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BCD )。(多选) P242-244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31.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ABCD )。 (多选 ) P13 A、人类皮肤癌增高 B、农作物受害
C、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D、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32.“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BCD )。(多选) P44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33.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BD )。(多选) P196 A、整体效应原则 B、生态平衡原则 C、发展科技原则 D、自我调控原则
34.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BD )。(多选) P110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3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包括( ABCD )。 P245-246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36.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D )。(多选) P207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37.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 ABCD )。(多选)P71-72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38.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CD )。(多选) P103-104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39.以下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有( ABCD )。(多选) P217-218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主体多元性 40.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BCD )。(多选) P15下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41.以下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的有( ABCD )。(多选) P234-235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4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ABCD )。(多选) P187-188 A、产业技术落后 B、低水平竞争
C、“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D、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不明显
43.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 )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多选) P93 A、立法 B、引导 C、执法 D、参与
4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 ABCD )。 (多选 ) P271 A调整产业结构 B优化能源产业 C实现能源替换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45.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 ABC )。(多选) P235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高效化
46.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 ABCD )。(多选) P99-101 A、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B、引导社会能源需求
C、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 D、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4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特征有( ABCD )。(多选) P241-242 A、以市场为主导 B、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C、资源多重流动 D、产业优化升级
48.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BCD )。(多选) P223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49.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多选) P16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
50.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BCD )。(多选) P197-198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51. 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手段有( ABC )。 (多选 ) P12 A直接控制 B经济手段 C鼓励公众参与 D减少人口
52. 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 ABCD )。 (多选 ) P177-179 A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
B国家的扶持力度要紧跟产业发展的进程 C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53.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 ABCD )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多选)P115 A、内部优势 B、内部劣势 C、外部机遇 D、外部威胁
54.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ABCD )。(多选) P265-267 A、替代技术 B、减量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55.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评价指标由( ABCD )等构成。(多选) 154 A、能源利用指标 B、水资源利用指标 C、矿产资源利用指标 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 56.气候系统有( ABCD )。(多选) P2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5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依据有( ABCD )。(多选) P236-237 A、理论依据 B、经验依据 C、客观依据 D、现实依据
58.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BD )。 (多选 ) P230 A、理论障碍 B、行政障碍 C、管理障碍 D、环境障碍
5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包括( ABCD )。 (多选 ) P265-266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及答案(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