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4年精选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其迅猛发展愈为世人所关注。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却成了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结构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意识不够强,让所有的高职院校面临挑战。实践证明,建立一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提高师资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因此,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进行了研究。而本文试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进行探讨。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专业的成长是不同的概念。后者侧重不同职业形态的历史发展,而前者更强调由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的演变过程。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指高等职业学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专业理念和内在专业结构上的动态发展过程或专门化过程。从职业教育更多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个特色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社会化以及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尤为重要。

一、“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

“双师型”教师在我国还是一种新型教师,其专业化发展还处于起点阶段,不仅在高职院校中所占的数量不多,而且其理论广泛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很欠缺。.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

我们应认识到,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除应具备普通教师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外,还应突出职业教师的特殊性,尤其是作为既能进行理论课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 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提出的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目前有关其内涵界定众说不一,有“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能”说等等。但较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认识是:所谓“双师型”的职教师资可以概况为“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指“双师型”教师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其中专业技能素质、就业指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双型”教师职业素质的主要特色。“二师”是指职教教师既能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技能教学的指导。“三能”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能力素质,能进行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能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四证”是指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合格的学历证书、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

2.“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

年,教育部在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2000 作中明确提出:“工科类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具有两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的各种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或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实验室改善项目,有两篇校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可见,“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真实的生产过程和理论上的生产过程存在许多区别,理论上的生产过程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生产,而真实的生产过程却复杂的多,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获得实践经验的惟一渠道,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工作经历。

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双师型”教师除了能讲会做之外,还要具备班级管理、生产管理的知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教师应成为沟通教育与产业的纽带,“双师型”教师要集“班主任”与“车间主任”于一身,使教学、管理与科技推 广一体化。.

3.“双师型”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

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结构有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

构,强调教师应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某种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和教育学科的有关知识,在能力结构上,注重教师与他人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笔者以为,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要以这个为基础,还要拓宽其结构范围。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指导知识,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使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职业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还应体现出整合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双师型”教师进行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学习。 二、影响“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当前,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我国高职的师资建设却不尽人意,总的来说,专职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优秀教师少。有的学校虽然在表面上达到了教育部门所要求的数量,但其质量却并不那么名副其实,更多的仅仅只是拿到双证:教师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双师影响“双具体来说,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首先,职教师资来源广泛而复杂。目前,我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普通高校、职技高师毕业生,工

矿企业技术人员,职业学校留校生,兼职教师等,但由于缺乏规范的准入程序,来自各渠道的师源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还要通过非常规的做法才能进入职教队伍,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的能工巧匠时,常会遇到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优秀师源的吸纳。而兼职教师的聘用,由于缺少政策依据,常引起与其所在单位的矛盾。质量方面,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只要通过三门课程考试,而对实际教学能力的考核是个空白;一些从企业来的技术人员虽然实践能力很强,专业理论很扎实,但学科教学能力太差,难以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 其次,“双师型”教师没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性

叶澜教授提出,“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如对从业人员的聘用、解职、与专业业务相关的权力(如医生的处方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其表现形式有:专业工作者必须有专业资格证书,人职、聘用、解职有严格具体规定,专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以标志专业水平的差异,职称的晋升需经过专家评审等等。”。而关 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定,现在却还没有一套专门的资格认证体系,所持资格证书,也只能是两种或多种证书的组合。另一方面,有关本职业内部的专业问题, 缺乏自主判断权,这对于职教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 再次,教师本身的自我成长意识不强。

在从事教育职业时,教师通常会有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识与评价,

浅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4年精选文档

浅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其迅猛发展愈为世人所关注。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却成了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结构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意识不够强,让所有的高职院校面临挑战。实践证明,建立一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提高师资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因此,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l7qa45s006i8ss1c8w102tjb2iy3i014j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