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课堂”的阶段性总结
作者:白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效课堂”存在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合理的加工和取舍”、“教师仍然主宰课堂”、“课堂讨论形式化”、“淡化教学设计,教学过于随意”、“对学生评价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追求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建设相应的学科资源库”、“准确定位现有课程资源”、“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等对策,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为尽快与新课改的理念接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我校从本学期开始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近十多周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觉得困难重重,现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几个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合理的加工和取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拘泥于教材,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有些教师还会根据喜好,深入地讲解某一知识,而对自己不甚精通的地方一带而过。 2.教师仍然主宰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教材。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自问自答,反问多于设问等,为学生设置的问题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了。 3.课堂讨论形式化
目前,从教学形式上看,似乎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讨论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过于频繁的讨论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会把没有讨论价值的知识设置成问题让学生讨论,而真正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展开讨论的问题,却因为时间不够而匆匆结束。 4.淡化教学设计,教学过于随意
在备课中,大部分教师喜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备教材多,备学生少,导致问题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层次感,而且部分问题的主题不明确,使学生无从回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对学生评价不到位
由于教师注重认知结果,忽视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体验和情感,所以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一些过于武断的简单评价,不能完全体现出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 二、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追求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从这几方面着手:①现代教学必须由重知识传授向重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③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发展意识;④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⑤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向研究学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生成意识。 2.建设相应的学科资源库
在建设相应的学科资源库时,教师应以优化教学为重点,编制或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拓展教材的内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3.准确定位现有课程资源
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收集合适的教辅资料,明确教学要求,从而逐步转变教学思想,力求做到用好教材。 4.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对教材作“问题化”处理,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学会反思,“我是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我要改进什么?”通过不断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来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5.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教师首先应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节奏,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再次,教师在必要时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促进讨论顺利进行,发展学生个性。
上述是我对我校近一阶段“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希望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四中学)
“高效课堂”的阶段性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