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文/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沙治平【摘要】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重,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想要谋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行低碳经济。本文简要阐述了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探究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希望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未来趋势 一、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三种途径:一是精简生产过程,在生产阶段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这也是提(一)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国情存在一定的矛盾。中国是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手段。二是加大能源的回收力度。三是将发展中国家,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与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非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热能投入使用。以上手段的认真贯彻和落家已完成工业化,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对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活动对能源的依赖,对于我国的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需求十分巨大。这些高碳能源是带动能源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把握能源需求量大的国情集约型转变,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之间的平衡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三)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严重(二)能源结构问题。我国能源结构具有“煤多油少气不存在不协调的现象,第二产业即加工制造业占我国产业结构的足”的特点,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能源结构的比重超过一半,且第二产业是我国能源高耗和污染高产的产现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将以煤炭作为主要能业。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劳动力密集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其利用大大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的特点,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对比之下属于低碳产业。鉴量。能源结构问题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阻碍。于人口基数大、资源较匮乏的基本国情,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三)低碳技术水平不高。一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更多的国虽然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的相关激励政策,然而部分政策流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对于高排放的产业于形式,执行力度不强,有关单位没有收到实际的优惠,难以要设置门槛,提高碳排放的监测标准,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激发开发创新低碳技术的动力。二是开发技术的水平不高。与发展。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力度不高,现有的能源新技(四)加强能源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现如今,低碳经济已术水平落后,且大部分只停留在试验阶段,无法投入生产。我然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技术也成为各国增强国际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大大制约了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新能源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新能二、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源技术的开发力度,同时也要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合作,积极借鉴其经验,同时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一些先全球环境形势不断严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进的低碳技术,不断加强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使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不再是是否开展低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以此推动自身低碳经济碳经济,而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发展低的快速发展。 碳经济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为了促进经济的三、总结 快速发展,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大规模开发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一些煤、原油、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逐渐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趋于枯竭。同时这些非再生能源的出口也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危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优化机。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再生能源的开发力产业结构、加大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能源技术的引进与度,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在使用过程中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主要的再碳之路,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以生物质能为例,它的利用实现了废物再【参考文献】 利用,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加强资源利[1]金爱伟.发展\2011(01).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能的开发促进了低碳环保经济的进一[2]罗春华,左小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J].步发展。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再生资源,是未来我国应对全球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气候变暖、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是扩大就业、推进工业发[3]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吸引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06).(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能[4]周朗生等.中国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源的日消耗量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索,2011(02).?2024/8 工作指导 总第321期第 181 页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