。
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境内,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MW,安装4台300MW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额定水头375m,设计年发电量20.08亿kWh,年抽水用电量26.77亿kWh。工程动态总投资73.70亿元,静态投资为57.64亿元,为大(1)型一等工程,工程总工期78个月。抽水蓄能工程建设存在专业类型多、分布广、参建方单位多、协调管理工作难、施工周期长等工程建设特点,使得工程建设标准化难以落地实施、过程信息数据采集工作量繁重、精细化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受到各种复杂条件限制,很多施工管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缺乏智能化管控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做好安全工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陈旧的安全管理模式与新兴的管理模式相比优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新兴的安全管理模式结合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其快速、准确、便捷、高效、灵活等特点正逐步成为安全管理的得力工具,沂蒙电站自2016年逐步开始引入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
2017年进入试用阶段,至2018年大面积推广使用,平台分为人员设备动态管理和安全管理。 一、人员设备动态管理
目前沂蒙电站正处在主体建设高峰期,有施工及管理人员约1200人。重型自卸车120余台,挖掘机30余台、装载机20余台、振动碾20余台,空压机30台,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人员进场后需提供相关资料(包括身份信息、相关证件资质、体检报告、基本工作经历等),经审查合格后进行三级教育,三级教育培训完成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统一发放胸卡,经岗前交底后根据岗位及工作需要进入相应班组作业;各类设备、设施及车辆进场后,需报送相关资料证件,经检查合格后同意进场投入使用。安全管理及物资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制作人员台帐、设备、设施台账、车辆信息台帐等,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同时还要制作场内专用设备设施编号,便于在施工中进行识别。由于车辆、人员及各类设备、设施较多,现场使用的纸质台帐内容不便于检索查找,即便是电子版台帐,通过Word、Excel的筛选工具可以进行筛选查找,但因内业管理人员对现场了解程度有限,现场管理人员使用台账不便,不能把资料和现场实际有机结合,现场发现的问题需进行台账查询后方可确认相关信息,缺少时效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这便是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而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的人员设备动态管理模块通过手机app将现场与资料有效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化管控系统,各项资料及台帐均可通过电脑端或手机app(电脑端与手机app互通)录入到智能管控系统当中,包括人员、车辆、设备的信息采集、制证、证件到期提醒及人员退场手续办理,并通过手机端app扫描人员、设备、车辆等二维码查看信息,系统便会自动识别二维码并在app端显示相关信息。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工种、入场培训情况等信息,人员退场后可通过系统设置为已退场;设备信息也是通过扫描设备二次编码,识别该设备名称、所属单位、入场时间等基本情况。此外app所还设有车辆年检到期提醒、车险到期提醒、设备证件到期提醒及保养到期提醒功能,在各项规定动作到期前给与提醒,确保不出现漏检、漏保等问题。智能管控系统还设有手机端扫描记录,能轻松调取每日扫描记录及检查情况。目前沂蒙电站工区基本被4G网络覆盖,现场管理人员(不限于安全管理人员)均可通过app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将工程建设中人员、车辆、特种设备资源及时进行管理及排查,并对各类违章问题及时发现、反馈,及时进行整改和意见批复,提高工作效率,为现场沟通提供平台,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二、安全巡检及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生产检查主要分为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专业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及职工代表不定期安全巡查。
传统的安全检查模式主要是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规定或工作计划展开各项工作,在现场排查发现隐患、记录隐患,制作并发布书面整改通知单,均依靠手工操作记录在纸质文本上,效率低下,极大地耗费人力资源,其中还包括文件撰稿、核稿、校对、会签、签发、编号、盖章、登记、发文定稿和存本归档等多道工序,整改完成后由该通知单发起人组织复验,通过正式文函进行闭合,来实现整个PDCA循环。文件流转程序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文件本身的文字处理过程中。这样因程序繁琐,往往通过口头通知的方式督促整改,整改力度较差,且不能留下有效记录,若通过流程走正式程序督促整改,则需要制作大量的资料,工作强度大,安全检查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更新,延长检查报送时间和后续问题处理时间,数据信息滞后,不能第一时间反馈现场信息。
依据年度检查计划沂蒙电站每周都要开展1次周安全检查,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及安全管理状况适当调整检查主题,每月开展1次月度检查考核,每季度开展1次季度检查考核,同时日常工作中还有各类巡视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性检查等等,2020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共计开展周检查(专项检查)18次,检查出各类问题216条;月检查6次,检查出各类问题253条;其他各项检查共计发出整改通知单48份,开具安全履约管理考核单53张,以上所检查出的每一条问题都需要现场实际落实,然后将整改文件闭合存档,工作量大,笔者为方便管理及查阅,像大部分工程管理者一样,建立了一个详尽的台帐,台账内容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问题简述、检查问题数量、所属项目部、需整闭合期限及整改闭合情况,目前所建立台帐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存在一些如下弊端,台账录入繁琐,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准备安全台账来支撑安全标准化的开展(为方便台账使用,就需要将台账尽可能作细,便于查阅);台帐需由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出现变动会带来一定的不便,还可能因人员的理解水平不同,导致执行过程出现偏差;因台帐分类方法各不相同,故只能满足日常查询、统计,不能对具体隐患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将变的更加繁重,各类隐患排查及日常检查数据不断增加,传统形势下的管理模式承载力已不能满足安全管理实际需求,但基建智能管控系统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安全检查对于工程现场施工控制难,信息数据采集及发布不及时、工作资料多、计算量大、汇总困难等问题,基建智能管控系统将文件纸质版
流程导入到系统当中,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所属标段及所属类型分类上传,并附有照片,上传完成后可设置整改时限,整改要求及整改责任人,并经app由监理安全管理人员及分管领导、总监等审核,通过审核后发布到相关项目部,相关项目部通过app组织整改,现场负责人整改完成后将整改资料上传至app相应板块,再经由严谨的审核流程,并最终反馈至检查人,由检查发起人进行复查验收,是否同意整改情况可通过app进行确认或者驳回,整改完成后自动生成台帐,通过手机端app可在有4G网络或者WiFi的任何地方进行所检查问题的上传、查阅、复检、审核、验收等,所有上传的隐患随流程均会通过app对相关人员的进行提醒,所查问题整改时限明确,已到整改时限未完成整改的,系统会自动在app上进行通报,所有人员可查看到相关消息,摒弃了传统的人海战术“人盯人”模式,不再需要专人去反复查阅台账进行确认并督促,安全管理的整个PDCA循环通过app得以实现,固化了业务流程,实现安全检查的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杜绝人情干扰;App所设置的统计分析模块则更好的解决了传统台帐检查分类困难的问题,简化了统计手段,提高了效率,可针对同一标段不同数据类型进行相互比较,也可以对同一隐患类型进行趋势分析,可以按照时间段、标段、检查问题类型、整改率等不同角度进行筛选,有利于总结、沉淀管理经验,提高数据利用率,通过信息共享还能形成知识库,例如:我们可以筛选某一标段高处作业在某一时间段的违章数量,也可筛选某项目部某一时间段施工用电的违章数量总数,有了这个统计数据,便能和安全管理人员所熟知的“海因里希法则”有机结合,通过对隐患及违章数量统计表的分析,可以科学、准确、有针对性的调整安全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安全管理重心,纠正偏差,遏制事故发生。 三、拓展应用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网络,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与市,区县、局安全生产机构建立一个连接,形成一个上下联系方便、动态分享、动态管理、动态监督的网络。可以最大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可与安全生产监督局的及时联系,实时接收到所属区域的安全相关信息,如安全事故发生的事件,可以及时从其他单位的教训中及时采职防范行动。相关安全的通知与安全培训信息可可以被及时沟通到单位,方便安排。还有一些强化安全的宣传活动,如面向区域的企业安全注产管理奖励项目和交流活动等信息等都可以从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获得。研究开发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和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单位还可以根据国家和企业的安全分析,对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逐步研究开发安全隐患监控系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并配合应急响应,多合部门联动协调。 四、结语
安全管理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正在不断壮大,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整体应用水平不高而且企业之间差距很大、标准化程度低、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缺乏政策和安全支持等。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上的不足看手。其中,关于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必要地,可以是政府力主、企业共担、适明公开的方式。自上至下宣传扶持,给予单位政策、技木、开发、培训、应用、交流上的支持。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建立和标准化步伐。实现信息技术为安全生产管理所用,让这种结合产生最大的共赢。
安全管理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还在不断发展进步,沂蒙电站即将引入的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化软件,是对安全培训授课及受教育人员考核专门设置的,安全培训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综合素质,有利于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并大幅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目前沂蒙电站教育培训智能管理系统还处在信息采集、题库录入的初期阶段,不久便会投入使用。随着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像安全法规、安全标准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和事故管理及汇报信息化等安全生产标准化十三个要素将会全部融入到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统当中,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带来的将会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就像远古人类第一次学会用火、像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像工业革命等等所带来的变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智能化管控平
台有着巨大的信息承载力,使无纸化办公也可得以实现,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基础,形成高效有组织的网络体系,以此产生的“安全管理工具”,对安全行业的未来带来深刻的影响。责任在肩,科技兴安,唯有提高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好新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探索出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安全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敏,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现代职业安全,2018,201期:71~72.
[2]泰勒?布拉格 史蒂夫?路德维格 郁振山,物联网与职业安全,现代职业安全2018,203期:44~46.
沂蒙电站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