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pH的含义。
2. 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 PH值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如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着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它符合化学平衡的一切特征。
【分析】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CH3COOH CH3COO—+ H+。
【提问】上述v-t图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讲解】电离平衡时:v (离子化=v (分子化> 0;溶液中的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板书】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2、符号:K (弱酸 Ka ,弱碱 Kb 对于AmBn mA n+ + nB
m — K =
[A n+]m [B m —]n [AmBn]
【练习】写出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a = [H +
][CH 3COO — ]
[CH 3COOH] NH 3?H 2O NH 4+ + OH — K b = [OH — ][NH 4+ ]
[NH 3?H 2O]
【板书】3、影响因素:温度T T 升高,K 增大
4、K 的意义:K 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 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答案】
【讲解】比如说 :K a 的意义:K a 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增多,酸性增强;
Kb 的意义:K b 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OH —]增大,碱性增强。 【练习】已知:H 3PO 4H + + H 2PO 4— K a 1 = 7.1X10—3 mol?L —1 H 2PO 4— H + +HPO 42— K a 2 = 6.2X10—8 mol?L —1 HPO 42— H + +PO 43— K a 3 = 4.5X10 —13 mol?L —1
写出K a 1 、K a 2、K a 3 的表达式,并写出K a 1 ?K a 2?K a 3的表达式 【说明】课本P80 K a (HCN = 6.2X10
—10 mol?L —1
K a (CH 3COOH = 1.7X10—5 mol?L —1
K a (HF = 6.8X10—4 mol?L —1
酸性:HF > CH 3COOH > HCN
【过渡】电离平衡常数表示电离的程度有时不够直观,为了更好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人们又定义了“电离度”这个概念,相当于化学平衡中反应物的转化率
【板书】5、电离度(α: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率。
α= 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原有溶质分子总数 100%= n(电离分子 n(总分子 100%=
C(电离分子C(总分子 100%
【例题】P82 《追根寻源》加求醋酸的电离度。
【练习】在氨水中存在怎样的电离平衡?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NaOH 溶液、NH 4Cl 溶液以及大量的水,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NH 3·H 2O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