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简述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体现在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内部功能和外部关系5个方面。 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 6.从生物构成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构成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过生物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群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同时,人类自身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消费成员。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有别于自然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 7.从环境条件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例如:人类通过平整农田、施用肥料、修建水库、灌溉排水、饲料加工、建造畜舍和禽舍、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调节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光、热、水、气、营养、有害生物等环境条件,使农业生态环境显著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

8.从结构和功能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列于表中。

特 征 净生产力 营养变化 物种多样性 矿物质循环 熵(无序性) 人为调控 时间 生境不均匀性 物候 成熟程度 农业生态系统 高 简单 少 开放式 到 明显需要 短 简单 同时发生 未成熟的(早期演替) 自然生态系统 中等 复杂 多 封闭式 低 不需要 长 复杂 季节性发生 成熟的 9.从生产力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多数是按照人类的目的(如高产、优质、高抗等)驯化培育而来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呼吸消耗降低,因而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

16

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除了强调农业生物自身的同化效率和积累能力所形成的自然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更注重农业生物的经济生产力,即各种农业生物提供经济产量的能力。经济产量是人类干预生态系统的目标,表现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产品数量及其价值量的大小。经济生产力最终表现为纯收入的多少。这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具有的生产力特点。

10.从能流特征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的能量只有5%~10%为草食者采食利用而进入草牧食物链,约90%以上的能量就地留下,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有机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在以生产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为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其能量生产总量中被取走的部分可高达80%~90%,留下可用于系统自我维持的能量已很少。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11.从养分循环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一是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二是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四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1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吗?为什么?

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应该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适当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适当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13.从稳定机制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农业生物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性不断增加,抗逆能力减弱,自然调节稳定机社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通过适当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辅助能量的投入,实行“能量补给”,降低农业生物原采用于抗御逆境的自我维持活动的能量消耗,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高产稳产。 14.从开放程度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留在系统之内,许多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平衡。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生活需求以外,还要满足市场与工业等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原料。这样要有大量的农、林、牧、副、渔产品等离开系统,留下少部分残渣等副产品参与系统内再循环,为了维持系统的再生产过程,则要求除了太阳能以外,还要大量向系统输入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灌水等物质和能量。此外,除了人类有意识的输入和输出外,无意的输入和输出也会增加,如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垦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 15.从服从的规律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既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应同时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例如:在确定优势生物种群组成时,一方面要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原理,做到“适者生存”,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规律和经济效益规律,分析该生物种的市场前景

17

和经济规模。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同一自然生态类型区常形成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态类型。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而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农业技术经济水平上的差异形成的。 16.从运行的“目标”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演变的最终状态著称为系统运行“目标”的话,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异同。

农业生态系统通常被理解为农区以种植业为中心的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强烈参与,其在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与功能、稳定机制、生产力特点、开放程度、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服从的规律和运行的“目标”上均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

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的生态系统?” Odum定义农业生态系统为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这是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界于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全人工设计控制生态系统(如城市、轮船)之间的一类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很多显著的差异:系统组分、系统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功能和系统调控。总之,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 生物种群 一、名词解释

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2.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 5.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6.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四、简述题

1.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 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农业系统中多数人工栽培种属此类型。(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即互相独立);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如蚂蚁的分布。

18

3.种群增长有几种典型的类型?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数学模型方程。

几何级数增长:Nt=N0×λt;指数增长:Nt=N0×ert; 逻辑斯谛增长:Nt=N0×ert/[1-N0(1-ert)/K]。 4.种群的数量动态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

种群的数量动态有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的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死亡、生态入侵。

5.什么是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其特点。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6.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它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己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7.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

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 8.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群动态变化有哪些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 9.简述生态对策理论如何在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适当配置“r-k型谱系中的各种生物,如利用浮游生物、蚯蚓、蜂、蚕、食用菌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以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产品产出;利用多年生的林果、竹木等以稳定农业生态环境。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属于中间类型。 10.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迁入和迁出。 五、论述题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四章 生物群落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

19

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3.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5.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6.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四、简述题

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2.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

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 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请举例说明。

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请举例说明。

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5.次生演替的特点。

(1)速度(2)趋向(3)经历的阶段

6.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

(1)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 (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 7.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点。

(1)群落的能流特征(2)群落发展与物质循环(3)落的营养结构(4)落结构和物种组成(5)群落的稳定性 8.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

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

9.如何利用顶极群落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

(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

20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4.简述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体现在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内部功能和外部关系5个方面。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k2u30xxj39mzf00wrvr0a0pl1szli00he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