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验

【必修1分子与细胞——共11个】

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26-27) 1、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_____________不同,甲基绿使________呈现

________,吡罗红使________呈________。

(2)盐酸的作用:改变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________

与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________结合。

2、步骤

Step1:制片:载玻片上滴________________溶液——刮口腔上皮细胞——酒精灯烘干 Step2: 水解: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________ Step3:冲洗涂片:蒸馏水的缓水流

Step4:染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在________上,吸去多余________,盖上________ Step5:观察:低倍镜——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

高倍镜——细胞质红色,细胞核绿色

3、结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19)

[颜色反应]指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颜色反应时,所

使用材料需要是无色透明,不能对实验观察有干扰。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1)常见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

(2)原理:可溶性还原糖+ 试剂产生 色沉淀。 (3)条件:50-65℃水浴加热

(4)颜色变化过程:(浅蓝色)蓝色——棕色——砖红色

(5)斐林试剂中甲液—0.1g/ml ,乙液—0.05g/ml 。斐林试剂不稳定,应

并 使用;改良后的班氏试剂比较稳定 2、蛋白质的鉴定

(1)原理:蛋白质+ 试剂产生 反应

1

(2)双缩脲试剂使用:先加试剂A液—0.1g/ml ,形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B液—0.01g/ml (3)反应的实质:与 发生反应,因此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反应 3、脂肪的鉴定

(1)原理:脂肪+苏丹III呈 ;脂肪+苏丹IV呈 。 (2)方法一:组织样液中加入反应试剂

方法二:花生子叶切片,加入反应试剂,需要体积分数 的 洗去浮色,制成

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4、淀粉的鉴定

(1)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8)

(1)放大倍数的计算:总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是指 (长度、面积、体积)的放大倍数。若4X物镜下观察到64个细胞,现

在将物镜改成16X,则能观察到 个细胞。

(3)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 (4)物镜越长,孔径越 ,进入的光越少,视野越

(5)显微镜的亮度:亮度与总放大倍数成 ,总放大倍数越大,亮度越小。 (6)提高亮度的方法:用凹面反光镜, 光圈或 光源强度。

(7)观察颜色 的材料用亮视野(如植物细胞),观察颜色 的材料用暗视野,(如动

物细胞)

(8)异物位置的判定方法:视野中发现异物,则异物可能位于装片、 或 。例:移动

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 ;换用高倍镜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在 ;则异物可能位于 。

(9)镜像性质:反像,移动装片时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 (即在哪往

哪移)。如果将字母b放在显微镜下,则观察到的是字母 。

(10)用高倍镜的操作顺序:低倍镜找到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 调成高倍物镜—

—调整显微镜亮度—— 准焦螺旋调焦(调清晰度) 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 1.观察叶绿体

(1)利用 显微镜观察 (2) (需要、不需要)染色

2

(3)实验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黑藻叶( 等植物)、菠菜叶( 的下表

皮)

2.观察线粒体

(1)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2)用 染液将线粒体染成 ,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染色后的细胞

(可以、不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3)实验材料:要求没有颜色干扰,如人口腔上皮细胞

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自行阅读教材P60、P70问题探讨) 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P61-P62)

①原理:细胞的渗透失水或吸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 。当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选材:常用 色洋葱鳞片叶,因其表皮细胞 大,细胞液含 色的花青素,便于观察。

蕨类植物的叶片仅有一层细胞,也是理想的材料。 思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么?

植物叶肉细胞可以作为观察材料不?

③试剂:常用 的蔗糖溶液。试剂浓度越高,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但试剂浓度过高,细胞

会因 而死亡,无法复原。

思考:如果改用0.1g/ml的KNO3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会 ,因为其离子能通过 。 ④如何替换盖玻片下的液体?

⑤自身对照如何设置?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 ⑥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有哪些?

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78-79,P83-84)

1.酶的催化作用与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P78-79)

(1)原理:新鲜肝脏含过氧化氢酶,Fe为无机催化剂,二者均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O2,可

通过产生气泡的多少,相同时间积累氧气的多少(通过 证明),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 (2)实验设置

组别 ①过氧化氢2ml+常温 ②过氧化氢2ml+90℃加热

3+

产生气泡的多少 几乎没有 少量 带火星的火柴 3

③过氧化氢2ml+FeCl3溶液 ④过氧化氢2ml+鲜肝研磨液 较多 很多 不复燃 能复燃 ④①对照说明酶具有 作用;③④对照说明酶具有 (3)控制变量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如本实验中的不同条件,常温、90℃加热、FeCl3溶液、鲜肝研磨液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本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本

实验中

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

组和 组。如本实验中①为对照组,②③④为实验组。

·单一变量原则:一般的实验只能设置一个变量,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除变量不同,其

他条件相同,包括所加物质的量或体积

2.酶的专一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①原理:淀粉、蔗糖均为非还原糖,二者在酶的催化下可水解为还原糖,与婓林试剂反应产生

沉淀。

思考:能不能用碘检测? 3.探索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83-84) 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材料选择:淀粉与淀粉酶;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两组选谁,为什么? 答:

②检测方法:碘检测淀粉;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两组选谁,为什么? 答:

(2)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材料选择:淀粉与淀粉酶;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

最好选择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因为淀粉在不同pH条件下分解会受到影响 (但很多试题中也会选择淀粉与淀粉酶来进行实验) ②检测方法:看气泡产生的多少

(3)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酶的活性 ,但高温 酶的分子结构,再降温,酶的

4

活性 ;低温 酶的分子结构,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会 ;过酸或过碱的效果同 。

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98)

①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能溶于有机溶剂 (或95%乙醇+无水碳酸钠)中,研

磨中加 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CaCO3的目的是为了 ,防止其被破坏;

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分离:根据色素在 中的 不同,色素随 在

滤纸条上的 不同,可将不同的色素分离开。

②注意事项

(1)研磨时需要迅速,目的是

(2)过滤的时候需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严,原因是有机溶剂易挥发

(3)滤液细线要 ;层析液不能没及 ,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③结果:从上到下: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从宽到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④提问:如果滤纸条上色素的颜色太浅,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92)

①原理:酵母菌是一种 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型。CO2的检

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遇 水溶液,溶液由蓝

酒精的检测:酸性 ,现象由橙色变成

②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

对象的关系

实验组1:有氧呼吸装置,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组2:无氧呼吸装置,锥形瓶应该 。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锥形瓶,目的是 。

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116) ①原理:

(1)观察部位—植物的根尖、茎尖等 细胞,细胞的特点是 。

5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练习

实验【必修1分子与细胞——共11个】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27)1、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_____________不同,甲基绿使________呈现________,吡罗红使________呈________。(2)盐酸的作用:改变__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xti56jr87916095eiv3gyk618jli007x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