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笛子教程免费下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笛子乐理知识

2007-07-09 23:14

笛子入门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臵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臵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舌头的运用

舌是一种由纵横交错的肌肉组成的综合体。它在口腔内的不同运动方式,对笛音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特别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 舌在口腔内的运动,是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的。当横肌收缩时,舌体变厚,舌尖后移,口腔容积相应变大;纵肌则具有与横肌相反的作用,它的收缩能使舌体变得扁平而松。 舌体纵横肌肉的不同收放,还能促使舌体本身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演奏中利用舌体纵横肌肉的交替收放,使舌体与上腭时而近贴,时而离开,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便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横肌收缩时,舌尖受到呼气的冲击,还能在口腔内做出一种迅速连续抖动的动作,将呼气打碎,这样又可产生出一种“如珠定盘”似的碎音效果。 为了节省肌肉能

量,舌的动作,应在比较放松并富有弹性的情况下进行。任何不正常的舌体紧张,都是十分有害的。

吹奏的呼吸

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建康。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投,促进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作用。横隔膜的运动也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这样反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这种方法吸气量虽相当大,但由于横隔膜处于被动,致使吸气量仍然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往往感到气不够用,发音也不能达到结实有力。 另一种呼吸形式是,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的运动进行,叫腹式呼吸,也即所谓丹田式呼吸.这些部分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伸缩幅度也较大。但由于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处于被动,也限制了吸气量。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吸气较为轻易、迅速,只在吹奏较短乐句和进行急速换气或呼气很强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联合运用称作胸腹式呼吸(混合式)。这种呼吸形式整个呼吸系统都积极参与工作,因此,吸入肺叶的气体也较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要多,吸气以后,胸腔中、下部、腹部

和腰部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虽然气息是到不了这些部位的)。由于横隔膜的积极参加,所以,吸气也轻易、迅速。同时由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协调工作,使得各自承担的负荷相应减小,疲乏度相应减轻。因此,吹奏时运用这种呼吸形式是合适的。 这种呼吸形式运用于吹奏时的具体情况和过程大致是这样: 吸气: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腔自然、明显地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随之下沉,肺部也随之扩张,扩张后的肺叶中的气压,低于空气中的大气压,因此,空气被源源吸入肺叶内。这就是呼吸的第一阶段——吸气。 吸气后,胸廓中、下部和腹部鼓胀。小腹下端呈微向里收状。后腰部、臀部呈微向上提状。肚脐部呈微向下斜状。这样的吸气,好像灌暖瓶,是从瓶底越灌越高、越向上,大量空气贮藏于下方,而胸腔上部反而觉得比较松畅。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吹奏,才可能有效地发挥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等的控制作用。吸气时,胸、腹不要挤压,双肩不宜上耸。 体会吸气的方法,可以首先将肺叶中暂存的气体,全部慢慢呼出后,稍停片刻,在全身较为放松的情况下,再行吸气。这时,胸、腹腔内立刻就会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这时的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的部位就比较正确。这种吸气运动,还可在深呼吸时得到准确的体会,例如:当我们进行了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后的深吸气,闻香味时的深吸气,以及打喷嚏前急速有力的深吸气等。吸气用鼻、用口,还是口鼻共用,视演奏需要而定。吸气忌带声响。 呼气:当腹肌和腰肌等呼吸肌肉组织收缩时,胸、腹腔之间的横隔膜便

会随之上鼓,这时将形成一种内收和向上推的力量,胸、腹腔及肺叶受到这种压力时,容积相应缩小,缩小后的肺叶中的气压,高于空气中的大气压,因此,肺叶中的气体被源源排出体外。这就是呼吸的第二阶段——呼气。 吹奏中的呼气,要求腹肌、腰肌、横隔膜等作有控制的收缩,气息有节制地向外输送。胸、腹腔在吸气时所造成的较大容积缓慢缩小(声乐中的“保持”。吹奏中应基本保持这个状态)。这样,才能满足演奏乐曲的需要,满足管乐器对呼吸技能的特殊需求。 吹奏中控制呼吸的力量总是依靠腹肌、腰肌、横隔膜和肋间矾等的收放。呼出的气息也总是从下向上推动。气息的流通好像放风筝,总有一条线拉着风筝。风筝在上方无论飞得多高,总是由下方操纵着。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找到了气体贮藏的准确部位,气也能够吸得深吸得多,但吹了几小节,甚至几拍以后,就很快感到气不够用,口干舌燥。这是由于呼气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缺乏控制的缘故。好像一个气球,本来存有大量气体,把口子一松,一下就泄了气。因此,还必须很好地掌握呼气的控制。 体会呼气的控制,可以在腹肌、腰肌和横膈膜等保持吸气状态的前提下,首先将吸人的大量气体呼出少许,使胸腔稍放松,然后开始慢呼,呼气要细而集中,像吹走浮在一杯茶水上的一片茶叶似地一直呼下去。这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等正在收缩。训练到能自觉地运用这种能力,便基本掌握了呼气的控制。吹奏中的呼气大体可分两种: ①阳(缓吹):吹奏时,气速较为缓慢而平稳,气流

稍粗。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比较放松。 ②超吹(急吹):吹奏时,气速较为急促而有力,气流稍细。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大,比较用力。 从筒音算起,笛子的基本七个音属于平吹的范踌,笛子基本七音以上的八度音属于超吹的范踌。 吹奏中,要注意吸气量不要达到极限,也不要每次都吸得一样多,应根据乐句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具体要求进行吸气。 同样,吹奏中的呼气也不应达到极限,而应在肺内还存有一定量的气时便进行换气。否则,不但吹奏中的换气不易迅速,影响演奏的顺利进行,还会因慢性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呼吸过程中,要使呼吸道畅通无阻,这对正确运用呼吸也是极为重要的。 吹笛姿势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臵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

笛子教程免费下载 

笛子乐理知识2007-07-0923:14笛子入门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臵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k4es0nvgg7g2499hht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