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当天然冻结的速度和深度,能确保挖土时的安全操作,对于4m以内深度的基坑(槽)开挖时可采用天然冻结法垂直开挖而不加设支撑。但对干燥的砂土应严禁采用冻结法施工。
4.3.3 黏性土不加支撑的基坑(槽)最大垂直挖深可根据坑壁的重量、内磨擦角、坑顶部的均布荷载及安全系数等进行计算。
4.4坑壁支护检查内容:
当基坑土质不好,采用放坡则土方量太大,或因场地受限制及临近有建筑物不允许放宽边口时,对于浅基础(挖深5m以内)可随挖随支挡土板。深基坑(深度超过5m以上)支护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下情况后制定施工方案,进行专项设计和支护。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对于浅基础,支挡土板可采用间断式、断续式或连续式水平支撑以及锚位支撑、斜柱支撑等形式;对于深坑基础的基坑支护,可采用钢构架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等支护形式。
4.5临边防护检查内容:
深度超过2m的基坑要有临边防护措施,四周必须设置临边防护栏,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2m,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临边防护栏离开基坑边水平距离0.5m。
4.6排水措施检查内容:
4.6.1 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当基坑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必须设法排水。可采用明沟排水法和井点降水法。
4.6.2 大面积基坑应考虑配两路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可及时切换到另一路电源,防止因停电停止降水而发生事故。
4.7坑边荷载检查内容:
4.7.1坑边堆置土方和材料包括沿坑槽上部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堆置土方距坑槽上部边缘不少于1.2m,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m。
4.7.2 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槽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经计算确定。
4.8上下通道检查内容:
基坑要给施工人员设置符合要求的上下通道,该通道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其攀登设施可视条件采用梯子或专门搭设并应符合高处作业规范中攀登作业的要求。
4.9土方开挖检查内容:
4.9.1 所有施工机械应按规定进场,并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确认合格方可使用。
4.9.2 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进行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必须进入时,待挖土机作业停止后,人员方可进行坑底清理、边坡找平等作业。
4.9.3 挖土机作业位置的土质及支护条件,必须满足进行作业的荷载要求,机械应保持水平位置和足够的作业面。
4.9.4 挖掘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9.5 挖掘机不可超标高挖土,以免造成土体结构破坏。坑底最后留一步土方由人工完成,并且人工挖土应在打垫层之前进行,以减少亮槽时间(减少土侧压力)。
4.10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检查内容:
4.10.1基坑开挖之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精度要求、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记录制度、信息反馈等。
4.10.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监测: ①支护体系变形情况; ②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 ③临近建筑物动态。 4.11作业环境检查内容:
4.11.1人员作业必须有安全立足点,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规范规定,临边防护符合要求。
4.11.2交叉作业、多层作业上下应设置隔离层。垂直运输作业及设备也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
4.11.3深基坑施工的照明问题,电箱的设置及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加设使用均应符合电气规范规定。
5、模板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5.1施工方案检查内容:
审查模板支撑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拟选定模板类型;②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及布料点的设置;③绘制模板施工图;④模板搭设程序、步骤及要求;⑤浇注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⑥模板拆除程序及要求、作业条件、运输、堆放的要求,并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如采用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泵送设备、塔吊浇注罐、小推车运送等)和季节施工特点(如冬季施工保温措施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方案要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实施。
5.2支撑系统检查内容:
5.2.1现浇混凝土的梁、板的模板支撑系统不仅要有计算书,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5.2.2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土上的支撑点应牢固平整。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确保其稳定性。
5.3立柱稳定检查内容:
5.3.1立柱材料可使用钢管、门形架、木杆,但其支撑系统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且用同一种材料搭设,其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3.2立柱底部支撑结构必须具有支撑上层荷载的能力。
5.3.3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应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立柱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两道水平支撑,满堂红模板立柱的水平支撑必须纵横双向设置。其支架立柱四边及中间每隔四跨立柱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立柱每增高1.5~2m时,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支撑外,尚应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5.3.4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当使用48mm钢管时间距不应大于1m。若采用多层支模,上下层立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5.4施工荷载检查内容:
梁、板的模板上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的要求,堆放材料要均匀,模板上的堆料和施工设备应合理分散堆放,不得造成荷载过多集中。
5.5模板存放检查内容:
模板要整齐堆放,叠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6m。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缘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除物件。
5.6支拆模板检查内容:
5.6.1 模板支撑的拆除,必须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经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
5.6.2 悬空作业处应有足够的立足作业面,支、拆3m以上高度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工作台,高度不足3m的可用移动式高凳,不准站在拉杆、支撑杆上操作,也不准站在梁底模上行走操作。
5.6.3 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大跨度梁支撑柱时,先从跨中间开始向两端对称进行。大模板拆除前,要用起重机垂直吊牢,然后再进行拆除。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两层时,应先拆两层以上的水平拉杆,最下一道水平杆与立柱模同时拆除,以确保柱模稳定。
园林绿化安全监理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