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黄达金融学精编期末复习复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一般而言,存款的期限越短,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就越高。( ) 答案:正确

2、一般而言,定期存款的准备率大多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 ) 答案:错误

3、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答案:错误 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答案:正确 5、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法定准备金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答案:正确 6、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答案:正确 7、运用再贴现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答案:错误

8、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答案:错误 9、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 答案:错误

10、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扩张的目标。( )答案:错误

11、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能有效的实现紧缩的目标。( )

答案:正确

12、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 答案:正确

13、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 答案:错误 14、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能力强于对超额准备的控制。( ) 答案:错误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要符合5性要求? 2、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何利弊? 3、货币政策时滞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

4、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都运用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5、试比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 〖参考答案〗

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符合: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因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当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所以中介指标必须可以被控制、测度,并且要与政策目标有一定能够相关性,抗外部干扰,与经济金融体制相适应。

2、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可测性强,能够观察到市场利率水平及结构;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利率作为终结指标的不足之处:利率是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波动,再经济高涨和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得当。

3、货币政策时滞氛围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即影响时滞,是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时间。时滞越长,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4、从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并推出再贷款工具适应新的需要;1986年开始采用再贴现工具调节货币供应;1994年后开始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外汇等调节货币供应;人民银行规定利率,影响融资成

本。此外,政策工具还有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办法。1998年停止使用贷款规模限制性工具。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政策工具属于对货币总量调节。选择性政策工具有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和预缴进口保证金。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调节信用结构和相对规模。

六、论述题:

1、试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和因素。 2、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目的是使人民银行能够控制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1998年3月将原来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为一个账户,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尚不能得到应有发挥条件下推出的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扭曲,中央银行对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往往缺乏自主性。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再贴现业务调节货币供应,但由于商业信用不发达,客观上使得该业务再人民银行业务中显得微不足道。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为再贴现业务的扩展创造了条件,1996年以来,再贴现规模已呈现明显的扩展势头。1994年以来,由于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外汇来调节货币供应。另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比较滞后,人民银行仍规定利率进行宏观调控。1998年由于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指标控制。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由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被称为( )。答案:金融相关率

2、金融相关率中的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 )表现。 答案:金融资产总额

3、金融相关率中的经济活动总量一般用( )表现。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

4、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要( )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答案:高于 5、一定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被称为( ) 答案:货币化率。

6、一定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 )的

率。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 7、金融压抑论认为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下列负效应:( )、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和负就业效应。 答案:负收入效应

8、金融压抑论认为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下列负效应:负收入效应、(

)、

应。 答案:负储蓄效应

9、金融压抑论认为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下列负效应: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

应。 答案:负投资效应

10、金融压抑论认为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下列负效应: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

( )。

答案:负就业效应

11、在麦金农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投资占收入的比重越大,货币需求( )。 答案:越大

12、在麦金农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投资占收入的比重( ),货币需求越大。

答案:越大

13、在麦金农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投资占收入的比重与货币需求是(

系。 答案:正相关

14、一般而言,货币化率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成( )关系。

答案:正相关

15、一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货币化率就( )。 答案:越高

16、一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货币化率就越高。 答案:越高

17、金融压抑论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投资主要依赖( )。

答案:内源型融资 18、利率弹性和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程度的标准之一。

答案:金融深化

19、随着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比重趋于( ),非

高。

黄达金融学精编期末复习复习题

1、一般而言,存款的期限越短,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就越高。()答案:正确2、一般而言,定期存款的准备率大多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答案:错误3、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7to1p4kq3cwgi893aj3uh255c6he00c6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