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例
黄 峰1,燕铁斌2
【摘 要】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及功能指向入手,对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本科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本科康复治疗专业为例,采用自创“2+2”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核心课程采用双人负责制、实践课程采用现代学徒制及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对本科层次开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24(037)024 【总页数】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高教司函[2024]4号);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养老康复专业人才的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16]236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五条“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1]。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大养老服务应用型本科如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具体怎么探索、如何落实,
以本科康复治疗专业为例,采用“2+2”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采用双人负责制,实践课程采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实践。
1 本科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功能指向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速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急需一大批懂得高新技术使用、管理、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所面临的技术和服务环境更为高深、复杂,对其技能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将现代科学技术原理运用于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职业环境。这类人才将成为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生力军。当前我国专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尚达不到这类人才的要求,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现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教育投入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追求更高的职业技能,实现自身发展,提升人生价值,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需求是发展的动力,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它的发展将会满足科学技术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更高要求,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缓解大学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现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承担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提高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高级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匹配度[3]。为满足地方康复医疗机构及健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医药工程学院开办
了康复治疗专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一所有本科专业42个,涵盖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宽基础、重实践、勇于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宽基础、重实践、勇于创新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人才。可见,本科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功能指向。
2 以“2+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自创“2+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学4年时间里,两年时间接受在校理论学习培养;两年时间接受课内实验及实训和康复医疗机构现代学徒制培养。具体为大一4周集中专项实践教学,大二5周集中专项实践教学,大三7周集中专项实践教学,大四42周集中专项实习。人才培养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文化素质与创业知识教育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以及创新、创业模块和毕业考核模块(详见表1)。
实行“2+2”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在大学4年培养中理论学分与实验、实训及实践学分相同。
3 依托专业基地(医院、企业),实施核心课程双人负责制教学模式
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