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景迈:
茶区位置:景迈位于思茅市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了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园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还有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14、莽枝:
茶区位置:莽枝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革登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之地。古代这里主要都是由外地生意人来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消失了。在原始森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树茶错落其间,其中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所产茶叶,多数集中收购运到其它地区,或者由某些大厂指定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15、勐库:
茶区位置:勐库位于临沧市双江县。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很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16、曼撒
茶区位置: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以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17、巴达
茶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州孟海县西双版纳洲勐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的资源景观。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品质特点: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18、勐宋
茶区位置: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和景洪市。这里介绍的是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部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意为高山间的平坝。于大勐龙,勐宋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茶农们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近年来因为易武茶价高,民间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普洱茶18个山头特色与口感介绍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