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务行政管理规范
教务行政管理,是指学校教导主任协助校长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文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检查、指导等工作。它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稳定教育秩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学校的办学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㈠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编制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教学常规。
㈡协助校长合理安排教学力量。
㈢指导教研组、年级组做好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总结。 ㈣负责教师培训的组织工作。
㈤制定德育计划,落实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㈥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㈦指导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文印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㈧负责教师的日常考勤,安排调课、代课,建立健全教学档案与教师的业务档案。
㈨管理好学生的学籍,建立健全学籍档案。
二、教务行政管理的常规工作 ㈠.学期初的主要工作 1.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为了使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导处要有非常强的目标
意识开学初,教导处需认真制订教学工作计划,使全体教学工作人员了解本学期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便于大家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制订计划的要求:
首先,⑴应仔细阅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如:《上海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市教委下发的学年度《课程计划》、区教育局的年度工作意见等)、⑵区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安排、⑶学校的工作计划,使得制订出的计划既符合方针、政策与上级的要求,也能和本区本校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应将新学期的工作作为前一学期工作的继续和发展,计划的制定既要体现新学期工作的阶段性,又要保持学校工作前后的连续性。
再次,计划中目标要清晰,任务要明确,步骤要清楚,措施要具体。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要规定好目标的达成标志和检测方法。
此外,制定计划还要注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这样,制定出的计划才能被教师所接受,才能够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安排教学力量
教学计划制定好以后,需得组织教学力量去实施,这就需要教导主任协助校长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 安排教学力量的一般原则:
(1)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平时要注意通过谈话、听课等方式了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知人方能善任。)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任课尽量避免“多头”,以便教师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形成风格。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力求做到相对稳定。
(4)每个年级、每门学科在骨干力量、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通盘考虑,合理搭配。
(5)教师的合理使用和有计划地培养提高两者兼顾。
3.编排课程表
编排课程表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件大事,也是教导主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因此,教导主任要从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出发,根据市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课时,科学合理地编排好课程表。
编排课程表的一般原则:
(1)语、数、英等工具学科一般安排在上午,劳动课、周会、班队活动、体锻和科技文艺活动一般安排在下午。 (2)作业多的课和作业少的课适当搭配。 (3)脑力劳动多的课和体力消耗大的课适当搭配。 (4)除作文课外,同一学科不要连排。
(5)先排学科门类较多的高年级,后排学科门类较少的低年级。 (6)先排需要专门教室和场地的学科,后排只需普通教室的学科。 (7)先排跨年级教师的课,后排不跨年级教师的课。 (8)同年级同学科,先排老教师的课,后排新教师的课。 (9)先排需要特殊照顾教师的课,后排无须特殊照顾 教师的课。
(10)课程表应分学校总课表、班级日课表和教师日 课表。
(晚托班活动不属课程计划内容,可另外编制课外活动安排表) 4.编制校历
校历又叫学校行事历,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现,一学期制订一次。
开学初,依照学校的工作计划,将各部门、各条线的主要工作和活动安排按时间顺序分月分周逐一列出,教职工看了以后一目了然,对一学期和每月、每周的工作清清楚楚,学校的工作也就能做到忙而不乱,有条有理。 5.编制作息时间表
合理的作息制度,是使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劳动与休息,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作息时间表的制定,要遵照《小学管理规程》和《课程计划》的规定,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兼顾他们的学习、娱乐、睡眠和休息,⑴全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至多不超过6小时。⑵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⑶学校一般应在上午7时45分以后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下午5时以前放学,不得增加周教学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的课时。 根据四季变化,学校一般可安排3套作息时间表:昼长夜短的夏令时间表,昼短夜长的冬令时间表和昼夜基本平分的春秋时间表。 6.指导教师制订各类工作计划
⑴学期初,学校制订的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已将目标进行了分解,教导处要组织、指导有关部门和条线以及有关责任人及时制订好各类实施计划,如:⑴教研组计划、⑵年级组计划、⑶备课组计划、⑷业务和学历进修计划、⑸班主任计划、⑹少先队计划等。各类计划均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 7.做好本学期教学用书的供应和下学期教学用书的征订。 8.组织和指导图书馆、资料室、仪器室的工作人员准备好各种教学需用的图书、资料和仪器,随时为教学提供服务。 9.填写各类报表,并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㈡.日常主要工作 1.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
重要前提。而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因此,学校教导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便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根据市、区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教学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坚决执行与认真实施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切实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设置课程、安排课时和各项活动,严格遵守区教育局关于“四不两确保”(不按程度编班,不大面积补课,不加班加点,不随意增减课时;确保体、音、美、劳技课开设率达100%,确保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开设率达100%)的规定。 (2)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管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教学的依据,各科教师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切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不得随意增删必修科的教学内容和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小学每门学科只准使用一本经全国或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春秋两季教材征订时,必须按照市教委和新闻出版局联合下发的文件与用书目录订购学生用书。学校和教师不得为学生统一购买用书目录以外的教辅资料。 (3)教学过程的管理
● 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校应要求教师 认真执行市教研室制订的《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A.备课之前,应通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掌握、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B.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设计与精心编写每一堂课的教案。C.教案要有清晰的教学步骤。D.教学完成以后,应有教学后记。
学校应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和教案的检查、交流制度。教导处可采
教务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