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牢脉。故或有革无牢。形证皆异也。○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以为溢脉。与此不同。

【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见芤牢 牢阴中阳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经脉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辩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

【体状相类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闲。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症瘕何愁也。失血阴虚欲忌之。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扁鹊云。耎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脉诀言。骨闲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濡阴即耎字

濡脉极耎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b]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没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脉也。

【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白话文

濒湖脉学白话解

四言诀

一: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也,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注:全身的气血运行,必须通过经脉的先导作用才能完成。凡经脉所在的地方,就是气血所到的地方。而且是与气息相关。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注:脉气靠先天之肾气,后天之胃气,营气,卫气互相结合才能维持正常活动。

脉不自行,随气而动。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风箱,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

循环。

注:经脉本身不能单独运动,一定要随着胃气和宗气的运动才能运动。脉属阴,气属阳,阴脉阳气配合起来,便发生无休止的运动。往复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则。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二:部位与诊法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不足怪。

注:看掌后高骨处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属阳,关后为尺部,属阴。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注:脏腑气机的变化,都可以在寸口反映出来。并各有它一定的部位。如:左手寸部属心,关部属肝胆,尺部属肾,小肠,膀胱。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胃,尺部属命门,大肠。

男子阳气偏盛,以左手脉搏稍大为顺。女子阴血偏盛,以右手脉搏稍大为顺。再与寸部,尺部相互比较,寸为阳,尺为阴,男子阳气盛,以寸脉盛,尺脉弱为宜。女子阴血偏盛,以尺脉盛,寸脉弱为宜。如果两者相反,便说明是有了病变。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以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注:七诊:浮取能观察有无外感表证,中取能观察脾胃机能的变化,沉取能观察有无内伤里症。上指寸部,下指尺部,左指左手,右指右手。诊脉时要上下比较,又要左右对照。

九候:即左右寸关尺部各浮中沉取。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注:凡属胸膈以上至于头的疾病,可以在寸部观察。胸膈以下至脐上的在关部观察。脐上至足在尺部观察。左半身在左手观察,右半身在右手观察。

三:五脏平脉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长弦。肾脉之沉,沉实而软。脾胃脉来,总宜和缓。命门元阳,两尺同断。

注:心脉的浮,浮中显得大而散,就是指尖稍微着力,脉体粗大,再着力,脉体阔大软散。肺脉的浮,浮中显得涩而短,就是指头稍微着力,脉的搏动带有滞涩的感觉,再着力,显得有一种短促的感觉。肝脉在沉中出现,不仅脉形显得较长,还具有张力较大的弦象。肾脉也在沉中出现,但有壮实兼软滑的感觉。脾胃的脉象,总不快不慢,和缓为上。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注:四季会影响脉搏的强弱,但脉来和缓,搏动均匀就是正常的,脉强与弱都不正常。

四:辨脉提纲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之浮,则为表症。沉里迟阴,数则阳盛。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热何疑。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证参别。脉理浩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

五:诸脉形态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芤而急弦,革脉使然。浮小而软,绵浮水面。软甚则微,不任寻按。

注:浮脉似木浮水面,只要手轻微触到皮肤就可以感到脉动。浮脉里有七种不同的脉象,浮而有力,脉体粗大,一来一去地搏动,极其充盛而又持久的,是洪脉。浮而无力,脉体虽大,却是极柔软,搏动又较迟缓的,是虚脉。比虚脉还显得涣漫不清楚,稍加重按主摸不着了的,是散脉。若浮而中空,外边有,中间无,这是芤脉。比芤脉更加弦急的,是革脉。浮而细软无力,好象绵絮浮在水面一样,是软脉。比软脉还要软而细小的,稍用力按,脉搏就似无法按寻的,是微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逼逼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蛛丝然。

注:沉脉必须手指用力重按,直按到筋骨上才可能摸着它。伏脉必须用手指使劲推筋肉,才能感觉到肪搏在深处隐隐约约的跳动。牢脉是沉而有力,来势充实,形体阔大,还兼有长而且弦的形状。实脉是比牢脉还坚实,搏动极其强而有力。弱脉是沉而无力,软弱如绵又极细小的。细脉是比弱脉还要小的就象蜘蛛丝那么一点的。

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快于迟,缓才及四。二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迟细为涩,往来极难。似止非止,短散两兼。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

注:迟脉是阳虚阴盛的脉象,一呼一吸才三次。要与缓脉区别,缓脉的搏动要比迟脉稍快,一呼一吸刚好四次,而且搏动均匀和缓。如果一息两次的是损脉。一息搏动一次的是败脉。更有两息内仅搏动一次的,是夺精脉。凡是出现以上三种脉象的病已极其严重。至于脉来迟细,搏动又艰涩困难,甚至有些象短散脉和歇止脉,但它并不歇止只是在短暂的时刻内稍微迟滞一下就过去了的,是涩脉。脉来迟缓,时或有一次歇止,歇止的间隔是不规则的,歇止后又马上再搏动的,是结脉。脉来迟缓但它是很均匀地歇止,并经过较长的歇止时刻,才开始再搏动的,是代脉。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往来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

注:数脉是阴虚阳盛,一息六次。七次是疾脉。八次是极脉。九次是脱脉。至于脉搏往来流利的是滑脉。脉来左右弹动,如绳索转绞似的是紧脉。数而时歇止,特别多见于寸部的,是促脉。数而坚紧,搏动有力,指下有豆粒般大一点陇然高起而摇动不休的感觉,又常见于关部的是动脉。

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注:长脉是超越寸或尺部的本位而有余,只要是长中带有柔软和之象并不弦急的,便是正气充沛的反映。如果脉长而具有挺直的形象,弛张力亦较大的,是弦脉。脉不长而短,无论在寸或尺部都表现为不满足而短缩,这便是气血虚损的短脉。

六:诸脉主病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症。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软阴虚,浮散虚剧。浮统痰饮,浮滑痰热。

注:浮脉主要表现于外感表症,也可见于里虚不足的症候。但外感表症,多见浮而有力,里虚血弱,多见浮而无力。脉浮而迟的,多见于气虚伤风。脉浮而数的,多见于外伤风热。风寒表邪滞于经脉,多见浮而紧。风湿邪气留于肌肉,多见浮而缓。暑伤元气,脉来浮虚。大失血后,脉来浮芤。阴虚火旺,常见浮洪。虚损劳极,常见浮微。阴精虚损的,脉见浮软。气血极虚的,脉见浮散。若痰饮内盛,脉见浮而弦。痰热壅滞,脉见浮而滑。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沉弦饮痛,沉滑宿令。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注:沉脉出现有三种,一、内伤里症。二、阴寒邪气。三、各种积聚。固定在某一部位叫积,发作有时,展转移痛叫聚。沉而有力,多为痰饮和伤食的病变。沉而无力,多由气机郁滞所致。脉来沉迟,多是虚寒为病。脉来沉数,多为热邪内伏。沉而兼紧,以寒凝冷痛为多。沉而兼缓,以水气蓄积的为多。沉而兼牢的,多为冷病。沉而兼实的,是里热盛极。沉而弱的,是阴精虚损。沉而细的,是湿邪痹。沉而弦的,是痰饮为病的痛症。沉而滑的,是宿食为病的积症。沉而伏的,是阴毒和聚积不消发为剧烈吐泻的时候。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注:五脏的虚寒病变,多为迟脉,尤其是阳气潜伏在里,不能通达于外的时候,脉的搏动显着变迟。如寒凝腹痛,脉来迟而有力。如由于阳气不足而引起的虚寒症,脉来迟而无力。

六腑的邪热病变,反映在脉搏方面,多为数脉。如胃热上逆的呕吐、热伤神志的发狂等多见数脉。如实热炽盛,脉数有力。疮病溃脓时脉来数无力。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尺为蓄血,寸为吐逆。涩脉少血,或中寒湿。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浮弦支饮,沉弦悬痛。寸弦头痛,尺弦腹痛。

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

长脉气平,短脉气虚。细则气少,大则病进。浮长风痫,沉短宿食。血虚脉虚,气实脉实。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缓大风热,缓细湿热。缓涩血少,缓滑内热。软小阴虚,弱小阳竭。寸弱恶寒,尺弱发热。寸微恶寒,尺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寸动汗出,尺动发热。关为痛、惊,崩中失血。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促为阳盛,肺痈阳毒。结为阴盛,疝瘕积郁。代为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牢脉。故或有革无牢。形证皆异也。○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以为溢脉。与此不同。【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相类诗】见芤牢牢阴中阳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经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gewl8l5y71x2cx44e8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