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海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鼓励发展低污少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要组织实施一批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区,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试行或推广沼气工程、天然气工程、节柴灶、太阳能利用工程等,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的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大力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

(2)强化污染控制,促进种、养业废物资源化。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尤其是规模化、集约化种养项目的废物资源化利用及污染治理。采取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建沼气池等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秸秆、规模化畜禽粪便利用、农村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向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超标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倾倒、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镇)生活垃圾,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要加强控制工业、生活废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①加大禁烧执法力度,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机场、高速公路、重要铁路干线、高压输电线、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及其周边地区推行禁烧区制度,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从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开发工业利用秸秆新途径,力争使禁烧区内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②重点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控制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全面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

制定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经济技术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发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建设沼气池,提高农村

沼气普及率。采取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总量控制、限期治理、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措施,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建设,发展有机肥。促进废物资源化,从而有效解决由畜禽渔养殖业带来的污染。

③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优先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在沿海滨海地带、重点城市郊、县等重点流域、区域实行严格污水限期限量达标排放。 (3)强化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

①加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减少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危害。完善农药生产和使用的环境安全管理法规、标准,探索建立中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申报制度,加强在人口集中区、自然保护区农药使用的管理;鼓励开发和推广热带地区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生物农药,逐步使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退出主要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系列。

②加强化肥施用的环境安全管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探索不同流域、不同种植结构下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流失率及其对水污染的贡献率,制定化肥施用的环境安全控制标准;加强对农村土壤、水体的监测预警,有效防止污染产生的危害。积极发展高浓度、缓释化肥,合理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鼓励使用有机肥,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对生产、销售有机肥进行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积极推广深施、包膜、缓释、复合配方和测土施肥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流失率。

③加强农膜使用的环境安全管理,开展农膜污染现状调查,制定农膜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控制农膜严重污染地区的农膜用量;积极开发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和可降解生产技术,严格控制超薄农膜的生产和使用。

(三)海洋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海域水质优良,近岸海域以一、二类水质为主,大多数海域处于清洁状态。我省确立了做强做大海洋经济的战略,以海洋渔业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加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输业。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势必也影响了海洋与海岸带生态。

目前,我省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有:近岸海域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珊瑚礁、红树林的破坏仍然存在;海岸线后退,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海岸带防护林破碎化;海岸带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人工化等。

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污染入海直接导致近岸海域的水质下降,造成局部污染,同时沿海区域的高位池养殖带来了海洋污染海岸景观破坏,这些工农业污染使得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珊瑚礁、海岸带红树林、海防林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干扰和破坏,使得海岸侵蚀加剧,海洋生物多样性散失。由于气象灾害(风暴/台风)、洪涝和风暴潮等的影响,海洋屏障逐渐削弱,将进一步威胁我省的生态安全。

针对这些生态环境的问题的存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认真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方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是海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不公关系到我省社会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而且对保持海南的环境优势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规建设和队伍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对海洋生态缺乏应有的认识,滥采乱挖珊瑚和红树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海岸侵蚀后退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散失,特别

是近年来,海洋开发的规模的扩大,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必须严格执行《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和《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同时,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的海洋管理体系,完善对海域使用及海洋渔业环境的监管。

二是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把开展海洋环境执法监察作为保护海洋环境、履行海洋环境保护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中国海监”对我省所辖海域进行巡航监视,开展海空联合执法行动,此外,要加强海洋、环保、工商、旅游、渔业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和打击破坏珊瑚礁资源和水生动物的专项治理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对新开工建设的涉海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和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涉及珊瑚礁等敏感生态区域的项目要根据我省的有关地方法规施行了专项审核制度,使海洋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应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综合防治海洋污染和赤潮发生。

四是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应重点开展省辖海域的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和重点海域的控制性监测,对重点滨海旅游区和海水养殖区开展专项监测,通过监测,可以掌握和积累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资料,为我省科学管理海域资源、监督海洋环境奠定科学基础。同时各级海洋部门应对海洋环境异常现象和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查明影响海洋环境的原因,依法处理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保证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保护海洋生物种、遗传基因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海洋渔业资源,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潮间带、海岸湿地、河口、泻湖、上升流、海岛、深海及南海大海洋生态系统等10大海洋生态类型。同时加大对海洋保护区,尤其是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

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大洲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为促进海洋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在海洋生态的开发方面进一步进行有益的探索,继续开展和有效管理海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合理规划海洋生态旅游区,注意在开发中加强对海洋生态意识的宣传,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协调。

2、进一步规范海岸带的开发与保护

海岸带生态保护与建设区是海南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海南沿海各市县,范围包括海南岛周边海水等深线5米至海岸线的海域和从海岸线向内陆延伸10公里范围以内的地区。海岸带是海陆交界地带,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既是高生产力地区,又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在海南有60%的人口集中在海岸带地区,因此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因利益驱动,滥采乱挖和粗放型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海岸带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也带来了海岸带环境的严重破坏。

(1)科学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海岸带土地资源,实施《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滨海地带合理布局高位池养殖区,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大力发展近海深水养殖,有效控制养殖污染;严厉打击红树林和海防林的破坏,加强养育红树林和海防林。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海岛屏障---红树林、海防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规划,以更全面认识和发挥其对防止海岸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抵抗风暴潮等方面功能,从而更有利于保护海南岛的生态安全。

(2) 严格管理

“十一五”期间,严格规范管理滨海锆钛矿的开采,加强矿坑及废弃地的复垦与植被恢复,防止土地沙化。严格审批海水养虾项目,并加强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尚未履行环评手续的应限期补办,并检查环保措施有否到位。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虾塘要坚决退塘还林,对

7lbc99oy5834ka295j7z7yqpo85se700d7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