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解读教学
石文莉 曹会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照搬教参“定论”,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语文大多具有文学性。文学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往往有“烟笼寒水月笼纱”的朦胧意蕴,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读者时代、经历、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成多元的解读。有人说“文学是狡黠的情人,话不说透,让你自个猜测,他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文学作品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多元解读教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和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教学作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感,也意味着发展。多元解读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多元解读具体包括五种内涵: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多元解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均有革
命的建树。虽然多元解读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形式还为时尚早,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多元解读教学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是师生关系的人性化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讲解,学生只能重复教师的具有权威性的内容。相反,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展开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中,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任何一方都应积极地时刻保持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本文主要想谈谈如何用多元解读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
一、 教材处理中的多元解读。
老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组织者、促进者、评判者、牵线人,教材处理也是如此。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学问。在教材处理时,不要静态地、机械地对课文进行肢解似的处理,而是要用动态的、机智的、艺术的眼光巧妙灵活地提炼和组合教材,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并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从以下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1、就课文某个方面的内容,用规定的句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在众说纷纭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2、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层次的教学问题,在逐层深入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欣赏课文;3、用探究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究、交流、讨论中解读文本。
例:《我的信念》——-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我采用多元解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1、初读,大声读课文,搜集、筛选信息,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
的性格特点。(多填少填不限) 2、研读,画出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体会,在书上做好批注。
3、交流共享,把你认为学的最好的一个方面说给大家听听。如果汇报初读所得,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或者也许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方式。如果汇报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谈体会。
4、拓展阅读。先自己阅读一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联系课文,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里能获得哪些启示?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提纲(限时),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演讲。(材料略) 演讲提纲:
题目《自拟》 5、演讲会。
为每一个演讲者喝彩,并从他们的演讲中领略真知。 6学后回顾。
回顾这堂课你的学习经历,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慨?还有哪
(完整版)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解读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