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业贿赂的有效预防与内部审计的定位
作者:樊 冀 熊之洲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2期
商业贿赂近年来在我国盛行,虽然国家加大了惩治的力度,但商业贿赂仍随处可见,这说明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难度非常大,商业贿赂这种“潜规则”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原因。对其的治理不能只靠惩治这一条途径,还需要从预防层面寻找解决的方法。
从近3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结商业贿赂案件的统计资料来看:2006年查结9086件,案值19.36亿元;2007年查结7450件,案值21.15亿元;2008年查结6227件,案值16.54亿元。3年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22763件,案值达到57.05亿元。自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大决策以来,商业贿赂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数据资料也让我们看到商业贿赂发案率之高,涉案金额之大。尽管近年来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商业贿赂犯罪还是大面积地存在,治理效果不佳,治理商业贿赂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目前内部审计不能发现和抵御商业贿赂的症结
(一)目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存在弊端
对内部审计的设置现状我们向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从监督的运行和作用过程看,有权力者监督无权力者、上级监督下级最为有效,同级之间的监督,因权力相等、互相制约、互相抗衡、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下级监督上级,更只能是形式大于实质,所审内容只能是一些皮毛。这是目前内部审计在反商业贿赂中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原因。 (二)内部审计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是以国家行政干预的形式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单位内部自身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就难免出现以下几种状况:一是单位负责人认为内审是政府对其的监督,是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有抵触情绪,使内部审计工作受到阻碍;二是部分企业领导人员重经营轻管理,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内部审计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责任;三是在社会上人们也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不过是现代管理的时髦摆设,可有可无,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 (三)内部审计自身的技术方法有缺陷
商业贿赂的有效预防与内部审计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